賴菊珍
【摘要】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有利于改善水資源循環,優化水資源配置。因此必須提高民眾及相關機構的水土保持意識,并加強管理部門的監管工作,積極引進新技術,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率。本文簡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論述分析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及對生態建設的作用。
【關鍵詞】水土流失;危害性;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生態建設;作用;
1、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水土流失危害性體現在:首先是枯水季節的水量減少,甚至會使水源枯竭,河道斷流,另外水土流失會使湖泊、水庫、河道等產生淤積、堵塞,蓄水量就會相應的減少,也使汛期水更多,易發生澇災;其次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水土流失,使表層土壤裸露,隨著水力的沖擊,許多泥沙就會順著地表徑流流向江河、塘庫,不僅嚴重影響行洪能力,抬高河床,造成水位上漲,還會減弱水庫的防洪能力,水庫的使用壽命也會大大減少,甚至發生垮壩等災害。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壞。
2、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的分析
2.1 溝道治理工程建設。溝道治理工程建設有溝頭防護工程和谷坊工程兩種,這兩種技術是攔截調節輸沙量---攔沙壩,達到攔截淤泥的效果,總的目標是全力建設良好農田防治工程、骨干壩、淤地壩、中小型水庫等溝道防治工程、護岸工程。實現層層設防、溝坡兼治、泥沙不出溝的目標。溝道治理工程技術發揮的主要作用是加固溝道河床,有效的攔截貯蓄泥沙,最大程度的防止和減輕山坡洪水的減少及泥石流災害的不利影響,這一技術的主要意義是為了預防溝頭的前進、溝道河床的下切、減緩溝道上游河床的下切速度、科學合理的調節山洪洪峰流量,減少山洪或泥石流中固體物質的含量。
2.2 建設植樹造林、恢復森林生態體系. 增強溝壑治理力度,利用荒山荒坡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對我縣區域內荒山、荒溝、河灘地采用魚鱗坑、水平階等方式整地造林,提高林木成活率,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大力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對區域內坡陡,不適宜糧食種植的土地退下來,進行植被恢復。在支毛溝的溝頭修建溝頭防護,在溝道修建塘壩、谷坊、沉沙涵等骨干排放工程,控制泥沙流失,達到石不下山,泥不出溝,確保安全。
2.3 壩庫工程建設。水土保持工程中的骨干壩、淤地壩、小型水庫工程建設主要意義是在溝道里起到上游攔截淤泥、下游蓄水灌溉的作用,在溝道上建設的壩體,加上壩內所淤成的土地通常叫做壩地,建設淤地壩發揮的作用在于有效的攔截泥淤地,因為淤地壩一般情況下是不具備長時間貯蓄功能的,加上壩體本身對下游的灌溉要求就比較弱,久而久之,壩體與壩地便能很快的形成整體,形象的說來,這個整體可以看做是重力式的阻擋淤泥的墻壁,減少反濾體排水設備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排出壩內的地下水,有效的防止壩地的鹽堿化程度,提高壩坡的穩定性。建設溝道壩系體系有效的攔截淤泥,在有水源溝道可建小型水庫,以實現攔、排、蓄、灌立體化治理模式。
2.4 山洪排導工程建設。實施山洪排導工程的作用是為了發生洪水或泥石流后減少對周邊房屋建筑、周邊的礦工企業、行人道路周圍和農田發生危害等不利情況。淤地壩及小型的水庫通常是由壩體、泄水洞和溢洪道三部分組成的,其防御洪水設計標準決定于工程的等級。山洪及泥石流排導槽的設計標準,要保證排導槽在多年運行中,不出現因淤積和沖刷危害建筑物安全的現象。在布置排導工程階段時,要使導流堤和過流建筑物上游端與穩定的流通區出口相接,順應溝口流勢,呈直線或大半徑曲線布置。緊接導流堤的急流槽或束流堤作成直線或大半徑曲線,與排洪建筑物相交處不要突然放寬或縮窄。一般來說,在過流建筑的下游段,如果急流槽不直通河道,泥石流將在導流堤尾部形成新的堆積,因此要慎重選擇泥沙堆積的位置,防止對附近的農田或居民區、道路帶來危害。假如修建的急流槽將泥沙直接輸入河道,應力求使堤尾方向與河道流向以銳角相交,以利泄洪排沙,在排導工程的縱坡與斷面設計中,對于束流堤,只要求約束流路,防止出現漫流的情況,其縱坡一般就采用堆積面的縱坡。
3、水土保持對生態建設的作用
水土保持對生態建設的作用:(1)調節水文循環,優化水資源合理配置。科學合理的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通過建立微地形、擴大地面綠化面積等方式來改變地表徑流的運動形式,保持并增加土壤中水分的滲透率,進而調解地表徑流,優化水資源配置。與此同時,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削減汛期河流的洪峰,增強抗洪能力;在枯水期可以通過蓄水的方式,為徑流補充水源,降低汛期與枯水期年際靜流之間的變化落差。(2)減少水土流失,修復水生態系統。水土保持工程通過對工程學原理治理山區、丘陵、風沙區的水土流失。可以通過林草攔截以及水源蓄養的方式來修復水資源的存儲空間,降低地表徑流對地表泥沙的沖刷,進而起到了減弱泥沙洗刷入河的問題。(3)疏通河道,延長水利設施使用壽命。水土保持工程有效降低了地表土壤的裸露面積,林草攔截減弱了地表徑流的泥沙流失,削弱了水對地表表層土壤的侵蝕。水庫、河道中泥沙減少之后,水庫的庫容量就會增加,進而提高了水利設施的防洪抗災能力,延長了水利設施的使用壽命。(4)水土保持有利于改善水體的質量。種植大量的植被可以回復生態環境,植被不僅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還可以保持土壤,防土壤中的一些物質流入河道,進而改善了水體質量。
4、結束語
水土保持可以減輕水土流失所帶來的各種不良現象,還可以加強水土資源的可利用率。并且水土保持還可以增加土壤的吸水量,這樣在枯水的季節就能將儲蓄的水放出,來增加凈流量,對生態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占一.對現階段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措施的思考[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3
[2]劉火華,熊代頂.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水土保持探索[J].學術,2014
[3]張佳等.水土保持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J].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專欄,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