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笑琪 吳吉惠

摘 要:本研究使用《中學生學習拖延問卷》和《學習動機診斷測驗(MAAT)》對邯鄲市第二中學的300名高中生進行學習拖延程度與學習動機狀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高中生的學習拖延處于中等水平,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2)高中生學習動機整體狀況良好,在重點班與非重點班上存在顯著差異;(3)高中生的學習拖延水平與學習動機狀況在總體上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關鍵詞:高中生;學習拖延;學習動機
LauraJ.Solomon和EsherD.Rothblum(1984)將拖延定義為:個體對可能體驗到主觀不適的任務進行不必要的延遲行為[1]。學習動機是學習行為的內因,沒有學習動機,很難促成學習行為。在當今應試教育環境下,很多時候阻礙學生取得良好學業成績的并非智商因素,而是學習動機的缺乏。本研究對高中生的學習拖延、學習動機狀況及其關系展開調查,并提出自己的意見。
一、方法
(一)研究對象
對邯鄲市第二中學的高中生進行分層取樣,即重點班與非重點班、男女生各150份,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各100份。在老師的配合下在班級內進行團體施測并當場收回。
(二)研究工具
1.學習拖延行為的調查采用鄭素瑾編制的《中學生學習拖延問卷》[2],該問卷分為4個維度:學習計劃缺乏、學習狀態不佳、學習行為遲滯、學習執行不足。該問卷采用5點計分,得分越高拖延程度越高。2.學習動機行為的調查采用周步成主持修訂的《學習動機診斷測驗(MAAT)》[3],該量表分為4個維度:學習動機過弱、學習動機過強、學習興趣困擾、學習目標困擾。選A記1分,選B記0分,假如被試在某組中的得分在3分以上,則可認定他們在相應的學習欲望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總分越高,則說明學習動機狀況越差。
(三)數據處理
通過分層取樣,在老師和各班班長的幫助下發放問卷,主試當場回收問卷,對回收的問卷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一)高中生學習拖延的差異比較
(二)高中生學習動機的差異比較
如表6,重點班與非重點班的高中生在學習動機量表上的均值比較和t檢驗的結果顯示:非重點班在學習興趣困擾因子上得分要明顯高于重點班。
(三)學習拖延與學習動機各維度間的相關統計
如表7,學習拖延與學習動機總分呈現明顯正相關,在因子上除了學習執行不足與學習動機太強之間未見顯著相關,分數均存在顯著正相關。
三、結論
1.高三年級在拖延總體和學習計劃缺乏、學習狀態不佳兩個因子上的拖延表現明顯高于高二年級,高三年級在學習行為遲滯上的拖延表現顯著高于高一和高二年級。2.非重點班的學生在學習興趣上的問題顯著高于重點班。3.3學習拖延水平與學習動機狀態在總體上存在明顯的負相關,在因子上,除了學習動機過強和學習執行不足之間未見明顯相關關系外,均存在明顯的負相關。
參考文獻:
[1]陳寶華.大學生學習拖延初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2]鄭素瑾.中學生學習拖延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學院,2009.
[3]秀榮.高中生學習動機、自信心與學習責任心之間的相關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4]石美云.高中生時間管理傾向、完美主義與學業拖延行為的關系[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5]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周凌云.高中生主觀幸福感與學習動機的關系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7]孫超.高中生心理控制源與情緒穩定性、學習動機的關系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2.
[8]張亞玲.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的實驗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0.
[9]石悅.大學生學習拖延與付出-回報不平衡、行為抑制的關系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2.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