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蕓
摘 要:數學作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科目,更要貼近生活,跟生活緊密聯系,使同學們了解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起他們對數學更大的學習熱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一些不利因素阻礙了小學數學生活化的開展,本文中對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現狀以及生活化目標的實現途徑進行了一些介紹,希望對小學數學更貼近生活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方法
前言:在新時代下,傳統教育模式帶來的弊端越來越明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教育理念的改變,特別是新課標施行以來,教育教學的生活化越來越被提倡。教育教學的生活化更能降低傳統教育方式打來的負面作用,同時將課堂變的更加生動有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數學作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科目,更要貼近生活,跟生活緊密聯系,從而激發起他們對數學更大的學習熱情,鍛煉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數學教學更加生活化也能使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可以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
雖然新課標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但是有部分老師的教育方式還是沒有改變,仍然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但是小學生本就活潑好動,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的傳授知識的模式下,他們不能認真的聽完一節課,這樣就無法保證整節課的質量和效率。并且傳統的教育方法更注重對于書本知識的簡單傳授,比如數學公式的死記硬背而忽視了運用數學公式去解決一些實際中的問題,這樣學生不易于培養出數學思維,或者培養出的數學思維只能用在解決卷面的數學題上,對于生活中跟數學息息相關的問題并不能解決。并且還有一些老師仍然單純地在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從小學階段就開始“題海戰術”,只關注學生在解決卷面習題方面的能力而忽視了學習知識的真正目的——培養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這樣就搞錯了新課標中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目的的要求,不僅違背了課改的初衷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并沒有多大的用處。
上述種種弊端在現階段小學教育中仍然存在,小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將小學數學課堂緊密聯系實際,從生活的實際案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培養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下面,我們來簡單探討一下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緊密聯系的方法措施。
二、小學數學生生活化的方法
(一)教師要認真備課,使教材內容貼近生活
備課是授課中的重要環節,備課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了課堂的豐富程度和課堂的效果。教師在備課時就不妨采取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來向學生解釋說明,這些實例要在本節課的基礎上選取,結合新課標中的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基礎以及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從教案開始認真編寫,合理計劃教學內容。而對于教學目標,教師要謹慎的分層設置,首先學生必須要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對教材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在對教材的基礎知識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才能融會貫通的用所學知識解決課后的習題問題,解決習題問題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對基礎知識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這時再將生活中有關所學知識的實際問題向同學們提問,他們就可以比較容易的回答出來,同時這種循序漸進的教授方法也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生活化問題的結合也使課堂更為生動,學生們可以有效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來,課堂效率更加提升。
(二)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開拓學生思維
知識和理論都是來源于生活,最后還是要回歸到生活中。我國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任何教的目的都是不用教”,這句話的意思是,教的目的就是教會如何學,學生一旦學會如何學那么所有的知識自然就不用教了。因此,數學教育也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學,即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養成數學思維。數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合適的數學技巧,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現實中看似很矛盾的問題——數學生活化會影響數學成績的提高。其實這是不矛盾的,只有具有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將所學習的數學知識生活化的運用能力,就是掌握了數學的本質,那么不管卷面題型如何變化,學生都會在書本中找到相關基礎知識進行解答,考試成績自然不會差。
對于該引入到課堂的生活實例,教師也要慎重篩選,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題目中也常設置的場景,加入教學中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買菜、買東西、超市售貨員等等場景,各種應用題目中經常出現,教師要挖掘生活中的其他實例,比如學校食堂一天要用到的蔬菜的總價格,家庭一天吃飯和花銷的總價格,這樣學生在得出總花銷之后,還會感嘆數額的巨大,體會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三)尋找和學生相關性比較強的素材
各種研究結果都表明,教師選取的題材越接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越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專注力是有限的,而對于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會專注很長時間。例如老師可以把學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學中來,“同學們去春游,爭著要去劃船,公園里有7條小船,每船乘6個人,結果還有18個人在岸上等候。”在課上,讓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編題,自己列式解題。這樣,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生動的數學問題,還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積極探究。因此,老師要多與學生們交流,了解當下孩子們喜歡的東西,不要總是用過失的經驗,教師要真正找到他們的興趣點才能更好的開展教育生活化,寓教于樂,使他們已于接受,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結語:小學數學是小學基礎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能力均有較強的鍛煉作用,新課標要求下,小學數學教育要更加貼近生活,但是現在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模式和特點要進行轉換,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加貼近生活。
參考文獻:
[1]王懷喜.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小學科學.2012(47).
[2]林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12(26).
(作者單位:貴州省清鎮市紅楓第四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