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虹
摘 要 傳統的“動畫視聽語言”課程偏重于理論教學,“聽”與“看”構成學生受眾的被動接受過程,學生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有效發揮,本文初步探討這一門課程的改革方式,將單一的、孤立的、枯燥的課程向立體的、全方位的、情景式的課程轉變,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興趣及學習效率,為將來進行動畫創造打下堅實的動畫理論基礎。
關鍵詞 動畫 視聽語言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1.054
On "The Animation Audio-visual Language" Curriculum
"Four Dimensional Integration" Reform
ZHANG Yuhong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50)
Abstract Traditional "animated visual language" curriculum emphasis on theoretical teaching, "listening" and "see" the audience composed of students passive acceptance process, the student initiative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pla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reform of the way this course, the single , isolated, boring courses to three-dimensional, comprehensive, situational change of course, and perhaps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future of animation creation and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animation.
Key words animation; audio-visual language; course reform
一部成功的動畫作品,離不開視聽語言這個重要因素。視聽語言,顧名思義,就是指由“視覺”與“聽覺”兩方面綜合而成的一套“語言系統”,是對影片中畫面、聲音藝術表現形式的總稱,進而分解成構圖、景別、色彩、光線、運動、角度、機位、剪輯、對白、音效、音樂等元素。
視聽語言是構成影視作品的基本元素,它和我們平常使用的文字語言有類似的特性。文字語言由字組成詞,再由詞組成句,句子再組成段,段組成一篇完整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則由畫格構成鏡頭,鏡頭組成場,不同場景的戲構成情節段落,再由情節段落組成完整的“起承轉合”戲劇框架,最終完成影視作品。
動畫視聽語言,是解決動畫影片創作的基本手段,唯有充分掌握了視聽語言知識,才能創作出好的動畫影片。
1 傳統課程的得與失
“動畫視聽語言”是動畫專業基礎必修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傳統課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影片進行反復的觀賞、分析和討論,對諸如鏡頭、景別、光線、攝影角度、攝影機的運動、軸線、色彩以及對白、音樂、音效、蒙太奇等視聽元素進行科學的分析和領悟,從而加深認識視聽語言的創作規律。然而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停留在二維的思維概念中,雖然了解視聽語言的基本理論,但是不夠深入透徹,專業意識鞏固效果不強,在之后的動畫片段、改編劇本片段、原創劇本片段及實際拍攝短片的應用中,結合度不高。
2 課程改革的思路
隨著社會對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動畫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強,“動畫視聽語言”教學理念亟待更新,視聽語言的課程設計有待深化及進一步改革。我們嘗試建立 “聽、看、繪、導”四維一體的教學實踐新模式,從教學的理念、課程的內容、教材的組織、教學方法、考核標準等諸多方法展開大膽的改革和創新,讓呆板、被動的視聽課程,變成生動的視聽盛宴和主動思考、創作的實踐課。
什么是“聽、看、繪、導”四維一體的教學實踐新模式呢?
聽,就是老師的課堂講授。動畫視聽語言的理論基礎就是影視視聽語言,所以要認真聽老師講授基礎知識、解讀經典理論。
看,就是有針對性地觀賞影片。在觀賞影片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思考視聽語言的理論知識在影片實際拍攝中的應用。
繪,就是將觀賞影片還原成分鏡頭臺本。①在繪制的過程中,將導演(分鏡師)的思路、想法進行還原,從而掌握兩人對話、多人對話、人物運動的視聽語言語法規則及場面調度的視聽語言技巧等諸多重點、難點。
導,就是實際拍攝短片練習。視聽語言的大多數規律對于實拍電影和動畫電影是相通的,拍攝短片是針對動畫視聽語言的綜合練習,在實際的拍攝過程中,學生更能夠理解一部影片從構思到實踐的過程。
四維一體,就是讓“聽”、“看”、“繪”、“導”四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在“動畫視聽語言”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機的結合,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學習切入。“聽”和“看”是視聽語言的傳統學習模式,學生被動地被灌輸理論知識,而不會主動思考;繪”,用逆向學習的方式,去還原分鏡頭臺本,讓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主動思考每個鏡頭的視聽元素,去深刻體會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路。“導”,更是要求學生動起來,用學到的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短片拍攝。 “聽”、“看”、“繪”、“導”的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四維一體的重理論更重實踐的教學理念,并把這個教學理念貫穿于我們視聽語言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3 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
(1)建立多元、立體的教學體系,將“動畫視聽語言”課程設置于動畫學習的前期,因為對視聽語言的領悟和掌握,是劇本寫作、分鏡頭臺本繪制的關鍵基礎,應該有聯系地、承前啟后地學習該門課程。
例如:在動畫劇本的創作中,發揮良好的“鏡頭感”優勢,逐個場地、逐個鏡頭地去寫劇本,劇作者的腦海中就要有鏡頭、有畫面,閉上眼睛去感受,用鏡頭的畫面感將人物的情緒通過動作、表情描繪出來,如:“不停地變換著坐姿,皺眉思考”等。
因此,《動畫視聽語言的》的課程設置在前,在學習《動畫劇本寫作》、《分鏡頭設計》時,都要以視聽語言的知識和視角去引導學生,將視聽語言的知識貫通于動畫的基礎學習中。
(2)加強 “看”的比重,也就是“案例式”教學的比重,由傳統的“理論原理—影片案例”轉變成“影片案例—理論原理—影片案例”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視聽語言的學習中,“看”是加深理解“聽”的途徑,這是視聽語言教學一貫的做法。如今加強 “看”的比重,則是加大案例的引導作用和示范作用,多“看”少“聽”。比如在學習“景別”的內容時,應該先拋出“什么是景別?”這個問題,讓學生看影片案例,在影片的欣賞中,學生會觀察、并發現每個鏡頭取景范圍的差異和構圖的不同,接著聽老師系統地將景別的概念和應用通過影片案例講述給學生,接著學生再去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找出影片鏡頭景別的差異,分別是遠景、全景、中景、近景還是特寫。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才會更主動地思考和學習。
(3)把欣賞動畫影片的范圍擴大,提高拉片的深度和精度,師生一起對經典影片片段展開分析討論后,再由學生將經典片段還原成分鏡頭臺本。
每次上課講到的影片,老師需要事先告訴同學們欣賞影片的清單,讓學生提前在課下先欣賞,課堂上老師只需拿出最經典的部分進行講解和觀摩。影片須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的導演、不同的美術風格、不同的制作技術等,以豐富學生的視聽范圍及欣賞視角。拉片,就要帶領學生抽絲剝繭地把影片研究透,把每個鏡頭的內容、場面調度、運鏡方式、景別、剪輯、聲音、畫面、節奏、表演、機位等都分析到位,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去思考,“導演為什么這個鏡頭這么處理?它蘊含了什么更深的含義?”等等。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師生要一起對經典片段展開分析和討論,每節課都要準備3個經典片段進行拉片,最終由學生自行選擇將哪個片段還原成分鏡頭臺本,從而徹底地完成拉片的消化過程。
(4)在教學中加入“繪”的學習過程,也就是增加實踐教學的部分,即還原分鏡頭臺本。在分鏡頭臺本的繪制中,分鏡頭師不僅要能夠駕輕就熟地畫出各種鏡頭畫面,更要學會用畫面和聲音講故事,知道怎樣設計每個鏡頭中的景別、攝影機角度、攝影機的運動、色彩、光影、角色運動的軌跡、聲音等,以及串連每個鏡頭畫面。配套相應的實訓練習冊,讓視聽語言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和鞏固,并最終指導學生的創作。
“繪”的實踐教學要有目的、有針對性。比如,這個章節學習的是關系軸線的知識,可以重點通過影片的對話片段去繪制分鏡頭臺本。
(5)“導”是情景式的教學方法,即將空洞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的拍攝現場,拍攝現場有導演、攝像機和攝像師、演員、模擬的場景道具等。
比如在學習“關系軸線”的內容時,關系軸線中的三角形原理是攝影機擺放拍攝的經典原理,學生只通過傳統授課模式中的講授、圖解和看片很難去理解和消化。如今,我們通過模擬影片中演員的站位和表演,攝像機的機位、攝影師的操作等,去再現影片拍攝的現場,即為“導”再現影片拍攝的過程。學生不但從中明白了三角原理,而且也深深地體會到視聽創作中導演的思路,單個鏡頭的選擇和鏡頭之間的前后關系、組接關系,“情景式”教學將空洞的知識、被動的接受轉化為生動的現場、主動的思考。
“導”的實踐教學是對整個知識體系融會貫通的過程,應放在課程的最后章節來完成。“導”要求5~6個同學為一組,老師給出主題,各組自己選材、內部分工和溝通,最終提交一部實拍短片。伴隨著“動畫視聽語言”課程的結束及作品完成拍攝,相信學生對視聽語言應該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4 總結
“動畫視聽語言”課程“四維一體”的教學模式,是立體的、承前啟后的、變被動為主動的教學模式,學生們的收益將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而是跟實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后面的教學提供更加堅實的動畫創作的基礎。
注釋
① 在動畫的制作中,分鏡頭臺本是非常重要的前期設計部分,是將文字劇本轉化為生動的畫面并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是制作動畫的藍圖,通常由導演完成。后面的動畫的制作都是在分鏡頭臺本的指揮下,即導演的意志下實施的。我們學習視聽語言,就是為了給分鏡頭臺本的設計和繪制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立.動畫視聽語言[M].北京聯合出版社,2010.11.
[2] 丹尼艾爾·阿里洪.電影語言的語法[M].北京聯合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