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來明
課堂口頭評價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師生、生生互動過程中,通過觀察和交流,以口頭語言的形式對學生的相關情況做出判斷和反饋。良好的課堂口頭評價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教學效果,也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有研究結論認為,更多地評價學生會促進其自主學習,提高學業(yè)成績。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課堂評價能夠顯著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的肯定和贊揚,會讓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學習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眼睛注視著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發(fā)言,觀察學生的行為,對學生的言行做出即時的反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對于“正確、迅速而肯定”的回答,教師應感情真摯、語言親切,以激情來鼓勵學生。如:“你的回答讓老師感到吃驚,連老師都沒想到,你能說說你的想法嗎?”對于“正確但猶豫”的回答,教師首先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師可以說:“你完全正確!”如果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說:“你是怎樣想的?”以找到確切的原因。對于“由于粗心而出錯”的回答,教師應該避免情緒化反應,不要責備和口頭懲罰學生。因為口頭懲罰極少能教會學生避免粗心的錯誤。對于“由于不知道而出錯”回答,教師需要特別關注。最好的辦法是教師能夠抓住學生的思考過程,分析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和原因,肯定學生可能隱藏的合理的因素,最終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教師所期望的好的學習習慣要在學生身上有所體現(xiàn),就需要教師善于觀察,積極評價,并為學生樹立榜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 小學生課前學習習慣
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在教授《匆匆》時的一段課堂交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師:預習過課文了嗎?你都預習了什么?
生:我先看了預習提示,然后根據(jù)預習提示中的問題去讀課文。
師:能夠根據(jù)預習提示有針對性地預習,很好!
生:我借助字典解決了預習中不認識的字詞。
師:能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來解決預習時遇到的生字詞,這是會學習的同學。
生:我邊讀邊想,總結了每一段意思。
師:一邊讀一邊總結,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
老師沒有簡單地重復學生的語言,也沒有空洞地說“好!棒”之類的詞語,而是極具指向性,總結提升了學生好的習慣,強調了具體的做法,具有可操作性,易于學生模仿和學習。
2. 小學生課堂學習習慣
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認真讀書、參與到教師的思想里去是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然而,總是有部分小學生無法做到這些,教師習慣于批評指責學生。我們應調整思路,換種做法,善于去傾聽和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然后給予積極的強化,這樣的做法比簡單的批評效果好很多。一方面,得到肯定評價的學生會把這些閃光點加以強化,變成好習慣;另一方面,其他沒有做好的學生也有了學習的榜樣,并在教師極為具體的評價中不斷進步。如教師要求學生讀書時,教師可以邊巡視邊輕聲說:“某某同學已經(jīng)捧起書本,認真地在讀。”在要求學生做批注時,教師邊巡視邊說:“某某同學開始用筆畫出了詞語和句子,寫出了自己的感受?!边@些具體化的評語會給其他學生一種提醒和示范。
三、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
小學生對學習策略的認識還是初步的、模糊的,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有效的引導。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課堂評價應該重視對學生認知策略和元認知技能的評價,在重視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評價的同時,強調對認知策略及元認知技能等高級思維品質的評價,以便通過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具備相應的知識基礎是學生有效地習得認知策略的條件之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采用了某種學習策略,但學生自己往往并不一定有這樣意識。如果老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敏銳地分析學生思考過程,提煉并說出學生的學習策略,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相關認知策略的知識,以便學生學習和掌握這一策略,還可以提升回答問題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在講授廣州版六年級上冊英語《Module 2 ?City Life》時,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是從哪個方面介紹城市生活的,并相機板書交通、人口、環(huán)境、購物、醫(yī)療、教育、娛樂、體育活動、名勝古跡、建筑等詞語。這樣學生就知曉了學習策略,在口語表達或進行書面寫作時就會利用上述策略和成果。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