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治龍
摘 要:當今社會,微信與大學生成長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大學生成為微信用戶中的重要群體,也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空間。微信是把雙刃劍,它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促進作用,同時也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消極影響。因此,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深刻認識微信的新特征,了解微信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和影響,同時也要結合實際工作探索出適合微信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導大學生有序參與微信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導大學生提高媒介素養,二是提高大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正確參與微信的能力,三是做大學生微世界的引路人。
關鍵詞:微信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1-0081-02
2011年1月21日,微信時代開啟。據媒體統計,短短5年,我國微信用戶數量已超過6億。如今微信已成為我國使用覆蓋群體最廣、年齡跨度最大、普及率最高和發展最為迅速的通訊手段,已經慢慢取代QQ和微博成為最為有效的通訊方式。而作為微信使用最為活躍的群體——大學生群體,同學們每天都在微信中獲取各種消息和發表個人意見,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積極、理性、正面地使用微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已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課題。
一、大學生微信時代的特點
及時性、便捷性、零成本是微信的三個重要特征,正是這些特征使得微信成為了同學與家長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同學與學校之間最為普及的一種溝通平臺。同學們的思維方式和溝通方式在不斷的變化,不斷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而作為大學生這個群體,本身還具有其他微信使用群體所不具備的特點。
1.大學生微信參與的自我性和單一性。同學們每天都在看微信朋友圈,在朋友圈內可以了解朋友的生活動態,可以獲得新聞資訊,可以獲得心靈雞湯,可以做微商,可以與同學朋友留言互動,也可以監督政府活動等,而大部分同學則是通過微信朋友圈表達自己的情感中的喜怒哀樂,發泄自己的情緒。從某種意義上講,微信已成為大學生宣泄自我情緒、表達個人意見、記錄生活態度的一個重要舞臺。其表現出來的都是大學生的自我性,現實生活不能夠滿足同學們情緒意愿局限性,在朋友圈內得以充分的釋放。大學生為圖一時的滿足或為讓他人關注,往往忽視了網絡與現實道德規范的一致性,這都是大學生參與微信自我性、單一性的主要體現。
2.大學生微信參與形式的局限性。大學生使用微信除訊息溝通以外,就是在朋友圈內關注公共主頁或同學朋友的瞬時狀態,其個人也會在微信中發布以自己情緒波動、生活軌跡以及個人觀點等狀態,這些狀態以個人自創和其他網絡觀點“拿來”為主。當公共主頁或社會公眾人物發布消息狀態以后,大學生往往是以圍觀、點贊、轉發和傳播等形式參與。數據調查顯示,上述四種參與方式已成為大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公民參與形式。盡管微信平臺為眾人提供了表達民眾言論的平臺,但作為人生閱歷和社會經歷尚淺的大學生群體,與那些言論精英和公眾人物都缺少一定的公信力,所以對大學生來說,關注和從眾心理是大學生參與微信的重要特點之一,關注和圍觀名人、跟從名人、接受名人原創及轉播其意見和觀點,成為其微信參與的主要形式。
3.大學生微信參與效能的差異性。在網絡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量大和信息流動性快。同學們在微信中可以耳濡目染地獲得各類需要或者不需要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發布的真偽和目的性卻不能被世人所甄別。作為大學生群體,由于身心發展和高等教育的局限性,雖愿意接觸新鮮事物,愿對網上的新聞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又因為社會經歷少之又少,對各類新聞不能做到理性判斷,因此在大學生身上表現出理性和非理性并存的特點。網絡信息量大,往往有些不負責任可以控制網絡事態的發展的輿論媒體和“網絡水軍”對大學生進行錯誤的引導,正是因為這些現象的存在,會誤導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嚴重危害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身心健康。所以,應積極創造好的網絡環境,提高學生判斷信息真偽的能力,不輕信傳言,對網絡信息的真實性進行質疑和求證。
二、如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好學生積極、有序參與微信的工作
1.積極引導大學生提高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是指社會群體在通過網絡媒體獲得各種信息的同時,對信息內容的解讀、分析消化和去偽的過程,在獲得網絡信息的同時表達自身觀點、意愿所表現出來的道德素質。其與現實道德素質的區別在于網絡表達是匿名制和責任制。合理表達個人述求,參與網絡社會的規范發展,是每個人的責任。在做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首先以提高大學生媒體素養為首要工作任務,其最主要的工作要求就是讓大學生從最簡單的網絡圍觀者和轉發者逐步轉變為理性的判斷者和負責人的轉發者。在實施網絡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施教者要重視各種新媒體,要跟住學生的網絡腳步,充分利用好微信,關注學生思想動態,關注學生的網絡愛好,知己知彼,把握好學生的思想脈搏,充分發揮輔導員作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身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輔導員應積極占領新型網絡陣地,幫助大學生辨識是非曲直、善惡正邪,使大學生能夠正確判斷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變簡單轉播者為負責任的判斷者。
2.加強大學生的公民責任意識,提升正確參與微信的能力。提升大學生思想覺悟,提高大學生能力是每名大學生思想政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目標。除了在日常大學生生活中開展工作,網絡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視。微信的普及性使得各種消息、新聞具有極強的滲透力,輔導員應重視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以不斷提高廣大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正確使用微信的能力。在現實社會發生突發事件時,會發生現場圍觀現象;而在網絡時代,圍觀現象一點也不輸于現實。而在上文中提到,圍觀是大學生參與微信的一個典型特征。在網絡世界中,如何辨別事情的真實性,如何去看清事情的實質是當代大學生急需提升的能力。網絡中,一張照片、一條求助信息、一個公眾人物的言論都有可能改變學生的價值觀,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大學生容易“明知故犯”。所以,如何加強大學生的公民責任意識,如何提升正確參與微信的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在日常教育中,可以通過身邊發生的事情、網絡上爭議較大而又最終“反轉”的典型事例進行說教,讓同學們參與討論、總結,從而提升公民技能、公民意識,提高大學生正確參與微信的能力,使他們能夠通過微信和其他途徑真正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維護自身的公民權利,主動擔當公民責任。
3.做好大學生微世界的引路人。關于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上,在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占領新型網絡陣地。在大學中,學生的個性比較突出,心理尚不成熟,愿意讓自己成為群體的中心,而又缺少責任意識,所以學生們在微信上往往以“獨樹一幟”的言論去吸引關注。在網絡事件中,越來越多的“意見領袖”不斷涌現出來,但這些人中有部分缺乏公民責任意識,言辭犀利卻又歪曲事實,而這部分人的言論卻正迎合了部分大學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關注、收集和監控同學們關注較多的“意見領袖”,及時有效地發現那些負面信息和評論,在事件發生之前做好學生的說服教育工作,以免給國家和社會帶來潛在影響和危害,營造和諧健康的微信運行環境。同時,學校也要關注大學生比較關注的社會問題,實時做好溝通。學校可以鼓勵各位專家學者和優秀畢業校友在校園內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講座;若是條件有限,也可以多建立正能量的微信平臺和公眾主頁,以便及時對大學生思想和心理問題以及其他傾向性問題進行疏通引導。
總之,在網絡時代,受微信的影響,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習慣和交流方式都在發生著改變,不斷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緊跟時代腳步,抓住大學生的思想脈搏,采取多種途徑占領微信新陣地,利用大學生和微信的傳播特點,努力營造網絡氛圍,積極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資源,逐步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 帖偉芝.微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