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彥
【摘要】我國的水庫大多始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當時經濟技術水平等方面的制約,許多水庫工程建設標準較低、質量較差、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大部分水庫存在安全隱患。筆者在分析當前我國水庫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從水庫管理方式改革、明確水庫管理職責范圍、健全水庫管理體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國水庫運行管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水庫管理;運行,管理體制
1、我國水庫管理現狀
當前,水庫在人們生活用水的供應、農田灌溉、防洪蓄水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也更加凸顯出水庫運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水庫等基礎設施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在政策與資金方面均加大了傾斜力度,但是當前我國大部分水庫運行管理體系不是很完善,管理人員欠缺,水庫管理資料不健全,水庫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素質,管理技術與管理方法較為落后,管理經費不足,水庫經營管理模式單一等問題普遍存在,為了有效發揮水庫的積極作用,完善水庫運行管理方式迫在眉睫。
2、水庫管理方式
2.1 “一庫兩制”管理方式
一般認為,具有防洪、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等功能的公益性水庫與具有供電、旅游、養殖等功能的經營性水庫都屬于多功能綜合性水庫,而選擇水庫管理方式時,必須區分水庫的不同功能與屬性,對上述兩類水庫進行分類管理。對于公益性水庫應以其事業屬性為主,積極探索公益性經費的多重供給渠道,使其逐漸步入良性循環與發展的軌道;而對于經營性水庫必須明確其企業屬性,積極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并加快其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在加強水庫運行管理的過程中,必須明確界定其中的事業與企業成分,合理劃分公益性資產與經營性資產,切實轉變水管單位的工作職能,注重大壩安全管理、調度運行、維修養護及國有資產監管等公共服務職能的發揮,并將水庫所屬的興利等經營性項目分離出去,完全施行企業化運作,切實提高水庫運行管理效率。
2.2 市場化管理方式
對于具有供水、發電等功能的水庫,應該按照國有企業改革方式,結合事業單位改革的相關精神,采取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化改革運營管理模式進行改革與重組,促進其市場化改革進城,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產權制度與職工勞動關系,協助職工順利完成身份轉換,建立市場化勞動管理與用人制度,施行競爭上崗、末位淘汰、擇優錄用,水庫管理部門與員工簽訂聘用合同,明確權責利關系。
2.3 公益性管理方式
對于具有公共職能的規模小、社會效益顯著而經濟效益一般的水庫(如農村人畜飲水類水庫)則更多具有的是公益性社會屬性,故而應該淡化其市場性屬性與經濟效益,采用公益性管理方式,其水庫管理站更多情況下應被視為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接受縣級水性質主管部門與當地人民政府的雙重領導,人員、公用經費與項目支出等統統納入當地政府財政預算。
2.4 綜合開發管理方式
現代水庫除了具有生活用水的供應、農田灌溉、防洪蓄水等傳統功能外,還兼具景觀再造功能,水庫周邊形成了大量的自然人文景觀、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天然峽谷、奇山奇水等豐富的旅游資源與農業資源。通過開辟旅游景點、農家樂等形式加強市場化運作,既可以為當地人民與政府帶來可觀的收入,又可以實現水利資源與自然生態的協調發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2.5 代理管理方式
由于水庫管理所涉及的技術專業性較強,如大壩結構、滲流、監測、防洪調度等方面都屬于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所以可以采用水庫管理的代理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專業機構在水庫管理方面的技術與人才優勢,為此,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建立水庫管理資質許可認證制度,逐漸將具有專業技術實力的專業機構引入水庫專業化管理領域,包括水庫大壩養護公司、大壩安全監測公司、水庫設施維護公司、水利機械公司等,并推動實施物業化管理,徹底改變當前自給自足的、以內部交換為主要內容的封閉式水庫管理模式,讓水庫管理單位按照效率原則在市場上尋找合適的管理公司,切實提高水庫管理效率。
3、完善水庫運行管理方式的對策建議
水庫的安全運行直接關系到周圍人民的生活及農田灌溉等生產性活動,為此必須規范水庫運行管理,促進水庫在人們生產生活中各項積極作用的發揮。筆者結合當前水庫管理的實際情況及水庫工作經驗,對我國水庫運行管理方式的改進提出以下建議。
3.1 明確水庫管理方向,施行標準化管理
重視水庫運行管理中的預防環節,可以說人們最初建立水庫主要是為了發揮其預防作用,將預防貫穿于水庫運行管理全過程的始終,才能提高管理的科學性、主動性與安全性。此外,為了提高管理效益,減少盲目性與隨意性,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水庫標準化運行管理模式,水庫運行管理工作的標準化首先表現為工作質量的標準化,即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必須設置嚴格的質量考核指標,其次表現為工作量的標準化,即各個環節的工作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是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條件。
3.2 運用科學技術,保證水庫資料的完整性與真實性
在水庫發展過程中,日常資料的記錄、收集、保存與管理是基礎性工作,其為水庫運行管理提供第一手資料,有效保證了水庫日常管理工作的連續性。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及計算機運用的普及,自動化管理在水庫運行管理中的運用也日益普遍化,例如水工機電設備自動化操作、大壩自動化觀測、資料的自動化收集與歸類管理等。
3.3 加強水庫的檢查觀測與維修保養
水庫的定期檢查觀測是水庫運行管理的經常性工作,檢查觀測主要包括:水文、降水量、庫水位、庫容、滲流、大壩變形觀測、沉陷移位、水閘啟閉機等方面,而且定期觀測的實際情況必須進行詳細的記錄與保存,因為這些環節一旦出現問題便會對水庫運行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如發現問題必須及時上報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問題,保證水庫的安全,以確保在雨季能夠發揮水庫的蓄水作用。維修保養旨在發揮定期保養水庫設備與基礎設施,并使水庫處于良好運行狀態的作用,還必須邀請專家對水庫進行定期、專業的安全鑒定,保證水庫安全運行并延長其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譚政,關于我國水庫運行管理方式的探討[J]人民長江,2011(5):105-108.
[2]賈學剛,我國水庫運行管理方式研究[J]河南科技,2015(24):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