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晗
【摘要】近些年來,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浪費與污染,而水資源緊缺也日益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繼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對水環境承載力的研究逐漸成為全球性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水環境承載力是基于當前的經濟、科技等社會條件下對環境重要性形成的認識,正確評價水環境承載力是治理水資源污染,緩解水資源緊缺的科學性前提條件,對水環境承載力的研究與發展對于促進人類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的現實意義。文章就將在介紹水環境承載力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水環境承載力的研究方法,并會對其發展趨勢做出相應的介紹與探討。
【關鍵詞】水環境承載力;研究方法;發展趨勢
水資源是構成地球自然環境的基礎性要素,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所必需且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水環境是水資源質量的集中體現,水環境承載力是水資源對區域發展所起作用大小的重要衡量因素,正確評估水環境承載力是合理而有效利用水資源,推動經濟與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的前提條件。就目前我國對水環境承載力的研究現狀來看,水環境承載力的基礎理論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成的體系,其研究方法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方向,對于水環境承載力的深入研究還需要做出更大的,堅持不懈的努力。
一、水環境承載力的概念
對于水環境承載力的認識目前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但是各種觀點之間實質上是相通的。就本質而言,水環境承載力是指水環境系統與外界環境實現物質及能量交換的一種自我調節能力,這種能力是水環境系統的一種客觀屬性,表明了水環境與人類社會之間的相互聯系。因此,有的觀點總結水環境承載力的概念為:水環境系統在自身可承受的能力范圍內能夠承受和維護一定數量的人口及其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從廣義范圍理解,水環境承載力是指水環境在特定時期和特定狀態下對相應地域的人類活動的支撐能力,從狹義范圍理解,水環境承載力則可以僅僅指某一水域在維持自身生態良好狀態的情況下,對水域內污染物的吸納能力。無論哪一種觀點,我們都能從中理解到,水環境承載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這個限度范圍內,水環境系統能夠維持與人類社會的平衡,突破這個限度,水環境系統就會遭到破壞,與之緊密聯系的人類社會也將受到影響。
二、水環境承載力研究方法
1、多目標決策分析法
該方法將整個水環境系統按照一定標準劃分為多個子系統,針對每一個子系統配備相互獨立的數學模型,并利用多目標核心模型的協調關聯變量連接起各個數學模型,然后,利用多目標核心模型的決策變量確定想要實現的優化目標及其約束條件,在這個前提下,由各個數學模型對每個子系統分別進行分析和計算,最終得出可以滿足多個發展目標的最佳方案,而該方案所對應的優化目標就是所要求出的水環境承載力,這一優化目標可以具體表明在水環境承載力范圍內應該的人口數量、社會發展規模及經濟發展程度等信息,對于地區發展規劃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2、模糊綜合評價法
該方法充分考慮了水環境承載力理論信息的不確定性,通過綜合處理分散的主觀判斷來對水環境承載力做出最終評判。這個方法結合隨機理論和物元模型,利用單因素分析對水環境承載力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分別評價,然后借助評價矩陣對多種因素實現綜合分析而得出最后的水環境承載力評價。這種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準確性,但是在整個分析過程中,取大取小的運算方法使得許多有價值的信息難以被充分利用,對于相關函數的選取村也不夠客觀,因此其準確性有待一進一步提升。
3、系統動力學法
該方法結合了定量與定性分析方法,對于分析非線性、變量多、階次高的系統問題具有較強的可使用價值。利用這個方法分析水環境承載力時,首先要對分析系統內部的要素和結構,其次以系統模塊的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建成系統動力學模型,其中各種變量之間的反饋關系可以借助一階微積分方程組來呈現。然后以系統結構與參數作為變量,模擬并分析水環境承載力與其相對應的人口數量、經濟規模等要素的動向變化,以此來對水環境承載力做出評價與推斷。
三、水環境承載力研究的發展趨勢
對于水環境承載力的分析與研究是協調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必要依據,盡管近些年來,我國在該項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水環境承載力關聯因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始終限制著其進一步的發展,為此,我們需要在原有成績的基礎上作出更大努力,具體來說,我們努力的方向主要體現為:
①完善水環境承載力的理論基礎,統一水環境承載力的概念和內涵,明確水環境承載力的研究對象與研究目標,建立完整的水環境承載力指標體系,努力保持評價結構與量化結果與水環境承載力含義的一致性。
②綜合各項研究方法,建設分析水環境承載力的理論方法體系,建立一套兼具各項影響因素的綜合研究模型,規避模型單一化的缺陷,提高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③加強研究涉及到的各個學科之間的交互與聯系,特別是經濟學、社會學及環境學等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與合作,最終將研究成果更多地運用到社會的更多領域。
④將靜態研究想著動態化研究發展,水環境承載力本身就是一項動態指標,靜態研究不僅缺乏準確性,其研究成果也沒有實際的知道意義,因此,適應于影響因素的多邊形,動態研究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結語
對于水環境承載力的研究對于改善生態環境,緩解水資源短缺以及推動人類社會的繼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盡管目前的研究理論及研究方法還存在諸多缺陷,難以真正發揮實際效用,但是,只要我們認清并把握水環境承載力的研究趨勢,相信未來的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1]趙衛,劉景雙,孫凡娥.水環境承載力研究述評[J].水土保持研究.2007(01):47-48
[2]崔寧,梁冬梅,蘇偉.水環境承載力研究評述[J].山西水利.2012(06):113-114
[3]李清龍,閆新興.水環境承載力量化方法研究進展與展望[J].地學前緣.2005(1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