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茜
德育,不僅是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任務,而且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是新課標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體現之一。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能夠有助于學生優秀品德的養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最終促進學生各科學習的進步。
一、通過語文課文學會感恩父母孝敬長輩
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一個人起碼的道德。父母的恩情對于成人來講,很易懂,也懂得珍惜。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父母的恩情究竟有多重,用道理是講不通的。我們可以將道理藏于故事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故事,讓感情透過字里行間表達出來,用故事讓孩子感知父母愛之重。
比如二年級下冊《母親的恩情》,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詩《游子吟》。為了讓學生感悟母親對子女的那份關懷、愛護之心,我在教學中一是做到圖文結合,讓學生展開想象。在第一自然段時,學生在讀讀、畫畫中找到句子“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指導學生讀好這一句,再借助插圖讓學生想象當時的場景,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把感悟到的感情用朗讀表達出來,體會母親不辭勞苦,對兒子的一片關愛之情;二是以文悟詩,體會感情。在學習完每部分后自然引出古詩,讓學生詩文對照,理解詩意,從中體會文中母愛的偉大和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親的思想感情。
二、通過語文課文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愛國是每個中國人最基本的思想品德,因此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愛國,時刻灌輸愛國主義思想,感受國家的美好,才能讓他們對國家從心底產生敬愛。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基本內容之一,貫穿于教育的各個方面,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效國之才。
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涉及的愛國主義方面的文章有很多,內容深刻,涉及面也很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教育學生看著別人對照自己,從中找到榜樣的力量。比如五年級下冊中的《大江保衛戰》《我和祖父的園子》《鄭和遠航》《夢圓飛天》。對《夢圓飛天》的學習時,我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創設一些情境。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神舟”5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后,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神舟”5號發射成功,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榮耀,標志著我國航天科技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此時此刻,作為一名中國人,怎么能不揚眉吐氣?怎能不充滿著澎湃的激情?怎能不流露出勝利的喜悅和無限的自豪呢?讓我們一起來表達出內心的激動、喜悅和自豪的心情,也預祝我們祖國在今后航天事業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同學們能承載著祖國新的夢想,揚帆起航。
三、通過語文課文學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由于我國語文教材的編寫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內容豐富多彩,有許多內容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因此,語文教師在講授課文時一定要挖掘一些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內容。
小學語文課本中描寫大自然的文章很多,如學習三年級下冊《美麗的南沙群島》,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介紹了南沙群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南沙群島的贊美與熱愛之情。第一自然段突出南沙的地理位置、美麗,是我們中國的領土;第二自然段抓住南沙是個巨大的寶庫;第三自然段寫南沙是一個迷人的世界。讓學生感受南沙群島迷人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培養學生熱愛、贊美南沙群島的感情。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四、通過語文課文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勵志品質
小學是人一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如何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幫助他們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是每一位家長和老師的責任。
比如五年級下冊《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讓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奮著書的精神,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再比如三年級上冊《臥薪嘗膽》,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立志報仇雪恨,終于轉敗為勝,滅掉吳國,后來這個故事形成一條成語——臥薪嘗膽,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恨。再入《金子》這篇課文:五年半呀,1980個日日夜夜呀,彼得終于在這塊土地上靠著自己的辛勞、智慧得到了財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所以,我們的彼得不無驕傲地說:“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里。”
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真心祝愿我們的每個孩子都能依靠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金子”,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