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摘要:詩歌教學主要是欣賞和寫作。欣賞主要是對詩歌語言、寫法、結構等特點的了解,從而對詩歌產生直觀認識,為詩歌的寫作打下基礎。小學生對詩歌寫作的學習主要是仿寫。只要教師對詩歌欣賞的教學過程處理得當,學生就可以仿寫出像模像樣的詩歌。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創新;對策
中國古典詩歌在中華五千年文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都是廣泛流傳,膾炙人口的作品,而對于詩歌的教學,也逐漸成為人們探討的焦點。因為它不僅是文學要素的濃縮,還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更是思想與藝術的精髓,在歷史文化的長廊中,他不僅見證了歷史的發展,還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于批判、拼搏奮進的精神,而如今,他的作用更不可忽視,那么如何把握好詩歌教學,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一、小學詩歌教學之現狀分析
1、教學目的過于功利化。雖然我國一再提倡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但是應試育觀念在傳統詩歌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過程中,只能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對于備考知識的傳授與強化方面,在詩歌教學中,將對于詩歌的解析轉化成為“填鴨式”的背誦與默寫課。而學生迫于老師、家長對于成績的過于重視,常常將重心放在英語、數學等成績提升較快的學科,從而淡化了對于詩歌的學習。
2、詩歌教學的方法存在問題。不注重方法的改革,不講究上課環節,就是老三套,死摳字詞,理解句意,總結思想,這個程序成了不少老師的一成不變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課內古詩的教學絕大多數教師還是秉承傳統采用串講法,即按照逐字逐句地解釋,串講詩意,最后讓學生背誦默寫的步驟進行”而且,教學時往往不是從學生已有的基礎為起點,比如教學那些學生幼小時就接觸過,甚至能背誦如流的古詩(如駱賓王的《詠鵝》,李白的《靜夜思》等),教師仍然當作全新的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這樣,既浪費時間,效果又不是很好,其實教師可以采用自學點撥法,即讓學生先自學,然后交流,老師對難點進行點撥。
二、小學詩歌教學改革之措施
1、更新科學教育觀。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低段詩歌教學時,要以辯證的唯物主義指導思想,以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待詩歌教學問題,不迷信專家,不盲從權威,不照搬名師,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對古今中外的詩歌教學的經驗要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勇于創新,不斷更新觀念,改變思路:要從只關注教轉向不僅關注教,更關注學;要從教學就是教課文的認識轉向教材只是個例子,注重語言的運用等方面來。
2、結合插圖,欣賞詩景。插圖不僅使課本更加漂亮,也使課文變得更加生動。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利用插圖,進行詩歌教學。例如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時,將理解詩歌與插圖相融合,用插圖激發學生的思維。教學初,讓學生讀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句。先同學之間答疑,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作指導,借助插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3、將游戲模式用于小學詩歌教學課堂。針對小學生普遍愛玩且在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現象,可以將游戲模式用于詩歌教學課堂之上,以使這一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如《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教師可以在對詩中的意境進行分析之后,制作一些相同的面具來發給學生。然后將他們所站立的次序打亂,讓他們猜出周圍的人分別是誰。這樣一個貌似簡單的游戲,在將詩中的寓意進行簡化的同時,還能激發小學生們對于詩歌的喜愛。同時,教師也可充分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心理特點,來創造游戲表演式的詩歌教學課堂。如胡令的《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釣,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詩中有“稚子”、“路人”兩個角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對詩歌場景進行自由組合式的模仿表演,并對表演較為突出的同學予以相應的獎勵。這種游戲與表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同時,也使教學質量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4、激發興趣,善用詩歌。小學生年齡小,好動好奇,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比較空洞,仍然處在興趣階段。當他們對某一件事物發生濃厚的興趣時,就會非常興奮,思維也會活躍起來,注意力能夠集中,也就會富有想象和創造性。教科版小學5語文6教材中的詩歌能夠從同學們的實際生活出發,用多角度、多層次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熱愛學習,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山村》(一年級上冊),因為小詩簡單易記,在20個字的五言詩里,就出現了一至十的數字,孩子們的興趣就會調動起來,會跟著吟誦。還可以加上童稚的各種動作進行表演,課堂氣氛自然而然的比較活躍,就像是一種課間休息。教材中的詩歌都是比較質樸、活潑、純真、清新、朗朗上口,散發著迷人的氣息,在活潑有趣的同時,節奏明快,韻律感強,具有獨特的魅力,伴隨著孩子們健康成長,充盈他們詩化的心靈。
5、讓學生感受語言美。教師用優美的語音把詩意表達出來,盡量在語言上給學生以美感。用優美的語音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欣賞是詩歌理解的進一步深化。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要讀出字詞句與詩人的情懷。讓學生在品析字詞中,潛移默化地感知語言美,這樣在教學中,不僅幫助學生發掘了詩句中的語言美,引起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在語言表達上仔細推敲,選用最恰當的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發展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6、充分利用多媒體來進行小學詩歌教學。在我國的現代化小學教育體制中,對于多媒體的應用還沒有進行大范圍的普及,只在高中和大學進行了適當的利用。在開展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詩歌做成學生們都能夠看得懂的幻燈片或動畫片,再配以他們都喜歡的卡通人物來進行講解,可以在他們認為自己是在玩的時候對詩歌內容進行很好的掌握。
總之,要想提高小學語文的詩歌教學,必須從多方面著手,既要將詩歌的精華及文化內涵教授給學生,又必須培養學生的多種感官以及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所以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自己的掌握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挖掘書中可利用的資源,調動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這樣詩歌的教學質量才能提高,才能使學生對中華古典文化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爭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