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企業的戰略管理模式也跟著企業競爭市場的變化而變化。企業傳統績效評價僅僅著重于傳統財務指標的完成度,存在看重短期內經濟利益、輕長期經濟利益的現象,也存在重短期績效評價、輕長期績效評價的問題。著眼于戰略角度的績效評價有利于企業實現長期戰略目標,從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戰略;績效評價;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144-02
引言
企業管理已經進入戰略管理的新篇章,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從傳統的經營管理上升到戰略管理的層次。企業的戰略管理水平,戰略管理績效直接影響企業戰略目標的實施與實現。作為現代企業有效監督制度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不僅僅在提升企業業績、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還為企業制定戰略目標,實施戰略管理提供助力,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管理工具。目前,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往往更重視財務指標上的評價而忽略了其他非財務指標的評價,從而影響企業的長期利益。基于戰略角度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充分考慮企業的長短期戰略目標,從客觀的角度進行績效評價,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有重要意義。
一、國內企業現行績效評價體系現狀
1.績效評價目標單一。作為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指南企業績效評價目標,對企業績效評價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內企業傳統績效評價目標大多為股東利益最大化,僅重視經濟利益,而忽略了諸如環境績效及社會績效等因素,在企業實現可持續戰略發展的路程中明顯不適用。企業績效評價目標應當作為企業在一定連續期間的經營狀況的經濟利益、環境利益及社會利益等各方面的全面、科學而合理的綜合性判斷,以實現對企業的發展戰略及日常運營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僅針對經濟利益最大化的企業績效評價目標是片面性的,不適應現代企業績效管理的基本要求,更不符合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戰略管理的要求。
2.績效評價指標設置不合理。傳統績效評價指標多依靠于財務指標,即使有部分企業已經在績效評價指標中引入了非財務指標,但仍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不能反映出企業除經營績效外的其他方面的內容。由于企業績效評價指標具有一定導向性,以財務指標作為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易導致為了提高績效評價結果而隱藏乃至篡改財務數據的情況,易導致財務數據的失真,從而不僅僅是影響到企業的績效評價,甚至還可能影響到企業的日常經營。財務指標僅僅反映了上一個階段經營的成果而不能體現出企業下期發展趨勢,更不能使管理者得到改善經營的相關資訊。財務指標更多反映的是歷史數據,缺少對未來經營業績的預測的可能性,很容易引起企業業績的短期行為能力。另外,更會因此忽略企業戰略性發展,為企業運營決策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
3.忽略對人力資本績效的評價。目前是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和腦力資源為主導的經濟,更要考慮人力資本的作用以及知識創新所帶給企業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可能由于這一要素不好量化,大多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時大多忽略了這一要素。然而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根本往往是來源于人,只有通過人力活動及管理動作經過一系列的流程化組合及協同合作才創造出為企業代理經濟效益的經營管理活動。
二、基于戰略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思考
1.完善企業績效評價目標。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運營的指南是企業的績效評價目標。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及運營都是圍繞其評價目標來進行的,沒有評價目標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就像失去指南針的羅盤,無法提供導向性作用,更無法指引使用者繼續前進,不能建立起統一高效的、科學合理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針對這一現狀及企業運營的市場環境,企業績效評價目標的設置不應僅僅是利益最大化而應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績效評價目標有利于建立企業統一的戰略性發展目標,一方面解決了企業中目標缺乏統一行動的問題,另一方面還保證了企業仍然可以保持其經濟利益持續增長的目的。企業在保證經營活動安全合法的前提下,通過選擇最適宜的財務發展戰略,正確處理好各種財務主體的非經濟利益問題,并保證了企業的經營利益,避開了風險活動,使企業能夠持續穩定戰略性發展。
2.績效評價指標合理配置。重視非財務指標和財務指標的結合及平衡,合理配置企業績效平津的指標體系。最為理想的績效評價指標配置是將財務及非財務評價指標有機結合起來,將財務指標的短期性和非財務指標的長期性充分契合,共同來判斷企業績效能力。一方面能夠對企業的經營績效做出如實的判斷和肯定,另一方面也能夠避免注重財務指標所帶來的短期行為而損害該企業利益的風險。
3.增強企業文化建設,重視知識及創新績效評價。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精神及價值取向的體現所在,是企業的靈魂,在企業運營過程中,企業文化不僅可以通過給員工帶來歸屬感從而達到提升員工工作效率進而增加企業經濟利益增加的作用,還可以決定企業的發展形態、發展速度及發展高度。良好的企業文化對企業起到導向性作用,同時又對員工期起到鼓勵激勵的作用。現代企業要向獲得持續不斷發展動力還需要在企業績效評價中加入對人力資本的評價。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企業的傳統利潤源泉已經由有形的生產資料更多地轉變為腦力資源等無形資產,實物資料產生的經濟利益固然重要,但需要意識到的是無形的資源也許帶來的經濟利益更多,例如管理及運作生產資料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往往可以節省生產資料耗損和避免風險的損失。通過增強知識及創新能力來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起長期戰略性知識創新能力的培養。
結論
著眼于戰略角度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必須從企業戰略的角度入手,將績效評價體系的目標與企業發展戰略有效契合起來,績效評價目標需與戰略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并建立起科學合理、有效統一的績效評價體系,從企業價值最大化入手,合理配置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重視企業長期知識創新等無形資產的評價及激勵,全面客觀地對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進行評價,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績效的目的,有助于企業實現長期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 張玉琴.關于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思考[J].財經問題研究,2014,(11):107-111.
[2] 梅雨,熊劍.基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企業績效評價研究[J].財會通訊,2013,(4):101-104.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