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開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是教師和學生開展各項活動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班級管理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學校常規管理的基本骨架,負有延續傳導學校教育教學理念,執行落實育人要求的重要職能,其重要性如同人的身體,只有骨架完好,四肢才能舒展運動,大腦所思所想才能傳導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而班主任則處于這一基本單位的中心,是樞紐,負責引領帶動,溝通協調,推動落實每一個具體要求。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需要骨架完好,中心突出才能保持順利暢通。
學生成長教育是一個廣泛的專題,但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環境除了家庭便是學校,學校環境中班集體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教育要素,班集體發展的高度對學生成長過程的影響是深入和持久的,因此班級環境是學生成長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一個好的班集體,首先必須有好的班干部、好的學習氛圍、好的制度約束、好的班級結構。要實現這些目標,班級必須要有好的制度建設,靠制度來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學生養成規則意識,契約精神,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面我結合十二年來擔任班主任的體會和經驗,談一談建設良好班級制度的體會,方法和思路。
一、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制度建設中的定位
首先,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最繁重,最復雜的基礎工作,沒有之一。班主任必須直面三類不同的人物群體,教師,家長與學生,角色定位不同,立場不同,價值觀念也不一樣,班主任時刻深處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既要團結老師,又要安撫家長,更要平衡學生,身心均要備受磨礪。其次,在外部班主任的職能定位決定了要接受學校多方管理部門監督,學生紀律,學習,安全,教育等等與學生相關的一切要求,規定,活動如同無數支流最終均要匯入班主任這片“大海”,班主任要身體力行,親歷親為,落實要求,開展活動。在內部,班主任要抓學習,抓紀律,抓育人,像一個大管家,無所不管,看似無所不能,實則外強中干,因為班主任所有的工作是缺乏實際法律保障和支持的,不具有強制性,要靠教育,引導使學生認同,接受班主任提出的要求,約束自己行為,還要在學習上有要求,追求進步。這些道理講出來都對,但貫徹執行就要講技巧講方法,否則皆為紙上談兵。所以班主任在學校扮演的角色與體育運動中的“五項全能”選手類似,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要清晰班主任工作環境,理清關系,認清定位,再根據各要素情況探索一條適合班情的管理思路,切忌照搬照用,因循守舊。
其次,班主任對班級制度建設要抱著健康心態。班主任對規則制度建設的困難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我們要明白這樣一個現實:哪怕是最簡單的一條規則,其教育過程也遠比學科中任何一個知識難點的教學要艱難。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學習規則時會受到個人習慣、綜合素質、社會環境、交往同伴和家庭教育的很大影響。它不像知識點教學那樣,一是一、二是二,理解了就能掌握。另外一點,對于知識點來說,掌握了就可能做對題目,就能得分,但是對于規則來說,不遵守規則反而可能會帶來便利或即時的利益。沒有形成習慣之前,遵守規則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服從,需要改變學生原有不良習慣,這體現了規則教育的難度。班主任教育學生時,學生可能都懂了,也會表示要改正錯誤,我們不應該將學生的表態都理解為敷衍、違心。但是,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規則意識遭遇習慣、利益的誘惑或同伴的唆使時,往往敗下陣來。而且教育的力量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改變而衰減的,正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遺忘一樣。一旦他離開特定的教育環境,回到現實中,在無人監管或者有一些誘導因素時,再次違規不足為奇。所以,在很多時候,學生不是不知道有規則,也知道違規可能帶來的懲罰,學生違規,不見得就是“壞”,也不見得是“不懂事”,確實是促使學生違規的因素太多了。
第三,班主任要對學生抱有包容的心態。規則教育對于有些學生來說幾乎是不需要的,因為他們可以非常自覺地遵守規則。但是這樣的“好學生”也會對班主任產生誤導,認為學生就應該是這樣,來到學校就應該守規矩。我們必須明白,學生的家庭背景、個體素質、個性和悟性差異很大,正如一個班的學生,同樣地聽課,但成績差別會很大一樣。所以,確實有人不懂規矩,也有個別人有違規的“主觀故意”,當然,更多的人只是在“不經意間”違規,通過耐心的教育,會讓大多數學生提升規則意識。學生需要教育,規則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個體有差異,但教育和不教育的差別更大。這是每一個班主任都要建立的理念。
第四,班主任要對規則教育的困難有充分的心里準備,要用一個好習慣替代一個壞習慣,是非常困難的。班主任明白了“明知故犯”“反復無常”其實是教育的常態這個道理,在教育學生時就有了好的心態,也就不會輕易喪失信心、產生職業倦怠感,也會大大減少教育中的失誤。好的心態還可以幫助班主任冷靜地思考問題,尋找教育學生的最佳方案。“教育是慢的藝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風物長宜放眼量”,班主任要經常以一些格言勉勵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
二、班級管理制度建設的基本內容
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形成具有約束力的班級規則,形成制度學生共同遵循,培養學生的契約精神。規則的制定是第一階段,落實是第二階段,共同成長是第三階段。班級管理要重視哪些方面的建設呢?
首先,班委是班級建設的大腦,主導整個班級的日常管理,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選擇一套合適的班委對班級管理發展至關重要,班委選的好,班級管理就成功了三分之一,十分有助于班主任推進貫徹各項管理措施。因此班主任接手班級初期,對班委的推選和任用要認真嚴謹,現在的學生獨立性和個性都比較明顯,班委選拔方式也不同以往由班主任一言堂決定,方式有很多種,無論選拔過程方式如何,最終班委都是要經過班主任考核和認定的,一旦確定,就不能再隨意調整。
其次,班規是班級建設的骨架,支撐整個班級的日常管理,是班級契約的核心。通常情況下,班規都由班主任提出,在管理中逐步磨合后確立。班主任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班規標準的寬嚴尺度,雖然任何一項班規提出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道理都是正確的,但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不同環境成長的學生會形成不同的認知和性格,班主任不能照搬套用規則,即使這套規則在上一個班取得了成功,因為促使班級管理取得成功的要素很多,人的因素超三分之二,過去適用的,現在不一定適用,現在用的好的,將來也不能完全照搬照用。班主任要有“因人而異”的認識,靈活多變的策略。
最后,重視非智力因素在班級建設中的影響力。班主任工作的最終目標是通過班級管理營造環境和氛圍,創造有利條件,促進學生成績提高。在很多時候,成績往往是學校和家長評價班級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有時甚至是唯一標準。這對班主任工作積極性起到了制約的作用,同時也給班主任工作的開展創造了一定難度。提高學生成績,除了給學生關愛以外,不但要讓他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還要教給他們良好的學習方法,班主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成績:(1)預習方法的指導,凡事預則立。(2)聽課方法的指導,提高聽課質量和效率。(3)復習方法的指導,目的在于融會貫通。(4)作業的指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寫作業方法。班主任應該引導學生豎立正確的學習觀,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反省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各科成績,不斷進步。
三、班級管理制度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第一,重視班集體榮譽,提升班集體凝聚力。個人與集體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整體,集體的榮譽和成功靠每一位集體成員的努力,個人的進步和成長也離不開集體的幫助.要引導孩子熱愛集體,只有熱愛集體才有可能激發他們為集體付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那又怎么樣使他們喜歡集體呢?首先應該讓他們自己當家作主,把自己當作主人翁,培養他們對集體的責任感,主動的來關心集體,要視集體為家一樣,其次要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讓他們去感受集體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孩子素質的培養、個性的發展、潛力的挖掘、才華的展示都離不開集體.班主任必須要做個有心人,善于用自己的智慧發現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初中班級學生多,孩子具有不同的特點,在性格方 面有的老練,有的膽小,在交際方面,有的大方,有的害羞,有的孩子能歌善舞,有的孩子能說會寫,有的學習成績好,有的體育方面好,有的動手能力很強,班主任應該充分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開展形勢多樣化的集體活動,并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學校以及學校以上單位組織的各類競賽活動,讓每個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發揮自己的作用,力爭獲得榮譽。營造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氛圍,十分有助于班級制度的落實。培養集體榮譽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班主任滿懷信心,持之以恒。
第二,塑造教師個人魅力,做一名優秀的領航員。教師的教育觀念品德修養、性情、學識、能力等綜合素質熔鑄成人格,這是一名教師吸引學生力量的主要源泉.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首要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環節。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首先要獲得全班絕大部分學生的信任支持,這樣才可能推行落實班級規則,而在學生中擁有廣泛的人格魅力,更涉及到規則落實的效果,這是加分項目。一名班主任如果在學生中有抵觸對立情緒,這股力量越強大,班級管理越困難。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項繁重而又復雜的工作,要管理好班級,提高管理水平,不僅要用先進科學的方法管理班級,還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水平,“打鐵還要自身硬”只有不斷學習,改變自我才能適應更艱苦的環境,擁有更廣闊的眼界,才能承擔重任,培養出品質高尚,才學兼備的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