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業仁
摘 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應:根據學生生源特點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情感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根據學生的思想特點采用討論式和辯論式教學法;根據學生的行為特點采用活動教學法和創新思維教學法,提高思政課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1-0229-02
教學方法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學觀念的指導下,為了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一整套操作策略。它包括教師選用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等。思政課的授課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是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重視對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獨立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這種思想與方法的指導下,教師的教學方法得到改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發揮,學生的個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得到發展。
一、高職院校生源特殊,采用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教學方法
高職學生生源較為復雜,既有普通高中畢業生、“三校生”(中專生、職高生和技校生),還有社會青年,由于這些學生的理論基礎相對于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對具有高度理論性和抽象性的思政課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思政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因材施教,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學方法,使枯燥的內容鮮活,引起學生學習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做一個“合作者”,與學生交朋友,課堂上隨時關注學生的反映,要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與學生的交談中,忘記自己是老師,而把學生視為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師提出問題后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或想法,打消學生失落和自卑心理,可以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演講,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帶領學生參觀紅色革命圣地
高職學生大多數來自本地,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紅色旅游圣地、革命紀念館,拜訪當地的先進人物,觀看與授課內容相符的電教片。在參觀考察后,引導學生從所看到的、聽到的寫自己的感想、感悟,針對自己發現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并與老師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外部刺激”轉化為情感體驗,最后內化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
二、高職學生心理復雜,采用情感教學法、案例教學法
進入高職的大學生對自己所上的學校缺乏信心,認為自己讀高職院校是無奈的選擇,對高職院校缺乏深入了解,進而產生厭學心理和挫敗感。針對學生的特點,思政課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授課內容,可采取情感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思想動向進行了解,對學生的困惑進行疏導,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學校和自己所學的專業,培養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專業產生興趣。
1.教師采用情感教學法
情感教學法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情感因素,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完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情感素質得到和諧發展。高職學生因為高考落榜,對自己、對學校和對專業產生厭煩、敵對心理,難免產生情緒失控的現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觀點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用提問題、講述案例、情景創設等方法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師的講授內容中來,和教師共同思考。由于高職學生對自己有一定的挫敗感,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激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對發言的學生進行表揚,使學生學會克服挫敗感,學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樹立學習的信心。課后教師還要留點時間和學生交流上課的情況,以便完善自己的授課內容和方法。
2.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要求,精選案例或者事件,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從而提高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式。思政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應設計一些案例,讓學生分組分析討論,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案例的討論中去。討論結束后,由學生代表向全班匯報。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引導和啟發學生做進一步的思考。由于高職學生對自己的學校和專業缺乏全面的了解,教師可選取本校對社會做出較大貢獻的優秀畢業學生作為例子,讓學生了解這些優秀的學生,并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自己的選擇,發現自己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高職學生思想特殊,采用討論式和辯論式教學法
從總體上看,高職學生思想比較活躍、積極向上,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對國際國內重大問題比較關注。但高職學生大多系獨生子女,因年齡較小,容易對他人產生盲目崇拜或者盲目攀比,教師可采用辯論的形式,讓學生了解盲目跟風和攀比的危害。
1.采用討論式教學法
高職學生比較關注國際國內的重大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根據當前的社會問題,讓學生搜集資料進行分組討論。如“日本就釣魚島問題不斷挑釁中國意圖究竟如何”“中日之間能發生戰爭嗎”“美國戰略東移對中國有何影響”“南海局勢我們如何應對”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透過社會現象了解社會問題的本質,學會透過現象看事物的本質。在準備過程中分工合作,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分組討論中,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鍛煉了表達能力。
2.采用辯論式教學法
高職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容易對他人盲目崇拜,或者盲目跟從和攀比。例如,教師在講解“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這一節內容時,可以選取“拜金主義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個辯題,讓學生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盡力尋找論據進行反駁,讓學生從中認識到拜金主義的利和弊,矯正自己的跟風和攀比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
四、高職學生行為特殊,采用活動教學法和創新思維教學法
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很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較強,接受信息的渠道廣泛,教師可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對學生進行活動教學模式教學。部分高職學生是高中階段比較調皮的學生,這類學生思維敏捷,比較聰明,俗話說是“聰明沒有用到正處”,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可采用創新思維模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創新。
1.教師采用活動教學法
活動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采用比較自由、不拘形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法。其重點是讓學生自己活動和思索去獲得知識。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加學習,興趣濃厚,情緒激昂,思維積極,感知豐富,樂學易懂。學生對教學材料產生了興趣、激情,生理上往往會伴隨著血液循環的亢進,能使大腦皮質得到營養,活化整個神經系統,能把注意、思維、記憶、想象等因素都調動起來,使之積極化。以認知活動為突破口,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以活動為形式,注重外顯行為活動與思維內化活動的結合,重視認知活動與情意活動、教師主導活動與學生主體活動、學生個體活動與群體活動的協調。旨在改變過去一貫讓學生只是被動參與心態、“接受者”角色,促使學生由消極被動的學習向積極主動的學習轉化,使認知和情感得到和諧的發展。它是教師幫助學生越過思維障礙,突破知識難點,培養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要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既理解和掌握知識又發展能力,就要老師教導有方、指導到位、訓練得法。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同樣可以利用活動教學法,如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的“生活中的道德規范”一課時,讓學生自己備課,讓學生查找、搜集相關材料,課堂上讓學生擔任教師的角色進行上課,教師與學生互換身份,感受學生的授課行為。課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聽課經驗,并與同學交流,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授課情況進行簡單點評。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培養學生處理教材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文字的處理能力等,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使學生得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2.教師采用創新思維教學法
在創新教育日益發展的今天,教師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要勇于揚棄、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運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加強課堂教學創新性、時效性的研究,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有利于把學生培養成為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創造性思維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一切已知道的信息,產生出某種獨特的有社會和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活動,包括五個方面:獨特的知識結構、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活躍的靈感。創新思維教學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高職學生動手能力較強,思維比較活躍。教師應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專業變化靈活選擇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如,針對藝術設計的學生,教師可組織學生依據自己對思政課的理解精心做出自己的設計并和全班同學交流;針對建筑類的學生,教師可讓學生畫圖,設計一座橋、一幢房子和或者自己喜歡的建筑物。針對學生的設計,教師給予鼓勵和指導。由此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刻苦鉆研的意志品質。針對會計、財務專業的學生,教師可在課堂上,讓學生制作賬本,由此培養他們高度負責,遵紀守法的品質。針對旅游專業的學生,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演講,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樹立儀表大方的形象。
綜上所述,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提高實效,增強高職學生的吸引力,教師必須克服“滿堂灌”的思想,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使課堂更具活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必修課。
參考文獻:
[1]李松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周偉.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10).
[3]張蘭萍,王軍福.淺談正確認識生源變化背景下的高職生[J].陜西教育(高教),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