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
摘 要: 在教學工作中體現人文性及素質者育中的“育人”目標,這就要對中學生的某種情感進行培養,而散文教學就正是對學生情感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簡述了情感教育在散文教學中的作用,并具體闡述了散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方法,這對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的提高都有極大的好處。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散文教學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73-01
新大綱要求使教育者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和運用的培養,也要承擔起“體認中華文化,厚植傳統精神”的要任,而中學語文散文篇目的增加正是這一要求的體現。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大綱和新教材的要求,在教學工作中體現人文性及素質教育中的“育人”目標,這就要對中學生的某種情感進行培養,而散文教學就正是對學生情感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下面,我就根據平時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如何在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一、淺談中學散文教學
散文是中學語文教材中數量最多的一種文體。散文理論家葛琴說:“散文的文體,并無嚴格的規定,舉凡日記、書札、游記、隨感、悼念文、人物志、風土志等,只要是以抒發作者對真實事物的情感思想為主的,都可歸入散文之列。”散文的內容是廣泛的,形式是非常自由的,內容和形式都很“散”。但是,散文必須抒發真情實感并有文字味道,有一種內在的“神”,即散文的主題統帥全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形散神聚”。
二、情感教育在散文教學中的作用
散文語言優美,情真意切,有清新脫俗的文采。散文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托物言志,意境深遠,思想和內容耐人尋味,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和真情實感。因而散文的特點能充分發揮其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散文中的情感教育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想象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
三、散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就是調動學生感情,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為作品中的形象、意境乃至情節、結構、詞句所打動所感染,誘發其感情上的共鳴。對于教材中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師可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情感教育。
1.精心設計導語,把學生領入作品的情景中去
導入,是教師送給學生的第一束鮮花,視為教學的“定調”。“入境入情”的導入能一下子捉住學生,帶學生置身于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之中,奠定情感基調,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相交融,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如我在講楊絳的《老王》這一課時,先讓學生雙手合十放在胸前,欣賞一組帶樂圖片《2011年度最佳的E-mail照片》,讓學生用心靈感悟生活。然后老師用深情的語言導入:“生活在大千世界,我們習慣于關注那些有非凡成就的偉人,有耀眼光環的明星,與我們血濃于水的家人,還有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們關注過身邊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掙扎在社會邊緣的不幸的平凡人嗎?我們應該用什么態度去對待他們呢?今天我們就有這樣一個機會來關注一個叫‘老王的不幸者,看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學到什么呢?”像這樣的導語,能幫助學生進入到對不幸者‘老王的同情與關愛之中。
2.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進入情景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的散文篇目中有些文章,學生未曾感受到當時的情景,如《紫藤蘿瀑布》、《風箏》、《老王》等,因此有必要介紹作品的背景幫助學生理解體會。如教學《紫藤蘿瀑布》時,適當介紹作者弟弟得絕癥,全家人籠罩在悲傷氣氛之中,作者看到盛開的紫藤蘿激發創作靈感,以花喻人,贊美生命的律動。這一背景的介紹有助于理解課文的情感和主旨。
3.借助音樂,創設情境
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形式,和文字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其廣闊的情感空間和想象空間。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創造場景和氛圍使學生感受到作品中美的形象和意境,從而更深刻地感悟文中情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化文章情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適當還可以配樂朗誦,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入體驗情感。第一,感情充沛的范讀或錄音。無論是抒情散文還是敘事散文,激情充沛,抑揚頓挫的范讀,讓學生注意作者細微的感情變化,才能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二,指導學生規范誦讀,讀出感情,讀出個人對課文的感悟,培養入情入境的朗讀散文的能力。第三,提倡學生的個性化朗讀,體會朗讀技巧的運用。每個學生的語感不一樣,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提倡個性化朗讀,教會他們如何潛心去體會朗讀技巧的運用。
5.透過對“文眼”的理解感悟文章真情實感
許多散文作品都有一句確定全文基調的關鍵詞句,點明文章主旨,涵蓋文章內容,升華文章情感,通常我們稱之為“文眼”。因而,透過“文眼”可以比較正確地掌握作者的思想脈絡,深切感悟出作者的真情實感。
6.融合詩詞,感知散文的情感
錢理群教授指出,對于兒童學古詩:“即使暫時不懂,只要已經牢記在心,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有了一定的閱歷后,是會不解自通的”。當語文教師在散文教學中,融合這些學生相對較為熟悉,也較為精煉的詩詞,特別是那些名詩名句時,對學生散文情感的領悟是大有幫助的。
教育實踐家馮恩洪認為:“我們的教育要教會孩子什么,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要引導孩子先學會做人,而后做學問。學會做文明人,學會做中國人,學會做現代人,學會做社會主義的人。”馮先生的話說出了素質教育的實質是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其實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心里狀態,精心設計,使學生能自然進入教學所需要的情感氛圍,領略文字藝術殿堂里一幅幅絢麗多彩,耐人尋味的圖畫,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藝術的熏陶,想象到高尚的境界;使他們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情感情商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王佳敏《重視科學精神,回歸人文品格》,《中學語文教與學》2001年第9期第26頁。
[2]轉引《素質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動感網絡)
[3]夏曉芳《散文的閱讀方法》,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年3期
[4]李敬《中學散文教學初探》,轉引自學位論文庫www.cnk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