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程程
摘 要: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三本院校飛速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過去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隨著高校不斷擴大招生,給等多的同學提供了繼續深造學習的機會,但隨之三本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難度逐漸加大。由于三本院校的辦學時間短,缺少相應的學生管理經驗,學生教學管理工作一直處于不斷摸索階段。本文主要分析了三本院校學生的特點,然后論述了三本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中學生主體地位體現的途徑,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的促進三本院校做好學生教學管理工作有一定助益。
關鍵詞:三本院校 教學管理 主體地位 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86-01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逐漸由過去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給校園學生管理部門提出了較大的難題。最近幾年,我國三本院校發展勢頭十分迅猛。三本院校的迅速發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機制的一種積極嘗試,在平衡教育資源以及辦學規模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招生批次和生源背景以及數量與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存在明顯差異,使得三本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成為辦學過程中一個突出的問題,需要我們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
一、三本院校學生特點分析
1.文化基礎較低,學生之間的差距較大,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
三本學校的錄取分數決定了進入學校的大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這部分學生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按時上課,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是很好。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學生學習知識淺嘗輒止,不容易集中精力去思考難度更大的題目;其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能高效利用學習時間,對家長和教師的依賴程度很高;再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高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對策,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毅力和恒心,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第四,學生家庭條件優越使得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娛樂和消費方面,從而顯著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學生群體中也有不少大學生通過三本錄取進入到大學,他們更加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這些學生有著很強的進取心,自律性比較強。
2.自理能力較差,思維活躍,交際能力較強
進入三本院校的很多學生家庭生活本身就比較富裕,有一種優越感,這些學生的自理能力比較差,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這些學生群體中,也有很多愛好廣泛,多才多藝的學生,他們雖然在學習方面不是很突出,但是他們在其他領域表現十分優異,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十分旺盛,對學院干部選舉、學生會選舉以及學生社團選舉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3.學生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很強
由于進入三本學院的學生高考成績并不是很優異,他們進入學校后,面對同學和教師很容易產生自卑情緒,自信心不強。在學習上總是認為自己不如一本和二本學生,在心理和思想上就產生了低人一等的想法,此外,很多用人單位對本三學院畢業的學生也會產生排斥現象,單位在招聘人才時,看重的不是學生的能力而是學生的學歷和畢業院校,經常將本三學生拒之門外。這種現象就使得學生對自己所獲學歷的含金量產生疑慮,對自己未來前途和發展失去了信心。
二、三本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中學生主體地位體現的途徑分析
1.教師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學生
三本院校學生文化成績和學習基礎相對于一本和二本學生來說要差一些,文化基礎和知識相對比較薄弱,甚至有些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根本都聽不大學教師教課的內容,這種情況就導致可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對課程學習缺乏興趣。即便是一些課程能夠聽懂,也會因為學習習慣的問題而產生種種難題,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大多數的學生的進取心還是十分強烈的。作為本三院校的管理員,教師在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本,在學生管理、教學和日常生活中都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學生,針對三本學生學習過程中存的各種問題以及需求,都要制定完善的解決方案和計劃,盡最大努力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
2.管理人員應該將學生放置在教育管理的主體地位
三本院校的輔導員要大膽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針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交際能力不足以及自信心不強、容易出現自卑感的情況,應該制定合理的管理對策,教師要將學生放置在教學管理的主體地位,保證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保證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班級建設管理和學校建設。教師要引導學生放棄低人一等的自卑觀念,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班級中的存在感和榮譽感,激發學生對班集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教師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避免教師的情緒化影響到學生,要從多個角度去關心女學生,要積極配合輔導員的引導工作,不斷鼓勵學生,學生管理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從而激發起每一位學生的自豪感,讓他們擺脫掉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
3.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要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對于本三院校來說,這一點更為重要。高校的班級輔導員應該切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主題班會、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改變學生的不正當思想,當學生面對各種誘惑時能夠自覺抵制,同時還要積極踐行優秀文化教育工作,通過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精髓,讓學生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還要在多個環節開展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加強與學生日常溝通交流,把握學生思想動態,最終促進本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高效開展。
結語
本三院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需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密切結合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引導學生擺正心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做人。學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真正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姜波.人本理念下高校學生管理的路徑創新[J].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6)
[2]張曼麗.我國高校學生管理中管教統一原則及實踐途徑探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04)
[3]張智夫. 基于學生主體發展的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改革路徑研究[J]. 教育現代化. 2015(17)
[4]袁勇我.人文關懷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 知識經濟. 2016(02)
[5]胥文勛.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對策[J].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6(01)
[6]許春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創新[J].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