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的社會中,充斥的各種信息,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也給經濟帶來重大影響。而會計信息尤為如此。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很多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在中國的資本主義體制尚且不完善,公司制機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很多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會計信息不對稱就只是其中之一,也是對經濟社會與資本市場危害最大的一個。它會滋生很多后續的問題,惡化投資環境,阻撓正常的經濟活動。在經濟市場發展至今,會計信息的不對稱一直如影隨形,某種程度上,也是伴隨著公司制體制發展而來,在如今證券市場大行其道的形勢下,會計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后果更為嚴重。
關鍵詞:會計信息;信息不對稱;公司治理
一、會計信息不對稱概述
所謂的會計信息不對稱,指的就是交易的雙方擁有的信息在數量和質量上有差異。會計信息的多數的使用者由于不能親自參與公司的治理,所以沒有辦法來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只能靠會計信息的制造者提供的信息來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所以就造成了會計信息不對稱。在會計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往往一方會有一方擁有更多的信息,另一方相對則比較少。擁有較多信息的一方很有可能會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用信息的優勢來欺騙另一方,使之決策失誤而為自己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二、會計信息不對稱的表現
1.會計信息的虛假披露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披露虛假的會計信息是最為嚴重和重大的問題,在首發IPO時虛假的會計信息會讓一只不具潛力的股票進入市場,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在之后的持續經營中很可能會面臨虛假財務所導致的很多重大的問題,更嚴重的會吸收股市資金之后因經營不善導致破產,大大的加大了投資者和整個市場的風險。我國的很多法律明令禁止公司編制和披露虛假的財務信息,可是這樣的事情卻屢禁不止。
2.會計信息的披露不及時
在股票市場中,信息至關重要,可是這些不對稱的信息終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大家都知曉,但是很多信息也就成了沒有用的信息,或者說不具有經濟利益。所以很多企業推遲公司報表的披露時間,這期間很多企業就可以利用手頭的內幕消息創造更多的收益,抬高股價,創造利潤。根據有關規定,在企業發生重大的變革時,要及時的編制重大事件公告并對外公布,可是現實中,很多企業卻并沒有及時的披露一些重大的經濟事件。相反則是能推遲就推遲,想要盡量的減少公司不好的財務信息給股價帶來的打擊,這就對廣大的股民的投資決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
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對于會計信息的披露有著既定的要求,但是還是有很多企業在披露財務信息的時候不按規定來,最常見的是“報喜不報憂”,只披露企業的盈利,少報或不報企業的負債,對或有負債避而不談,或者是不具體的分析應收賬款,不對可能收不回來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或者是隱瞞公司對外的擔保,以及董監高的人員變動和大股東持股比例的的變化。更有甚者,隨意的變更企業的會計政策,根據企業的需要倒推利潤,人為的干預財務數據的產生,惡意進行會計差錯處理,對公允的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三、產生會計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原因
1.現代的公司管理體制
很大程度上,現代公司的管理體制為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提供了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股價和公司的財務狀況密切相關,而公司是否盈利又影響著管理層的個人利益。所以當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時,如果真實地反映財務狀況,肯定會有很多股東撤股,公司的股價也會大幅度降低,進而影響公司的資金流,最終使得企業難以為繼。而管理者自身的經濟利益,社會地位也會因此受到影響。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公司的管理層會考慮干預會計工作,隱瞞一些不利己的信息,披露虛假的會計報表。欺騙投資者和所有權人,以達到公司和個人的預期目的。
2.相關利益部門的經濟利益鏈條
在上市公司虛報財務信息,在市場上大肆圈錢,很多如會計中介機構為了分得一杯羹,在利益的驅使下也隱瞞甚至幫助企業進行財務造假,使得虛假的財務信息深得股民和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任。很多外部的監管部門為了需要,往往也會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支持企業在財務報表和資產評估方面大作手腳。而在企業內部,不僅僅是經營者還是其他的管理層,甚至是基層的財務人員的薪資都是和企業的盈利狀況掛鉤的,所以,基本上企業內部的內審機構形同虛設,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公司的管理者會想方設法的通過粉飾財務報表來提升公司業績。
3.會計信息不對稱的成本低廉
我國的上市公司之所以會計信息不對稱的一個深層原因是,企業會計信息不對稱的成本太小。本人認為企業違規的成本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上市公司的數量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隨之公布的會計信息也越來越多,很多會計信息查不勝查,所以在基數這么大的情況下,被查出的概率很小。再加之,查處工作的成本也很大,所以很多企業鋌而走險對會計報表做手腳。
四、改善會計信息不對稱的對策
1.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事務所和企業需要定期開展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完善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能,更好更有效的對企業對投資者負責。另一方面,盡快的提升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也是刻不容緩的。將對專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作為基礎項目,要快速的建立起社會對財務工作者的信賴程度。而對于那些幫助造假的財務人員,事務所乃至整個財務行業都應該采取一種抵制的態度,建立完善的誠信體制,將一些缺乏職業道德的從業人員寫入名冊,永不使用,從根本上打擊造假者。
2.建立和完善獨立董事制度
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實際上造成了“強管理者,弱所有者”的局面,投資者在企業外部,難以接觸公司業務;而且在股權較為集中的企業,大股東擁有的信息比中小股東多得多,所以在股東和管理者之間建立獨立的第三方關系,不僅能有效的監督管理者還能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參考文獻:
[1]顧遠威.會計信息不對稱——公司治理中必須解決但無法終結的問題.[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9).
[2]高艷偉.會計信息不對稱產生的根源及其弱化方法研究.[J].金融財經.2007.(11).
[3]李海英.會計信息不對稱及其治理.[J].金融財會.2011.(17).
作者簡介:王婷(1993—),女,江蘇南京人,畢業于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會計學專業,研究方向:財務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