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 要:得益于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我國職教集團在全國紛紛成立。作為相對松散的社會組織,如何協調平衡各利益相關者的訴求,成為學界的熱點。本文從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視角對梧州職業教育集團中牽頭院校的定位進行了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職教集團;梧州;利益相關者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2-0168-02
近年來我國各地職業教育發展在取得迅猛的發展的同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辦學資金短缺、“雙師型”師資緊缺、生均教學資源不足等等問題。正是基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需要,各地紛紛成立了職教集團。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全國共有職教集團865個①,一時間職教集團成為學界的研究熱點。國家教育部也于2015年6月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教職成〔2015〕4號),該意見就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現就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措施。
隨著研究的深入,國內學界對于職教集團的研究理論成果不斷豐富,其中利益相關者理論得到了廣泛地認可與運用。本文正是基于該理論對于梧州職業教育集團相關利益者進行分析。
1.梧州職教集團的利益相關者構成
1.1利益相關者的涵義
利益相關者理論作為企業治理理論之一是與股東至上理論相對而言的,對于其他領域的組織治理也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國內外有關利益相關者的定義有廣義利益相關者和狹義利益相關者之分。職教集團的廣義利益相關者是指“任何能夠影響職教集團目標實現或者能夠被職教集團實現目標過程所影響的個人或集團。”(Freeman,1984)②。
本文借鑒狹義的利益相關定義,將職業教育集團利益相關者定義為:任何可以確認的職業教育集團持續生存所依賴的群體和個人。根據這個定義,職業教育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職業院校、行業組織、企業、學生、家長等。
1.2梧州職教集團利益相關者分析
梧州市作為廣西“東大門”,是兩廣交界的地級市,作為廣西的水上門戶,素有“百年商埠”的美譽。但是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水路交通的逐漸沒落,梧州在廣西的經濟地位也一度下滑,受到經濟基礎的影響,梧州的職業教育發展一直不盡如人意,不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處于全區的下游水平。創辦于2008年的梧州職業學院是梧州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高職院校。基于“大職教觀”的思想指導,2010年梧州市整市政府整合合市區10所市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包括一職中、二職中、衛生學校、財經學校、機電技工校、市技工校、輕工技工校、建筑技工校、農機校、長洲職校等),組建市職教中心,將職教中心搬遷至梧州職業學院合屬辦學,梧州職業學院與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模式。梧州職業學院、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在充分發揮中高職一體化辦學優勢的同時,結合自身專業群的資源,開始不斷探索集團化辦學的道路。截止目前已經牽頭成立了梧州市機械職業教育集團、梧州市衛生職業教育集團、梧州市學前教育職業教育集團等三個職業教育集團。
2.梧州職業教育集團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
由于牽涉的行業、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眾多,因此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訴求成了職業教育集團發展的一大瓶頸。
從上表的分析不難看出,職教集團利益相關者們的利益訴求各不相同,職教集團要實現高效率運作,就必須調動利益相關者各方的積極性,在保證整體利益的前提下滿足利益相關者們各自的訴求,這其中牽頭院校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牽頭院校在職教集團的定位
不同于政府主導或者行業主導的職教集團,目前梧職業教育集團(梧州市機械職業教育集團、梧州市衛生職業教育集團、梧州市學前職業教育集團)都是由梧州職業學院牽頭成立的,作為一所地方政府舉辦的高職院校,梧州職業學院并不具備任何然的行業背景,并且職教集團成立的前期籌備工作也基本上由梧州職業學院承擔運作,缺乏地方政府或者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直接支持,加之牽涉的行業企業眾多,因此目前梧州的職教集團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機構松散、協同力不強、運行不暢等問題,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真正發揮職教集團的辦學優勢,牽頭院校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3.1牽頭院校在職教集團中的地位
牽頭院校作為職教集團成立和運作的“龍頭”,對于保證和促進職教集團的發展有著則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是整個職教集團運行的主體。
組建職教集團的目的在于集合各方優勢從而為培養人才服務,這也是職業院校的辦學的初衷。因此,牽頭院校必須堅持自身在職教集團的主體作用,主動有為,協調、平衡各方利益相關者的訴求,保證職教集團健康運行。尤其是作為梧州市唯一的高職院校,必須肩負梧州市職業教育發展的重任,響應市政府的號召,發揮后發優勢,依托現有的中高職一體化辦學資源,為促進校企合作、加強職業人才培養打造了良好平臺。引導和促進集團各成員單位破解人力資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在招生、培訓、就業等方面建立起互動、聯動的工作機制與合作平臺,促進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用工需求的有效銜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探索和深化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學生招得來、學得了、用得上、留得住,推動我市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3.2牽頭院校在職教集團中發揮的作用在完成自身人才培養任務的同時,這里重點探討牽頭職業院校在職教集團中應該發揮的作用。在職教集團眾多利益相關者中,牽頭院校需要重點處理和協調的利益方主要是政府以及企業。
3.2.1牽頭院校必須做好政府的“參謀”,出謀劃策
作為政府舉辦的高職院校,根據“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梧州職業學院在辦學的過程中必須正視政府及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利益訴求,實現區域內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拉動地方經濟增長,擴大地區影響力和知名度等。
然而在辦學過程中高職院校也并非只是被動地接受政府命令,應該主動地了解、研究國家、自治區關于方針政策,主動與區內外甚至國外高職院校進行交流合作,了解國內外職教發展動態,主動地參與到政府制定決策的過程中,為區域職業教育的發展出謀劃策,當好政府的“參謀”。
3.2.2牽頭院校必須成為企業的“伙伴”,共同成長
對于如何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一直是學界探討的熱點與重點,我國近幾十年職業教育發展的歷程見證了校企合作不斷走向深入,產教融合碩果累累。然而與此同時,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不強,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責任感缺失等問題,受到很多學者的詬病,很多職業院校也是深受其苦。梧州職業學院在受到同樣問題的困擾的同時,也面臨著梧州當地經濟產業基礎較差,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企業數量較少等問題。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意愿不強,究其原因在于我國目前經濟環境使得企業無需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也能獲取人才,并且在“企業公民”的觀念尚未深入人心的前提下,很多企業將“成本——受益”作為校企合作的唯一考量。因此,作為牽頭院校必須正視這種困境,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主動地深入到企業一線,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將企業的受益作為職教集團發展的重要使命,從初級的提供實習生等合作形式不斷升華,從技術服務到企業文化的構建,全方位參與企業的發展,成為企業成長的“伙伴”,同時引導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與企業共同成長,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注解:
① 數據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www.chinazy.org)。
② Freeman,Edward R.Strategic management:A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1984參考文獻:
[1]黃一濤.構建職教集團的囚徒困境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03):19-22.
[2]王珍珍.職教集團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沖突及協調策略 [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62-65.
[3]陳勝,耿潔.校企合作主體的利益訴求與責權配置研究 [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7):61-68.
[4]張少輝,林壽彤.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職業教育集團治理結構研究討 [J].中國成人教育,2010(8):29-30.
[5]梁卿,劉根潤,韋瑋.促進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政策取向:反思與重構 [J].職教論壇,2014(7):15-17.
[6]章建新,姚瑩.基于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職教集團管理模式 [J].教育與職業,2011(12):11-13.
[7]吳慶國,姚本先.構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研究 [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25)5:39-41.
[8]陳建錄,藺祖梅.我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研究綜述 [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7)57-62.
[9]楊軍.職教集團利益相關者及其利益訴求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