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敏
摘 要:以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及案例研究法,分析在高職院校開展經典誦讀教學研究的意義并探討了經典誦讀教育的實施策略:將經典誦讀納入課程并進行教學改革;將經典誦讀納入社團活動;將經典納入校園文化。
關鍵詞:高職教育;經典誦讀;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0-0221-02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燦爛輝煌的中國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① ? 而經典詩文作品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經典詩文作品記載著中華兒女的人格與情感,是華夏文明的記錄與寫照。經典詩文中有真摯的友情與愛情,有遠大的理想與抱負,有深邃的人生哲理,有淡泊灑脫的胸襟,有熾熱的愛國心,有濃濃的思鄉情。學習經典,誦讀經典,可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整體的文化水平與認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讓學生在經典中感悟美好人生,養成優秀習慣,培養健全人格。
一、高職院校開展經典誦讀教學研究的意義
(一)有利于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培養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積極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多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經常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質,增強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和把握能力。正確處理義與利、己與他、權與民、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等重要關系。”“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中的促進人格完善、促進社會和諧的經典思想,是歷經檢驗而流傳下來的我們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保持民族性和創造力的源頭活水。而經典誦讀在引導青少年親近經典的過程中,發揮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讓高職學生通過誦讀經典與古圣先賢直接對話,是我們探索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
(二)為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提供新的角度、方法和策略
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近年來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在高職學生中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中華經典歷經時間考驗,是中華文化中最精華、最有價值的部分,通過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與個人修養。經典誦讀為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提供了新角度和新方法,經典誦讀活動的實施與開展,也勢必會促進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進步。
(三)為高職學生健全人格、提升個人修養與道德水平提供支持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的智慧結晶,對家庭、國家和社會的和諧起到了巨大的維系與調節作用。中華經典詩文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教育的精華,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是對青少年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開展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廣大青少年的道德素養,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凈化社會風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在高職院校開展經典誦讀研究,有助于學生養成健全人格,提升學生個人修養及道德水平。
(四)為高職學生就業以及職業生涯順利發展奠定基礎
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良好的綜合素質是大學生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熟練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而較強的創造精神、創新能力,良好的個人修養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是必不可少的,后者在學生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甚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學生通過誦讀經典,提高了道德水平和個人修養,養成了良好的性格,培育了人文精神,在擇業就業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并能在職業生涯中受用一生。
二、高職院校開展經典誦讀研究的方法策略
(一)將經典誦讀教育納入課堂
在高職專業中開設經典誦讀課程,將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課程標準、教學實施方案、考核方案,這是高職經典誦讀教育的基本保證。
首先,該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文學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人差異和獨特體驗。其次,必須面向高職學生,針對高職學生特點,把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滲入到高職學生的教育、就業和發展上來,使學生在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滿足現代社會對高職學生的高素質要求。再次,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該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根據以上要求,經典誦讀課程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借鑒了高職專業課項目化的教學方法,整門課程設置了若干訓練任務,比如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并展示誦讀表演,每位同學獨立制作詩文手抄報一張,每節課要有學生展示誦讀的環節,學習送別詩的時候創作一首送別詩,學習愛國詩歌的時候,制作愛國主題板報等等。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能夠做到主動學習、主動發現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小組共同完成任務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為了培養學生興趣,教學方法上也是多種多樣的,課堂上通過音樂伴奏來提高經典詩文誦讀的美感;通過配樂演唱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詩文的記憶;通過場景描述來加深學生對經典詩文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游戲和比賽來鞏固和加強經典詩文的背誦和書寫等等。在考核方式方面也做了一系列的革新,開始重視學生平時表現和積累,重視學生社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參與度,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組成,期末成績也不再是一張試卷,而是由誦讀技能和書寫兩部分組成,多方面考查了學生的整體水平。經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這門傳統的課程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形成教師愛教、學生愛學、師生共同誦讀、共同探討的教學場景。
(二)將經典誦讀教育納入社團活動
以課程為依托組建學生社團,學院先是組建了經典誦讀社團,社團有自己的章程、每學期都有活動計劃和方案,每周都有相關活動,將熱愛經典誦讀的同學團結在一起。或開展經典誦讀比賽、或舉辦讀詩會、或邀請知名專家講座、或開展經典詩歌進社區宣傳活動,社團的創立,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在誦讀經典、傳承文明方面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累計受益人數已達上千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國學經典辯論社、書法社團、國畫社團等等,社團定期開展活動,使學生在讀經典、說經典、寫經典、畫經典的過程中,讓經典深入人心。
學院每年都會在“推普周”期間舉辦大型的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有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誦讀比賽,有以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詩文誦讀表演賽,每年都有學生從中脫穎而出被推薦到省里參加誦讀比賽,每年省里的比賽中都有學院學生獲獎。此外,學院及各系部配合每年大大小小的傳統節日組織各種誦讀經典活動,把誦讀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誦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此外,諸如書法比賽、話劇表演、詩詞接龍、“詩情畫意”創作大賽等活動的開展,也在豐富學生生活的同時,將經典帶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使經典誦讀的學習過程變得自然靈動、活色生香。
(三)將經典誦讀融入校園文化
將經典誦讀融入校園文化中,使學生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氛圍:掛滿經典名句的走廊,點綴詩文名句的教室,圖書館展示的書畫作品,墻面上的成語故事壁畫,校園以經典詩句命名的景點,餐廳里的《弟子規》《論語》名句。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有傳統文化的影子,抬頭就是一句詩、一幅畫,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此外學校還設有茶藝室、書畫室,學生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進而愛上傳統文化,并自覺傳承經典。
經典誦讀的教學與傳承要依靠習慣的養成,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節課就能做到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喚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讓經典遍布學生的生活,在生活中養成誦讀經典的習慣。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在玩中學習,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經典詩文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教育領域的每一個人在誦讀經典傳承文明的道路上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尹建國,曲文軍.經典詩文三百篇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蘊哲.“經典誦讀”問題研究——以揚州地區經典誦讀活動為例[D].揚州:揚州大學,2012.
[4]劉戀.高校經典誦讀課程實施途徑與考核評價——基于MOOC+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
[5]廖學文.美在誦讀中綻放——信息技術下國學經典校本課程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