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
摘 要:自從習總書記闡述“中國夢”的相關內容至今,社會各界廣泛掀起對“中國夢”內容更為深刻的討論,國內各高校也開始井井有條的組織許多廣泛的宣傳討論活動。這些活動對大學生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基于此,本文對高校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的路徑選擇進行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路徑選擇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四川省教育廳教改項目課題,項目編號:J2014-156-682
項目名稱:“兩個轉化”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政治理論課“三化”教學改革研究。
1 高校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
1. 點亮大學生的奮斗目標,實現人生價值
自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它影響著社會思想和價值觀念的轉變,社會思想日趨復雜且差異較大,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多樣化。一些大學生在不健康甚至腐朽的社會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影響下,他們的信念理想漸漸的不再堅定,開始模糊不清,價值觀也在慢慢的扭曲。雖然每個大學生都有個人的奮斗目標,但是由于缺乏依靠最高價值,個人奮斗目標不等于最終的奮斗目標,從而會使大學生迷失自我,迷失正確的奮斗方向。“中國夢的提出,為當代大學生樹立什么樣的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選擇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實現什么樣的人生價值,點亮了前進方向,指明了精神坐標”,這句話是共青團中央書記秦宜智同志在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座談會上總結提出的。開展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不僅可以使大學生繼承并且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而且可以指引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
2. 是大學生通向成功之路的精神支柱
在這條曲折的成才道路上,要想成功,大學生必定會與各種磨難和挫折斗爭到底,付出千倍萬倍的心血和艱辛的努力,所以,大學生需要精神力量來支撐他們不放棄。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意識,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發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大學生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為己任不斷發奮圖強,努力拼搏,積極進取。
2 高校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所遵循的原則
1. “中國夢”宣傳教育必須遵循主客體平等原則
在“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活動中,主體與客體必須遵循平等原則,主體—從事宣傳教育的德育工作者,客體—接受宣傳教育的廣大青年學生。使得主客體之間能夠有效地交流互動,大學生能夠在思想上與行動上相統一,就必須在“中國夢”宣傳教育過程中堅持平等原則。把握好“灌輸”理論(這是列寧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說理教育法)的深刻內涵以及所采用的方法是遵循平等原則最重要的地方,尤其是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方法措施。
2. “中國夢”宣傳教育必須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第一,“中國夢”宣傳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通過對“中國夢”的學習改造大學生的思想內涵,從而使他們有更高的社會理想,并敢于追求自己的夢想。第二,“中國夢”宣傳教育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好大學生思想變化動向,做到不說空話大話假話。第三,“中國夢”宣傳教育是要解決理論與實際之間的困惑關系,這是大學生思想很矛盾的地方,通過對其的教育宣傳,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建設。
3. “中國夢”宣傳的原則必須是以教育為主
高校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的先決條件是:“中國夢”宣傳教育必須要堅定不移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為基礎,以社會主義的的主流意識形態為前提,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中國夢”宣傳教育所遵循的主導原則是在進行大學生教育活動時毫不動搖的堅持馬克思主體意識形態并結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統領性的主導地位。
3 高校要把“中國夢”宣傳教育路徑深化
1. 積極開展有關“中國夢”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促進大學生對“中國夢”內涵和價值觀的認可
第一,高校的講師必須加強學習理論知識,能夠透徹的分析這些重要理論,尤其是對習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做出主客觀的分析。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現在的國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有可能的時刻,也是最接近偉大目標的時刻,所以我們要有信心、有希望的付出努力去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住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動向和整體理論體系,這樣才能使“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其占主導地位。第二,高校的講師應該創新教育方法和優化教學內容。自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以來,很多教師采用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方法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從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果反響大大地增強。“中國夢”是未來的希望,指引著祖國未來的前進方向,猶如“指南針”一般。“中國夢”是我們的“生活理想”,鼓舞我們去“理想的生活”,如同“驅動器”一樣。第三,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路徑必須在考核方式上創新,如增加材料分析,案例分析,時政分析,增加主觀題并且增加主觀題的分值情況,使打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理論知識[2]。
2. 積極開展“中國夢”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塑造大學生的時代精神
(1)在學校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比如可以舉辦以“中國夢·我的夢”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或者演講比賽,鼓勵大學生說出自己的“成才夢·中國夢”,點亮他們的夢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還可以組織以“我的中國夢”為主題的職業生涯設計比賽或黨團活動,讓學生設計規劃“我的夢”,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從業觀和擇業觀,增強學生的凝聚力以及對黨和人民的向心力,將個人的夢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相結合統一。開展這些以“中國夢”為主題的的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可以提高中國夢在大學生心中的影響力,而且還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夢的價值內涵,促進大學生懷揣夢想,堅定信念,實現自身價值,實現社會價值。
(2)在大眾媒體的傳播和支持下,任何信念理論都會得到廣大的宣傳普及,所以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新聞媒體來推動“中國夢”的時代主旋律。通過大眾傳媒尤其是新興媒介的宣傳力度,深刻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正確傳播思想文化。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現代,以互聯網、手機為代表的新興媒介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些媒介已經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互聯網上查信息,查資料,看新聞,發微博等已成為一種時尚。學生應該充分利用校園媒介,如校園網絡進行網上學習,微博可以進行網上交流,微信可以進行深入探討等。利用這些“微平臺”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能夠快速地平等、民主地交流學習,對話,使學生能夠敢于有夢想,愿意有夢想,并為實現夢想而奮斗。同時,不能忽略創痛媒介的力量,比如校報、廣播、電視、宣傳欄等。不管是傳統媒介還是新興媒介,都可以使學生學習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偉大的英雄事跡以及燦爛的文化遺產,增強愛國主義精神、民族凝聚力,促進他們產生強大的自信心和自尊心[3]。
3. 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深化“中國夢”教育理念
對于在校園中宣傳“中國夢”,我們首先應該抓住寒暑假這一關鍵時期,學生在寒暑假擁有大量的社會實踐時間,可以將更多的“中國夢”理論內容付諸于實踐,在實踐中對其深化,并產生更為深刻的感悟。因此高校在此期間應充分進行調研,并對相關的活動進行宣傳督促,使其有序進行。其次,學校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與“中國夢”相關的社會志愿者活動,使學生在長期的志愿活動中結合書本所學的“中國夢”理論知識,獲得更多的感悟。這一切,也都是對校園文化進行建設很大一部分。
4. 用理論聯系實際,深入研究“中國夢”
作為有學科資源優勢的哲學社會科學,高校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和力量來更加深刻的研究“中國夢”這一課題,做出一項有深刻意義的理論成果,并且通過開展學術活動,比如組織學術前沿論壇、學習型組織建設論壇等,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討“中國夢”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一課題,提出有內涵的,有思想的,有力量的報告措施,從而強有力的推進使理論的“中國夢”轉化為實踐的“中國夢”[4]。
參考文獻
[1]劉文楷.以高校內涵式發展助推“中國夢”[N].河南日報,2013-04-09(4).
[2]楊曉慧.把“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N.中國教育報,2013-04-18(8) .
[3]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述“中國夢”[N].人民日報,2012-1-30.
[4]于海鵬.理想信念對當代人學生成才的重要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