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猛
摘要: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它引導和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就會態度積極、行為主動地去學習,就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是沒有興趣,就會采取消極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學習效果就不好那么。那么,小數數學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呢?筆者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這個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良好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在啟蒙教學中沒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可能就會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情緒低落,甚至不利于學生的以后發展和課堂的教學。因此,在教學前應該充分了解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通過教師自身已有的教學經驗,合理創設出形式多樣的引入方式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同時有效地構建愉悅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深深地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巧妙地做到拋磚引玉,把握課堂提問技巧和方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和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值得我們探究的課題。
一、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無處不在。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例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后,可以讓學生先估計桌椅的高度,再用分米實際測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還可利用步測的方法測量學校操場一圈的長度等等。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習的熱情。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意義,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了樂趣,便能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樂于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創造探索性的思考情境,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愛好
課堂中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主線,應該以學生探索性的思考性學習為主體,應該以教師的創造性的教學水平為主導,這是現代的教育教學理論曾經提出過“三主”的觀點。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有探索性和思考性的學習情境和環境,從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和理解問題,是以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讓學生有我要去學習的理念。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應該是上課重要點,然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出又是我們在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要如何做到突破這一難點呢?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做出如下設計:我們要先讓學生找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思考如果是兩個全部相同的三角形是不是可以拼出來一個平行四邊形呢?并且要給出學生條件:同樣是兩個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是否也能夠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呢?學生一定會嘗試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時我在問:如果可以的話,那么兩個全部都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或者是直角三角形是否又能夠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呢?通過這種實驗,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樣學生自己就可以知道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和高相同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通過制造懸念,讓學生可以自己去探索發現新的內容,學生的求知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激發出來,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就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完全要比教師硬塞給學生現成死板的公式要更加的好,并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因.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就會觸發靈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教學行程問題時,新授課前可以叫兩位學生到講臺前,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相向、相背、同向行走。這時,臺下的學生就會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臺上的表演,他們就會在表演中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并對相向、相背和同向的概念積極思考。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創設教與學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式子題抽象的概念時,一些學生的積極性往往不高。要上好這樣的課,教師必須給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他們感覺到問題新穎、真實、親切,從而產生興趣。
四、因材施教,各有所獲,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共性和個性是辯證統一的。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的原則,要求我們不僅要關照優等生,更要關照后進生,在后進生身上花費更多的精力。如講授新課前的復習,一些比較簡單的回答,盡可能讓后進生來解決,以鼓舞他們的信心。對那些有一定難度的數學題,可讓優等生解答。這樣,不但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夠深化理解,還會使他們順利解決問題,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在鞏固練習時,教師可以進行分組教學,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師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都要注意照顧差生,多給他們質疑問難的機會和時間,使他們感到學得輕松、愉快,每節課都有收獲。同時。每節課除了設計一些基本練習外,還應設計一些提高速度的練習題或超額卡片題,學生會因為做題速度的提高或當堂完成超額題而自豪。長期堅持,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小丹.淺談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讀與寫,2014(11).
[2] 羅衛鋒.探究小學數學的創新與改進[J].讀寫算,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