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誠莉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
延續性護理應用于青光眼患者的效果觀察
童誠莉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摘要]目的比較分析延續性護理應用于青光眼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將行手術及藥物綜合治療的71例青光眼患者,根據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2組在住院期間接受相同的常規護理,出院前進行常規出院指導,在此基礎上干預組患者于出院后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對2組多方面指標進行比較。結果在遵醫行為方面,2組的合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干預組在青光眼相關知識掌握、生存質量總評分、抑郁評分及焦慮評分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均<0.05);干預組青光眼復發再住院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青光眼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不僅可提高和強化其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及其遵醫行為,而且可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質量,減少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降低復發住院率,其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青光眼;護理效果
青光眼作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其具有發病迅速、危害大、致盲率高等特點。據統計全球約8%的失明患者為該病所致,其致盲率也高居所有致盲疾病中的第二位[1]。目前我國臨床治療該病多采取手術配合終身藥物控制治療,其效果也受到許多臨床工作者的一致認可。近年來,有臨床研究觀察發現,雖然大部分青光眼患者經住院行手術、藥物等綜合治療后癥狀可明顯好轉甚至消失,但患者出院后由于疾病相關知識匱乏,不能遵醫囑服藥、自檢、定期復查及有效保護患眼等原因,許多患者出院不久就病情復發而再次入院,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故對出院患者行有效的醫療護理干預顯得十分重要。當今國內對此類患者的護理干預僅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間,患者一旦出院,則意味著干預結束,并無有效的護理方案對出院患者進行干預。延續護理作為一種科學的、針對出院患者的護理方案,其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患者住院護理的后續、延伸,可使出院患者能夠在住院治療后仍繼續獲得持續的有效護理干預[2-3]。本研究對37例青光眼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旨在觀察其護理效果,為臨床選擇護理方案提供參考。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眼科行手術及藥物綜合治療的71例青光眼患者,其中男32例,女39例;年齡16~78(45.7±13.5)歲;住院時間(15.4±5.2)d;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36例,大學及以上2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眼科學青光眼診斷標準,且無其他嚴重合并癥,無智力、語言、神經精神障礙,均行手術與藥物綜合治療,手術方式有小梁切除術、小梁網分流裝置植入術、小梁切除聯合虹膜周切術。71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2組在性別、年齡、住院時間、所行手術、文化背景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2組在住院治療期間接受相同的常規護理措施,向所有患者宣講關于該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等相關知識,于出院前由我院眼科護士及醫生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出院指導(主要包括健康飲食、休息、保護患眼、合理用藥等),發放出院后服務聯系卡(卡上主要包括主治醫師電話、出診時間、病區護士的電話等內容),并由專人負責為所有患者建立患者檔案,記錄其姓名、年齡、性別、電話(對老年患者留取護理其的家屬電話)、家庭住址、郵編、診斷、術式、出入院時間等信息。于出院時向所有患者發放我院自制的青光眼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表、視功能損害眼病患者的QOL評定量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4份表格,對患者這四方面指標進行評價記錄。干預組出院后接受為期1年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干預內容:①認知護理干預。向患者和/或家屬宣講青光眼疾病的相關知識(該病的診治、預防、手術過程及目的、藥物控制的注意事項、如何控制眼壓等),使患者對該病有系統全面的了解。②行為護理干預。即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主要包括患者如何自測眼壓(如自觸眼球硬度與鼻尖相近即眼壓基本正常;硬度似額頭即眼壓可能偏高;硬度似嘴唇即眼壓可能低于正常)和記錄、正確使用眼藥水點眼、按時服藥、眼球按摩、合理用眼及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③心理護理干預。通過主動傾聽患者主要疾苦、憂慮及問卷調查的方式來評估患者心理,針對其心理狀態進行開導,鼓勵其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多與人交流,教授其如何控制和減少不良情緒心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態。④家庭護理干預。包括提醒患者按時合理用藥,改正不良生活習性,避免誘發因素,主動就醫,定期到醫院復查、測量眼壓;指導患者家屬如何更好地護理患者,以利于其康復。實施途徑:①電話隨訪。患者出院1個月內每周1次、第2個月后每月至少2次、半年后每月至少1次通過電話對患者進行以行為護理干預為主的護理干預,強化患者按時服藥、自測眼壓、按時復查就診等行為。②專題講座。定期組織青光眼專題講座,盡量通知出院患者及家屬均參加,向患者及家屬宣講青光眼疾病的診治及日常保健預防等相關知識,并現場對該病的手術過程視頻進行播放、講解,使患者可以對手術的步驟、目的和術后自我科學的控制眼壓有更直觀、深刻的了解。講座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復查、答疑。③家庭隨訪。定期對患者進行上門家庭隨訪(家庭偏遠的患者,通過電話隨訪等方式替代),與患者及家屬進行面對面交談,綜合評估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態等內容,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家庭護理干預,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合理、動態、個性化的延續性護理方案;所有患者于出院1年后,再次通過對所有患者發放上述4份問卷及了解患者日常行為,對其各方面情況進行評估。
1.3評價指標①遵醫行為調查:通過末次隨訪時了解患者出院后日常是否能按時按醫囑用藥、正確滴眼、自測眼壓、定期主動就醫復查、避免誘因5項內容進行,以2組最后合格率進行比較。5項完全做到者為遵醫療行為極合格,做到3~4項者為合格,做到2項者以下者為不合格。合格率=(極合格患者例數+合格例數)/總例數×100%。②青光眼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通過我院自制的青光眼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表進行評價,該表主要包括青光眼疾病的診治、預防、誘因及日常用藥、自我保健檢測等方面的內容,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掌握知識越全面。③生存質量評價:通過視功能損害眼病患者的QOL評定量表[3]進行,該表主要包括癥狀與視功能、社會活動、身體功能及心理活動4方面共20個指標,總分80分,綜合得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質量越好。④抑郁、焦慮程度。分別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出院時及末次隨訪時的抑郁焦慮程度進行評價,兩量表的總評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抑郁或焦慮的程度越嚴重[4-5]。⑤再住院率。比較2組患者出院后1年內青光眼病情復發再住院的發生率。

2結果
2.12組患者遵醫行為調查比較末次隨訪時,干預組遵醫行為合格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1.041,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遵醫行為調查比較 例(%)
2.22組青光眼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出院時,2組對該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末次隨訪時,干預組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青光眼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s,分)
注:①與出院時比較,P<0.05。
2.32組患者生存質量、抑郁焦慮評分比較2組患者出院時生存質量評分、抑郁評分及焦慮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末次隨訪時,干預組以上三方面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2.42組再住院率比較出院后1年內,在青光眼復發再住院率方面,干預組為16%(6/37),對照組為29%(10/34),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1.767,P>0.05)。
3討論
延續性護理模式最早于19世紀50年代被國外專家提出,于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研組織總結,并一直致力于該模式的廣泛推廣至今。目前對于延續性護理國內外并無統一定義,近年來美國老年醫學會將其定義為確保疾病高危人群在醫療場所或提供醫療服務者發生變更的情況下還能繼續及時地獲得連續、協調的衛生服務,從而有效預防不良結果的發生而專門設計的按時間及環境劃分的一系列護理服務[6-8]。延續性護理不僅具有多維度、跨專業、多機構的復雜屬性,其還具有“4C”特征,即①延續性(continuity):即確保患者出院后可獲得持久的常規隨訪;②綜合性(comprehensiveness):指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以促進延續性護理干預從醫院到社區和/或家庭的順利實現;③協調性(coordination):指醫護人員與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家屬或護理者之間的積極協調溝通,共同制定科學、個體化的延續護理方案;④合作性(collaboration):患者及其家屬與醫護人員就共同制定的特定目標方案積極相互合作以促進其良好實施[7-10]。迄今為止,該護理模式在美英等發達國家的醫療體系中應用已十分廣泛,近年來國內許多臨床研究者也成功將該護理模式應用于多個臨床科室的多種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青光眼作為眼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可造成不可逆的視功能損害,常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而且該病一旦確診,除需及時系統正規治療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終身服藥控制治療。目前臨床許多青光眼患者雖住院治療效果顯著,但出院后由于缺乏對相關疾病知識的了解、不能嚴格遵醫囑服藥控制和定期復查而導致病情反復,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同時也給社會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故對此類患者進行有效的出院后護理干預顯得十分重要[2-3,11-12]。本研究通過對37例青光眼在其出院后繼續進行為期1年的延續性護理干預,證實對青光眼患者實施有效延續性護理干預,不僅可提高和強化其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及其遵醫行為,而且可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質量,減少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降低復發住院率,其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表3 2組患者生存質量、抑郁焦慮評分比較±s,分)
注:①與出院時比較,P<0.05。
[參考文獻]
[1]成錦明,張文紅,倪云霞. 青光眼出院患者的延續性護理[J]. 護理學雜志,2015,30(10):101-102
[2]Wilkerson BL. Specialty nurse certification effects patient outcomes[J]. Plast Surg Nurs,2011,31(2):57-59
[3]陳杰,李季秀,韓秀清,等. 延續護理對青光眼患者遵醫行為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2(9):2051-2052
[4]Chagas MHN,Tumas V,Loureiro SR. Validity of a Brazilian version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for screening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 Parkinsonism and Related Disorders,2010,16(1):42-45
[5]段泉泉. 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676-678
[6]Shortell SM,Rundall TG,Hsu J. Improving patient care by link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J]. JAMA,2007,298(6):673-676
[7]錢源. 延續性護理模式的研究進展[J]. 當代護士,2014(11):13-14
[8]Qian Duo,Xu Xujuan,Fan Linlin,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professional continuity of care to improve qual ity of l ife of patients[J].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14,28(7):2436-2438
[9]van Walraven C,Oake N,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tinu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a systematic and critical review[J]. J Eval Clin Pract,2010,16(5):947-956
[10] Health Quality Ontario. Continuity of care to optimiz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the community setting: an evidence-based analysis[J]. Ont Health Technol Assess Ser,2013,13(6):1-41
[11] 楊桂蓮. 延續性護理對老年前列腺增生癥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廣州醫藥,2013,44(2):66-68
[12] 黃淑芳,葉文秋,林紹英,等. 延續性護理模式對老年跌倒患者抑郁癥狀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4):1254-1257
[收稿日期]2015-09-01
[中圖分類號]R473.7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09-1013-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