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峰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政治教學應當與時俱進體現課改要求,準確把握學生身心特點以及學科特征,在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空間拓展等方面下功夫,扎實有效推動教學工作深入開展。在教學理念的改進方面,教師要時刻保持與教學改革最前沿的一致性;在教學手段的提升方面,更是要將信息化手段充分運用;在教學模式的改進方面,教師要充分吸收別人的成功經驗,有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空間的拓展方面,教師要善于整合資源,為政治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教學研究
作為新時期的高中政治教師,一定要準確把握課程改革的精髓,對自身教學工作進行深刻反思,尋找提高教學成效的切入點,使教學模式方法更加貼近教學工作實際。筆者和廣大政治教師一樣,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認真分析研究,將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別人的成功模式結合起來,有力有效地改進了教學方式方法,促進了教學成效的快速提升,本文主要針對這方面進行簡要論述。
一、教學理念要與時俱進
教學理念的創新是整個教學工作順利推進的基礎,教師千萬不能按照陳舊的思維模式組織教學工作,應當堅持創新并且體現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特別是在教學理念創新方面更要凸顯時代特征。
一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對高中生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教學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思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讓學生有思考和表達的機會,多設置一些平臺讓學生去互動探究,這樣才能保證高中政治課堂更加生動活潑。
二是發揮情感促進作用。情感因素一直以來都是影響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哪一個階段的學生都是一樣,教師應當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具體落實到教學工作中,需要廣大教師充分發掘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多表揚鼓勵學生,學生在高中政治學習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功滿足,這樣對學習也就更加積極。
三是注重教學資源整合。有效組織工作,政治教學須要整合諸多的因素,須要從社會生活中廣泛搜集資料,包括互聯網資料,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補充拓展,讓學生在更加豐富的信息中增強理解效果,尋找更加便捷的路徑突破學習難點,使高中政治教學擺脫了教材的有限信息束縛,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更加輕松。
二、教學手段要體現先進
教學手段是教學工作開展的有效輔助措施,無論是政治學科還是其他學科都須要對教學手段進行優化,特別是要體現信息手段的促進作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同時讓課堂充滿生動的信息,可以較好地體現對學生能力素養提升的促進作用。
一是運用信息媒體搜集資料。組織開展政治教學工作須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對教學方案進行持續的優化,收集各種教學所需的信息,汲取他人在政治教學方面的成功經驗。完成上述工作,信息媒體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廣泛收集各地高中政治教師的教學經驗模式,將一些優秀的論文經驗打印出來,供自己學習研究和吸收借鑒。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搜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素材,補充到教學方案之中,使政治教學工作能夠更加貼近學生認知基礎,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習理解效果。
二是運用信息媒體演示信息。多媒體手段在政治課堂上具有演示生動靈活的優勢,無論是展示圖表資料還是通過視頻演示的方式補充信息,信息媒體都可以顯示其獨特的優勢,例如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教學中,可以立足本地區的發展實際,以圖表形式向學生展示近幾十年來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的顯著進步,影像資料向學生展示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進步,特別是對同一座建筑、同一個地區、同一項設施的前后對比,可以讓學生產生直觀的體驗,深切感受到小康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三是運用信息媒體營造情境。在高中政治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滲透,除了完成知識點的教學和能力培養目標,還要滲透對學生的思想引領,特別是在教學工作中引導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感受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更大成就,還有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在世界地位的提高,這些方面都需要通過多媒體的形象演示,揭示豐富的信息、創造恰當的情境,讓學生受到深刻教育。
三、教學模式要彰顯特色
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在整個政治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課堂是教學的核心與靈魂,廣大教師一定要對教學模式充分改進,重在讓學生能夠體現主體地位,不再被動接受知識,筆者在教學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落實。
一是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教師的高中政治教學中一定要避免對學生進行直接傳授,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在學習活動中產生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勇敢地表達出來接受大家的評判,以及投入到探究的民主學習氛圍之中。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正確的消費觀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分別指出每一種不正確消費觀的弊端,鼓勵學生思考成熟之后走上講臺進行表達,或者代替教師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這樣的方式能夠讓課堂充滿了新奇的氛圍,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參與程度更高,學習探究和理解的深度也得到了顯著增強。
二是鼓勵學生指導學生。南通市通州區打造“學的課堂”,其中就有學生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將自己學習理解的內容講給其他同學,大家相互討論然后達到共同提高。教師在政治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掌握較好的學生對理解不夠理想的學生進行傳授,發揮小組內相互合作學習幫助的作用,可以大大縮短教師對學生個別輔導的工作量,體現了這些小助手在提高整體教學成效中的作用。
三是鼓勵學生辨析探究。高中生在政治學習中會出現一些奇怪的觀點,甚至是錯誤的觀點,這些都不足為奇,關鍵在于教師應當啟發引導學生針對這些觀點的差異進行辨析,通過學生的自主辨析和交流討論乃至辯論解決問題。例如在《我國的宗教政策》教學中,有學生認為我國現行政策雖然鼓勵宗教自由,但是對于一些類似于宗教的團體卻有著嚴格限制。針對學生出現的這些思想困惑,筆者著力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宗教和邪教的區別,認真分析宗教活動和打著宗教旗號的非法活動的區別,認真分析保護宗教自由和打擊邪惡勢力的區別,通過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同時加深理解效果。
四、教學空間要充分拓展
政治教學具有廣泛的空間可以拓展,教師應當對教學工作進行充分的研究與深入的思考,將課外空間拓展與課堂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實現立體化教學體系的構建。教師應當著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開展專題研究活動。重點針對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疑問難點,在課后組織學生進行這一方面的專門研究,達到解決疑惑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在《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教學后,筆者針對當前基層民主選舉存在問題和學生研究,比如怎樣杜絕賄選,怎樣提高基層群眾投票率等等,通過這些方面的專題研究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我國民主選舉制度的科學性。
二是開展興趣小組活動。雖然高中生的學習生活非常緊張,但是他們仍然有一定的活動空間,要是可以組織政治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生開展一些興趣小組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政治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些難點問題,以及鼓勵政治學習較好的學生在全興趣小組中交流經驗,激發學生政治學習興趣。
三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高中政治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其中部分和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內容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生活,將所學的理論與實際進行對比分析,在社會實踐活動之中增強課堂學習理解的效果。
在高中政治教學工作中,廣大教師一定要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將教改精神落實到教學工作之中,從而實現教學成效的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柳成林. 關于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的一些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
[2]徐彩霞. 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 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4).
[3]李鳳.高中政治教師開展人文教育的對策及其研究[J].才智,2016,(2).
[4]彭耿璞. 先思·后評·尋規·變練——建構政治習題講評課新模式[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5,(11).
[5]揮海燕.高中政治教學——尋求具有思維含量的高品質課堂[J].才智,2016,(4).
[6]王清華.高中政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16,(6).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