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蓉
摘 要:自我和諧可以說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只有做到自我和諧,社會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才能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通過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的構建有一定的關系。同時,大學生是當前時代發展的發展主流,只有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營造自我和諧,構建和諧社會的步調才能得到一致。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調查,分析出其與自我和諧之間的關系,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和諧;關系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256-01
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發展的主要目標,但如何進行和諧社會的構建卻讓人一籌莫展。在陳德云著作的《自我和諧》一書中,他說:“只有做到自我和諧,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才能使個人在生活和事業上取得‘雙贏,使個人有可能向更高的職業目標邁進。”從這句話能夠得知,自我和諧對個人乃至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自我和諧是在身體、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平衡自我,從而達到和諧人生。總而言之,這些方面的平衡可以用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進行表示。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對自我發展的重要性
心理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對于大學生來說,無論是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還是個人情感方面,心理的健康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做事的態度。心理健康的學生做事積極,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充滿干勁,能在這樣的人身上感受到溫暖,這樣的人結交的朋友也會越來越多。而心里處于亞健康的學生每日都是病怏怏的一種狀態,遇到一點點挫折就覺得活不下去,給身邊的人往往都是帶來負能量,漸漸地,身邊的朋友也會越來越少,沒有人進行關心和引導,甚至會走向極端。很多高校名校都出現過這樣的例子,大四女生不堪男友分手跳樓經搶救無效最終導致死亡,在聽到這種消息時,無數人為其感到扼腕。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甚至可以說是極度自私,絲毫不為父母和身邊同學老師所考慮。通過上述內容的表述,我們能夠充分了解到大學生心理是否健康對其個人發展以及對身邊的人或事的影響都將是極其巨大的。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調查
對5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通過癥狀自評量表來進行對大學生心理狀況進行分析。癥狀自評量表是世界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采用十個因子從十個方面來調查心理健康狀況程度。該表涉及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可以通過這些方面對心理健康水平詳細進行研究。每一個項目均采用1-5個等級制度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說明心里健康水平越低,需要得到關心和治療。500名大學生問卷調查中,回收率為95%,回收到475份問卷,其中女生300人,男生175人。藝術專業學生320人,本科生155人。通過對大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從性別上進行分析,男生普遍靈活性比女生較好,而女生在刻板因子和自我經驗不和諧方面的得分比男生低,說明女生在這方面比男生來說相對較好一些。從專業上進行觀察,藝術類學生在自我和諧方面得分較低,說明其在自我和諧方面表現不錯,而其他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理科生相對于藝術類學生在刻板因子方面得分較高,研究人員針對這一結果進行分析,其差異可能性是因為教學方式、學習重點的不同所導致的結果。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的關系
(一)直接聯系
通過上文的調查分析研究,我們從中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從性別得出的結論進行分析,男生普遍靈活性比女生較好一些,但男生比女生相對來說更加刻板一些,這可能與對男生及女生之間的生活習慣、教育方式,以及承擔的家庭責任壓力大小的不同而造成結果的不同。同時,在自我經驗的不和諧自我靈活性,女生相對來說要較強一些,這可能與所成擔責任義務較為輕松而造成的結果差異。從這些結論分析的結果來看,大學生心理水平與自我和諧密切相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程度高的,其自我和諧力更強一些,而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程度低的,其自我和諧力相對較差。究其主要原因,自我和諧力是大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一種直接表達。
(二)間接聯系
對調查結果進行總的匯總,我們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自我經驗不和諧方面有很大差異,而在刻板因子及自我靈活性方面差異并不是很大。從心理健康角度來看,自我對其的影響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在我自靈活性、自我不和諧性等方面。自我不和諧能間接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很多學生在理想和現實就業情況發現其差距過大,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從而在心理水平方面上不能得到釋懷,自我調節不和諧,最終使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其影響,產生心理問題。若是這種情況不能及時的得到正確的處理方式,將會對其一生的發展埋下一顆不定時的炸彈。
結束語
通過對上述內容的描述以及對調查結果進行的分析,使我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及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方面之間的聯系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各大高校名校應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對陷入迷茫、偏執當中的學生給予引導和幫助,盡可能使他們回到快樂中。同時,應設立心理健康研究小組,在對大學生心理研究方面的同時,對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諧能力之間也進行研究分析,找到有效的方法措施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和諧的能力,使他們在人生道路的發展過程中更為順利,同時也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努力貢獻。
參考文獻:
[1]陽錫洲,廖秋梅.136例大學生糾察隊員自我和諧、人格因素與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06:904-906.
[2]潘小焮.大學生健康人格與心理健康、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2:127-132.
[3]曾榮俠.大學生自我和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138-141.
[4]陳婷,孫義星.大學生自我和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學理論,2013,02:90-91.
[5]張虎祥等.大學生自我和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8,21:419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