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守朝
一段時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盛行著一股浮躁之風,致使語文課堂教學低效,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不到提高。針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追求樸素、自然的境界,體現真實性和有效性,讓語文教學回歸本色,讓語文的課堂重新充滿生機與活力。
一、繁華落盡見真淳
1.任務簡明。語文教學過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有效地整合“三維”目標,讓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教學中必須充分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關注語文本體性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尤其要做到“一課一得”,讓學生學有所獲。例如,蘇教版三年上冊《北大荒的秋天》一文,語言優美,是中年段進行遣詞造句能力訓練的好范例。在教學中,筆者安排了三個板塊的活動。第一是“說一說”:讀了這篇課文,北大荒的秋天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話來贊美一下北大荒的秋天嗎?第二是“讀一讀”:教師指導學生準確朗讀課文,并且要求學生一邊朗讀一邊展開想象,讓課文中靜態的文字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幅北大荒多姿多彩的秋天畫面。在這個過程中,指導學生有聲有色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體會天空的一碧如洗和流云的綺麗以及變化之快。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河的清澈見底與小魚的可愛。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著重體會原野的熱鬧非凡。重點落在“欣賞語言優美”的句段,如:抓住“轉眼間”、四個“一道”,來感受晚霞的瞬息萬變;抓住寫顏色的詞語和“五彩斑斕”,感受色彩之美。朗讀時注意語速緩急,富有變化,要體現云彩變化的特點,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天空之美。第三個是“寫一寫”:要求學生圍繞中心句“傍晚,天空的云彩真是(?搖?搖?搖?搖)啊”來寫一段話,學習用擬人、比喻的手法進行描述。這節課靈活地用好課文這一范例,教學內容清楚明白,既促進了學生讀的能力的提高,又滲透了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方法簡易。近段時間以來,眼花繚亂、花樣繁多的語文教學方式方法,在一定層面上反映出當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一些教師在課堂上濫用多媒體,語文課演變成教師才藝和技能的展示課。還有的教師生搬硬套課標要求,把只需教師點到為止進行啟發的內容,安排成毫無意義的小組討論,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以致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學生的語文水平卻沒有多少提高。長此以往,危害不淺。語文教學要正本清源,就要借助教材中的范文,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雙基訓練,回歸用語文的方法來教語文。因此,我們提出要堅持“讀寫結合、以讀為本”的原則和方法,教師首先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注重讀書的質量,并提倡“誦讀”,通過“誦讀”來提高學生的聽、說和寫的能力,避免重理解而輕運用。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安排一些實踐活動,尤其要盡量安排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書面表達訓練,以達到讀寫之間互相促進轉化的目的,讓他們以讀引寫,再以寫激讀,實現語文教學整體功能的最優化。
二、人面桃花相映紅
1.視角集中。語文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各種需求來確定教學內容與方向,從而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教師要做到“眼中有學生”,因為眼中有了學生,教師才會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進行有效的啟發引導。例如,賈志敏老師在一節課上教學“鞠躬”這個詞語,首先指名讓學生上臺現場示范,并告訴學生古代人鞠躬時還有手抱雙拳的禮俗。緊接著賈老師追問學生:“現在你最想對他鞠躬的人是誰?”學生想了想,給賈老師鞠躬。期間,有個學生用手接了賈老師獎勵他的一個橘子,賈老師提示:“這個時候你該說些什么?”學生:“謝謝老師!”賈老師問:“你還可以做些什么?”學生突然醒悟,起身向賈老師深深地鞠了一躬,賈老師夸獎道:“多聰明的孩子!”賈老師不但教給學生知識,同時也不失時機地給學生的心田播下了善的種子,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這里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2.言意兼得。語文教學作為一種母語教學的價值,是體現在能有效促使學生言與意的內化和轉換,并能讓學生運用富有個性化的言語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有一位教師在執教《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文時,在課中安排了這樣的讀寫結合的訓練。
教師創設一個情境:第二次,小駱駝又從沙漠中回來,還是在小溪邊照著“鏡子”。再一次碰到了前次的那匹小紅馬。要求學生展開想象:它們之間會展開怎樣的對話,然后同桌分角色扮演。
生:有一天,小駱駝又從沙漠回來,又在那條小溪邊照著“鏡子”,這時候,被小紅馬看見了,只見小紅馬噴著響鼻,走過來,對小駱駝嘲笑說:“你呀,長得這么丑,怎么還好意思照鏡子,羞不羞啊?”小駱駝抬起頭,不慌不忙地回答:“你別瞧不起人,常言說,人不可貌相,我身上的駝峰、腳掌、眼毛到了沙漠里,可全都是寶貝呢!”于是,小紅馬明白了。
師:聽了剛才這位同學表演,假如你們是小紅馬,你們會相信小駱駝的話嗎?你會明白嗎?
生:不相信,不明白!
師:是啊,小駱駝,就你剛才這么說,小紅馬還是不信,也不明白,怎么辦?(師讓學生思考,同桌同學運用文中語句互相練習說話)
生:小紅馬來到溪邊……小駱駝說:“你別瞧不起人,你看,我的腳掌又大又厚,在沙漠里不怕陷進沙子里去……在長途旅行時,我們就不至于挨餓啊。要是不信,就跟隨我去沙漠走一趟試試吧!”小紅馬半信半疑地跟著走了,這一試,果真是這樣!小紅馬終于慚愧地對小駱駝說:“是我錯了……原來丑也有丑的好處啊!”
師:在第二次見面中,小紅馬通過小駱駝的介紹和自己的親身體驗,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同學們能不能以第一人稱方式給課文起一個題目,發揮你的想象,寫出一篇有趣的童話作文?
本案例中教師巧妙地創設了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以及生活體驗,結合自己的內心感受,完美地與作品進行對話。學生通過饒有興趣的創造性表演和不拘一格的大膽想象,用富有個性的言語表達,再一次提高言語表達水平,開拓了習作思路,在言語的轉換實踐中體驗到了一次成功習作的快樂。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鼎市貫嶺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