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企業發展速度加快,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大量的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事實證明,犧牲環境來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是行不通的,企業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就必須控制環境成本的支出。煤炭企業高消耗以及高污染的特點,對環境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不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通過研究煤炭企業環境成本的控制,可以對環境成本支出進行有效控制,實現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煤炭企業;環境成本:環境成本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1-0011-02
經濟的不斷增長,促進企業發展速度加快,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但經濟發展的同時,大量的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明星企業也不斷爆出各種污染事件,使人們感到十分不安。最近困惑人們的霧霾現象、石油管道爆炸事件、水污染事件等等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的危害著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制約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
(一)環境成本以及環境成本控制含義
企業環境成本是指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從資源開發開始的一系列過程直到處理包括處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需要的費用。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控制要同時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共贏,這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其社會責任的履行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特點
1.全面性
企業環境成本控制主要是對環境成本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 ,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所有過程, 是比較全面的。從產品生產出來到最后廢棄所有環節產生的全部有關環境方面的支出都要進行會計處理, 并進行分析、控制。
2.外向性
企業環境成本控制要分析產品從設計開始到被使用壽命結束的整個過程,要嚴格遵循國家環境方面的法律規章制度 ,并把控制環境成本的問題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中來考慮, 不是僅僅在生產階段進行成本控制,不是只從價格和數量以及人工勞動力方面降低成本。
3.競爭性
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主要在企業競爭方面進行成本控制。通過對企業環境成本的控制,可使企業在環保機構的鼓勵下進行發展,提高企業的聲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完善產品的品質,改善因環境問題而產生的一些問題,用較低的資本獲得融資 ,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一)煤炭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必要性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所以需要社會大眾共同保護資源。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使資源在經濟、社會和環境這三種效益下得到共同發展。由于煤炭企業的獨特性,對煤炭企業加強環境成本控制有很重要的意義。要使企業對環境問題引起重視,使企業樹立長遠目標,必須注重企業的長遠利益,設置有關環境保護的專門管理部門,加強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力度。這樣才會有利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環境績效和財務績效雙贏,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煤炭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問題
1.環保意識不足
煤炭企業多把企業的發展重點放在企業產品經營方面,關于企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卻沒有什么措施補救。企業為了最大化獲得利潤對于煤炭燃燒之后產生的氣體置之不顧,對環境產生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壞。由于目前我國現行的環保政策不完善,對于隨意排放的問題沒有系統的法律法規約束,罰款費用比較低,低于企業進行環境保護的成本,企業寧可交罰款也不治理,導致了我國環境問題十分嚴重。
2.存在先生產再治理的思想
一些企業在開采煤炭的過程中會產生破壞空氣環境、破壞水資源、占用土地資源等弊端。但是現階段煤炭企業沒有在開采之前就提高做好保護環境的措施,而是存在先生產再進行治理的思想,對環境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土地被惡化后需要很長一個周期進行恢復,影響后代的生存發展,這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先生產再治理是全部把治理費用和精力放在事后,事后治理費用壓力十分大,企業會產生嚴重的負擔,不利于企業的經濟效益。
(一)系統性原則
煤炭企業在進行環境成本控制時需要遵循系統性的原則。整個企業從經營者到員工,都應將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經營發展的重中之重,讓環境成本處于系統的網絡鏈條之中,使環境成本控制發揮到最好。
(二)經濟與效益相結合原則
經濟與效益相結合原則要求煤炭企業在進行環境成本控制時不要做到完全將污染控制為零。因為,環境有進行自我修復和再生能力,只要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不超過人類和自然能夠承受的范圍進行環境成本控制就可以,只要不超出這個范圍進行環境成本控制都是可以的。追求完全將污染控制為零會加大企業的成本,影響企業的利潤。所以要采取適中原則,使企業同時達到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達到共贏。
(一)加強專門的環境成本控制體系建設
環境成本控制的目標是使企業同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然而我國大多數煤炭企業只是根據國家出臺的各項法規政策,注意對大氣的排放,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環境,某種意義上來說對環境保護是有作用的,忽略了對環境成本進行單獨核算,缺少一個完整的環境成本控制體系。企業在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時找不到一個均衡點,對可持續發展不利。我國亟須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學客觀的環境成本控制體系,一方面可以保證環境成本控制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政府部門、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環境信息做出客觀、翔實、正確的評估,從而為政府的環境保護獎懲行動、環保政策的制定及推廣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幫助利益相關者制定有效的、符合企業發展的企業發展決策。
最終,在社會及政策的正確幫助及指導下,企業能夠有效降低環境成本以及控制成本,企業能夠走上科學、穩定、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企業的發展能夠再上臺階。
(二)選擇恰當的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方法
企業所產生的環境成本貫穿于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也應該一直伴隨著企業整個經營發展過程,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管理方法。根據煤炭企業的特殊性,建議采用生命周期法和作業成本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從而對環境產生更好的作用。
(三)調整環境成本投入的比例結構
加強環境成本的事前控制意識,加大事前預防成本,有利于事后污染環境產生的成本減少,把防治成本降到最低,減輕企業的負擔,使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得到共贏。
(四)加大環保監管力度
政府有關部門及權威檢測機構應積極配合政府出臺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認真落實環境保護管理的有關制度,并進一步修訂加以完善。通過制定技術控制指標,減少企業向環境直接排放液體、氣體、固體及危險物和噪音等污染物,規范和引導這類上市公司合理控制污染物向環境的直接排放量,并通過相關的技術指導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進一步減少向環境排放的數量。要加強對企業的環境監督管理。監督管理包括監控企業末端的排污情況是否嚴格控制在規定的指標之內,是否存在超標排污的現象,對超標企業應采取什么樣的懲罰措施以達到規范企業環保行為的目的,通過末端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企業的排污量。監督管理的另一重要方面是過程監督,包括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要嚴格審核企業清潔生產的實施情況和環保設施的運行情況,確保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進行環境問題的積極預防,從源頭上實現污染的減排和資源的循環利用。
(五)加大環境宣傳力度,樹立環保意識
企業的環保意識及企業的環境責任意識亟待提高,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其真空期及發展期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加強對環境責任和環保意識的宣傳和推廣活動,使社會各個層面都意識到環境責任的重要性,讓更多的人才都來為社會責任的建立和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讓更多的企業及投資人加入到自覺履行環境責任的隊伍中來,既能提高企業的經營、發展能力,又能使企業在社會層面上得到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的支持和鼓勵。
參考文獻:
[1] 謝東明,王平.生態經濟發展模式下我國企業環境成本的戰略控制研究[J].會計之友, 2013,(3).
[2] 周守華,陶春華. 環境會計:理論綜述與啟示[J].會計研究,2012,(2).
[3] 頡茂華.煤炭企業環境成本的分類與計量問題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