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俠
【摘要】針對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創新課程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注重課堂教學互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思想品德教育的提升方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 學生
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項具有特殊意義的教育活動,對學生的生活以及思想的發展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性影響。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需要轉變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念,創新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發展平臺,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優秀的思想品質,真正展現思想品德教育的價值。文章將結合思想品德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一些相關觀點與建議,希望能夠對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持續開展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一、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中,主要存在著課程教學目標不夠明確,課程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以及課堂互動活動相對匱乏等方面問題,對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性影響。
(一)課程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明確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目標能夠推動著思想品德課程的深入開展,對學生思想素質以及價值觀念的培養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當前思想品德課程教育中主要包含心理指導、道德責任、國情教育以及法律意識等相關內容[1]。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發展要求創新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明確制定課程教學的目標。
(二)課程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但是當前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中,卻普遍存在著課程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的問題[2]。教師僅僅采用“填鴨式”的課程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學習思想品德,卻沒有將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聯系,學生難以真正體會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學習興趣相對較差,不利于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持續開展。
(三)課堂互動活動相對匱乏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比較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然而在當前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中,仍然存在著教師為主導的情況[3]。教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課堂話語量相對較多,學生課堂學習中的話語量相對不足。缺乏課堂教學互動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沉悶而枯燥,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更加不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生成。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提升方法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創新課程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注重課堂教學互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方式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質量。
(一)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
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中缺乏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中學生情感引導的價值,課堂教學活動中多處于“灌輸式”的模式下,忽視了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提升。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明確課程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基于三維教學目標進行課程教學目標設計。首先在知識與技能方面,需要結合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目標設計,指導學生學習并且深入掌握課程教學中的各項知識點,掌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要內容以及情感導向。其次在過程與方法層面上,教師可以靈活轉變課程教學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法融入于課程教學活動中,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實際生活中所發生的各類案例,組織學生一同借助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習的思想品德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真正使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價值,進而滿足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目標,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感受思想品德知識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創新課程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實際興趣愛好、心理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轉變單一的“黑板+粉筆”組合,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興趣,為學生帶來全新的思想品德學習體驗。
比如在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性學習。3名到4名學生可以劃分為一個小組,學生之間需要相互討論,共同探究,并在合作與努力下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與課程學習內容相關的習題,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學習,帶著問題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以及合作能力。這種課堂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升課程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展現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工作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使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課堂教學互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有效的課堂教學互動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對學生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均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故而教師需要注重課堂教學互動,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需要轉變“高高在上”的教學形象,走到學生身邊,認真傾聽學生的看法,結合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進行問題思考,為學生營造一個能夠大膽發問、積極回答的課程學習氛圍。教師可以結合課程教學內容,通過適當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展現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思維模式。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適當創新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教師可以通過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創新課程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注重課堂教學互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興趣,為學生帶來全新的思想品德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范瑞平.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實施高效率教學的實踐研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22(08):54-58.
[2]顧志平,邢玉蘭,張瑞.堅持“有效教學”理念 實現高效率課堂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2010,12(08):34-36.
[3]蔡蓉英.論案例教學法的依據與模式——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11,07(3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