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昌
摘要:美術色彩豐富,能使人們獲得直觀美感享受,而美術教育是一門培養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學科,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如今,中專學生由于美術功底、文化基礎等較差,且普遍缺乏學習興趣,遭遇挫折時往往選擇逃避,這就要求中專美術教師要加強課程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專 美術教育 課堂教學 改革措施
美術課是中專學校教育的必修藝術課程之一,是針對學生開展美育、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美術課堂教學,教師能幫助學生掌握美術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高尚情操的陶冶、觀察力與創造力的增強等都十分有益。然而人們目前并沒有充分認識到中專美術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認識中專美術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加強中專美術課堂教學改革是教師的重要職責。
一、中專美術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縱觀美術教育教學最近十幾年來的發展,不難發現美術并沒有獲得與其他學科同樣的重視度,中專美術教育教學也不例外。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在國內的全面推進,美術教育慢慢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是素質教育改革以后,美術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而中專美術教育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它與國家提出的學校教育要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大力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審美能力等要求相符。因此,中專美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加強培養學生的素質、審美能力與創造力。
中專美術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智育、德育、美育等能力,創造力主要體現智育,要求教師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潛能:思想與道德品質主要體現德育,因為盡管美術教育無法與學生正確道德觀的構建直接掛鉤,但它能為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構建提供輔助:審美意識與能力的形成主要體現美育,而美術教育教學能輔助學生構建智育、德育。由此可見,中專美術教育教學至關重要,課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二、加強中專美術課堂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應用示范畫,激發中專學生學習熱情
良好的示范畫不僅能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起到直觀的誘導審美作用,還能幫助培養學生的欣賞習慣,所以教師要采取啟發、鼓勵、示范等方法讓學生保持并增強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示范畫由教師精心繪制,在啟迪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審美情緒方面都起著積極作用。當學生掌握了所學美術知識的重點、難點時,教師也可應用示范畫進行理論指導,一邊示范一邊講解理論知識,這就是畫理的有機結合。其中,教師在課堂直接作畫示范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因為這不僅能讓學生掌握作畫的步驟,還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作畫榜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另外,若美術示范作品的水平較高還能激發出學生的繪畫興趣和欲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獲得課堂教學的成功。不僅教師自己繪出的作品對學生有直觀指導作用,其他藝術造型種類也有示范效果,包括剪紙、紙浮雕、生活工藝品、包裝設計、裝飾畫、油畫、板畫、建筑架構、物體模型等。如在開始上課之前,教師先為學生一一展示自己親手繪制的畫,用統一、和諧、逼真的色彩以及體積感強烈的空間關系去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從作品肌理里受到形象的、直觀的藝術感染,激發學生自己動手的渴望,只要有了興趣,學習動力就會越來越強。在示范繪畫環節,教師不僅要有條理地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通過在課堂上仔細觀察、思考、親自動手而繪制自己滿意的作品,在初步成功的基礎上誘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知識,培養審美情趣。
(二)啟發性輔導,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結構
輔導指的是美術教師給予每一名學生課堂作業完成過程具體的指導,它在中專美術課堂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一般的美術課要求教師用15-20分鐘時間完成對理論知識的講解示范,剩下的20-25分鐘時間則是學生自行做作業。因此,中專美術課堂教學中的輔導環節占據了最多的時間,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精力去指導和啟發學生,而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是關鍵。
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應按照本節課講授的內容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促使學生能在自主練習環節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并在繪畫中滲透各自的審美情趣:如果大多數學生在作業中犯了同一類錯誤,教師必須要及時點播:對于個別學困生要給出啟發性的提示,對作業完成情況良好的學生要當堂課表揚、鼓勵,并讓他們談一談各自的作業構思、方法等,從而幫助其他學生得到一定的啟發。由于學生課堂作業的時間較長,所以課堂氛圍極易變得沉悶,為讓學生能保持在愉悅的狀態,教師可選擇在作業時間播放一些抒情的、優美的音樂,憑借音樂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開闊學生的繪畫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在中專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機結合美術與音樂,用優美的音樂陪伴學生創作美術作品,從而調動學生追求、表現和創造美的激情,達到培養學生作畫興趣的目的。
(三)引入多媒體,結合視覺與聽覺的藝術
中專美術教育及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的美術技藝,還要依賴美術教育讓學生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并采取正確的方式把美表現出來,逐漸成長為美術實用型人才。在中專學校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只依賴一張又一張靜態的作品進行示范授課,不僅內容枯燥、單薄,且這種靜態過度的課堂教學方式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技術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能把中專美術課堂教學轉化成一個美術和音樂、美術和影像等完美結合的動態課堂,結合聽覺藝術、視覺藝術。
通過在課堂引入多媒體,教師能為學生營造藝術氣息濃厚的美術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環境里學習并享受美術。當教師在講解有關線的構成的知識點時,就可引入一首有高低起伏的樂曲,把學生帶到審美心境里,接著再講解各種線條的構成特征,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點的記憶:當教師帶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如果要欣賞人物畫,則可引入《酒魂》等名曲;如果要欣賞山水畫,則可引入《高山流水》等名曲,讓學生在課堂上能保持輕松的心態,方便學生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四)加強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形式美感
美術是一種視覺造型藝術,它的存在始終要依賴于形式。中專學生接觸美術的第一步是接觸其審美形式,也就是美術作品藝術的各種構成因素,包括色彩、線條、肌理、質感等。通過感受這一系列審美形式,學生逐漸構成了對自然美、藝術美的整體知覺,只是這些審美形式并非一開始就能被每一名學生感知到。如果缺乏教師的講解、引導,這些形式美通常是潛在的因素,學生不容易感知,更不容易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培養學生感受形式美的能力是中專美術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入一些優秀的代表性作品,指導學生分析、欣賞,接著通過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在感知色彩方面,每一名學生存在很大的區別,一般學生只能分辨簡單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彩,而有專業繪畫訓練經驗的學生就能將事物豐富色彩的變化、色彩關系等表現出來,教師可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觀察一般的色彩知識及調配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色彩的能力,掌握美術的色彩造型語言。在圖案課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學習形式美的均衡、統一、對比、節奏、韻律、變化等法則,同時憑借圖案組織規律訓練,讓學生對造型藝術的形式美規律有系統的了解與初步的掌握:在練習色彩調配時,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學習搭配色彩的各種方法,包括搭配同種色、鄰近色、對比色等,同時將其熟練應用于繪畫實踐,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指導:在素描課堂上,線條是基本元素之一,學生不僅能用它勾畫輪廓,還能表現出形體結構、質感等造型因素,在課堂上憑借對優秀作品的臨摹以及寫生來培養學生對線條的感知能力、表現能力。
(五)開展主題創設,提高學生藝術創造力
在中專美術課堂教學中組織開展主題創設活動能有效促進對學生藝術想象力、創新意識等的培養,教師只需依據教學內容創設出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創作點大膽創作即可,從而激勵學生表現出自己的獨特想法,以及對事物的獨特理解等,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開展主題創設活動時,教師要盡量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對學生在創作中出現的每一個閃光點都要給予肯定,憑借自己寬容的態度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在中專美術的圖形創意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介紹各種聯想方法,此時教師就可圍繞教學內容創設出題,讓學生以手為主題開展藝術創作活動,認真思考手的功能有哪些,結合手和物體能將什么樣的新鮮創意表達出來。于是學生們熱烈討論、集思廣益,部分學生認為手捧一滴水能表達出對水資源的保護,部分學生認為手與手相連能表達出愛情等等,各種好的創意五花八門、層出不窮,課堂氛圍活躍。接下來,教師可繼續以花營、太陽、水滴等為主題,讓學生大膽聯想、創新,收獲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這種主題創設活動中,學生們不僅掌握了各種各樣的聯想方法,還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藝術想象力、創造力。
三、結語
中專美術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中不僅要把美展示給學生,還要讓學生發現美、領悟美。美術課堂教學是中專美術課程改革的一個主陣地,教師是決定教學效果好壞的主要因素。在日常教學中,美術教師必須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迅速轉變理念,致力于從學生出發加強美術課堂指導教學,充分釋放學生的個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有效培養中專學生的美術素養與藝術想象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