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
一、大學開設專利文獻檢索課程必要性及課程定位
以“創新”為動力引領的社會經濟增長模式是我國經濟增長轉型的重要抓手。以知識為中心的高等學校,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主要力量,社會的創造性培養需求對學校特別是高等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離不開知識產權教育,開設為創新所需的知識產權課程,適應社會創新發展需求,提高高等院校教育吸引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均需考慮的問題。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應當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培養,這是大學生創新所應具備的基礎,沒有了科學技術知識的積淀,創新則無根、莖以開花以結果。而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恰恰是通過在大學階段專業課程學習培養形成的,因此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不是中小學階段,也不必是研究生階段——使學生初步具備了創新的一個條件。第二個部分是將創新“產權”化的能力,將創新產權化是推動社會創新的不竭動力,只有形成了產權保護才能穩定創新成果,創新產權保護也正是創新社會發展所應具備的基本權益保護意識。創新產權化能力的培養就需要依靠知識產權教育,其作用表現在:知識產權制度通過利益上的驅動,激勵技術創新,知識產權教育則因其“利益驅動”的影響,首先成為激活人們創新觀念的誘因;知識產權制度保護技術創新成果,鼓勵一定程度上的技術成果壟斷,知識產權教育便通過“保護創新成果”的宣傳進一步鞏固已經激活了的創新觀念;知識產權制度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公開性,通過信息公開,方便知識的傳播、應用,知識產權教育利用公開的知識產權,啟迪人們的聰明才智,推動創新觀念轉化為人們的創新行為。[1]為了將創新兩個部分能力培養穿插進行,以達到最好效果,使創新產權化的能力亦應在大學階段培養?!秶抑R產權戰略綱要》中指出,應在高等學校開設知識產權相關課程,將知識產權教育納入高等學校學生素質教育體系中。
大學設置的知識產權教育課程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基礎課程,如《知識產權法概述》;第二類是涉及實體領域的課程如《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商業秘密》等等;第三類是實踐性課程如《專利情報分析》、《專利商標信息檢索》、《知識產權交易》、《知識產權診所課程》、《法律文書寫作》等等。[2]在所有知識產權課程中,文獻檢索課程作為所有技術創新的基礎性實踐課程,理應受到格外的重視。本文亦認同將專利文獻檢索課程理定位于實踐類課程,該定位是符合素質教育課程要求的。
二、當前大學開設專利文獻檢索課程的一般模式分析
按照前文對知識產權教育課程分類,當前我國高校知識產權教育中,基本已經實現面向所有專業開設第一類型基礎課程,第二類高級課程在經管法專業也已普遍開設,反而應為重點的第三類實踐性課程的開設明顯不夠。體現在專利文獻檢索課程設置中,專利文獻檢索并未成為一門獨立實踐類課程,而是在文獻檢索課程中偶有體現,這種課程設置安排的弊端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文獻檢索教材涉及專利內容單一
專利文獻檢索教材數量較少,在亞馬遜網站選擇圖書分類,以“文獻檢索”為關鍵詞檢索出現691條圖書信息,而以專利文獻檢索為關鍵詞檢索出現68條圖書信息,經過篩選,符合專利文獻教材的圖書信息不超過10條。雖然在2010年以后出版的部分綜合類文獻檢索教材中已包含專利文件檢索章節,但專利文獻檢索章節內容單一,內容以介紹專利檢索系統為主。理工類專項文獻檢索(如化工文獻檢索、醫學文獻檢索等)教材中關于專利文獻檢索的內容則偏重于專利技術的解讀,而忽視了專利文獻作為法律文件的存在價值,沒有對專利文獻中的法律術語,如單一性、同族專利等概念進行解讀,也沒有對文獻撰寫法律效力給出評價,如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作為解釋權利要求書的法律文件,摘要及附圖不是法律文件等等。專利文獻檢索教學內容往往顧此而失彼,使創新產權化的能力培養流于形式。
2.專利文獻檢索課時無法保證
高等院校文獻檢索課時安排一般都在30課時左右,專利文獻檢索內容往往只能安排1-2課時進行講授,甚至無法安排獨立課時進行講授。教師在有限的課時限制之內,能夠完成檢索工具使用技巧的講授已屬不易,至于對于所檢索到的專利文獻如何閱讀、如何理解、如何使用則再無課時可予講授。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對于學生而言,專利文獻檢索與其它類型文獻檢索學習并無二致,僅僅是更換了一個檢索工具而已。如果說涉及專業內容的文獻獲取之后不進行內容講授,還可以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對檢索所得內容進一步理解吸收,那知識產權文獻檢索所獲內容又能通過何種途徑進行解讀和理解?不可使用的檢索文件對于檢索手段本身則無意義。
3.專利文獻檢索教師隊伍建設仍待加強
在當前高校課程設置情況之下,專利文獻檢索的講授由文獻檢索課程教師完成,文獻檢索課程的主體師資是圖書館教師,總的來說,圖書館教師對于知識產權領域知識儲備仍未足夠。其典型例證是,某專利文獻檢索論文中將“同族”專利解釋為同一發明人專利。同族專利實則是具有優先權淵源的一系列專利的總稱,通過同族專利的檢索可以實現對相關技術的專利布局和專利發展脈絡的理解。如果沒有相關知識的儲備,同族專利檢索講授的目的無法達成。
三、模式創新的原則
專利文獻檢索課程模式應立足于2個基本理念進行設置,其一是專利文獻檢索課程應定位為實踐課程;其二是專利文獻檢索課程應當與專業課程和其它知識產權課程劃分層次交叉進行。
首先專利文獻檢索課程應定位為獨立實踐課程。當前我國多數高校文獻檢索課程定位為高等學?!案鲗I的公共基礎課”,按照國家教委有關文件對文獻檢索課程的要求,文獻檢索課程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的時間應各占一半。[3]作為文獻檢索課程內容的專利文獻檢索知識講授亦隨之定義為公共基礎課程講授,而未將專利文獻檢索教學獨立確定為實踐課程。因專利文獻檢索學習的目標為培養創新產權化能力,與一般意義的文獻搜集目標并不相同。并且專利文獻檢索學習內容也并非簡單的文獻檢索技巧,而應包括對檢索所得文獻的解讀和運用。因此沒有獨立的課時和教學計劃支撐無法安排學生完成從專利文獻檢索技巧到檢索文獻理解、運用的系統知識學習。
其次專利文獻檢索課程與相關課程分層次交叉設置。以天津工業大學文法學院為例,學院以應用法學為發展方向,提出學生培養的“三步進階”教學模式,以“常識與原理、制度與規范、操守與技能”三個層次進行課程設置,在三步進階的模式之中,專利文獻檢索課程理應位于第三步“操守與技能”部分。作為知識產權法學的技能類課程,專利文獻檢索課程如此設置安排是符合法學學習進階要求的。但是如果專利文獻檢索課程作為各專業的公共技能課程則應考慮各專業的專業知識學習與專利檢索課程的層次安排,專業課程設置與專利檢索課程設置應有一定的交叉,否則將會出現相關知識一次性集中教授,從而限制了專利文獻檢索教學內容嵌入專業背景的可能性。[4]
參考文獻:
[1]劉春霖.面向知識經濟的知識產權教育初探.河北大學學報.2000年04月。
[2]王珍愚,單曉光.略論中國大學知識產權教育的發展與完善.法學評論.2009年08月
[3]胡自玲.文獻檢索課實踐教學芻議.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9.06。
[4]張紅燕.高校文獻檢索課存在問題及優化策略.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