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玲 李玉仁
摘 要: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一篇古詩詞就是一座古墓,打開它,有所發現,才會有收獲;一篇古詩詞就是一筆遺產,面對它,有所繼承,才會有感恩;一篇古詩詞就是一幅舊畫,仿效它,有所創新,才會有進步。加強古詩詞教學,就如與古人同行,與古人對話,盡顯時代風流,使教學充滿生機。
關鍵詞:古詩詞 教學 生命之樹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89-01
一、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閱讀與欣賞中,我常常發現作品中有許多言簡意賅富有哲理的名言警策性的詩句,讀后深受啟發,令人感奮。說話寫作中適當運用這些名句,不僅使語言新穎生動富有感染力,還能進一步突出主題,如《長歌行》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這兩個點明全詩主題的句子,使詩的主旨躍然于心。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物的變化而聯想到人生,要珍惜少壯的時光,珍惜青春,發憤努力,莫負眾望。同樣在《龜雖壽》中也有提到,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四句詩全詩的是點睛之筆,也是主題思想,它體現了曹操遠大的抱負,激勵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雄心壯志,即使耄耋之年,也要積極進取,老當益壯。相關的詩句不計其數,只要讓學生錙銖寸進,注重積累,就會使自身的知識的寶庫更加充盈。
名句是全詩的靈魂,它最富感召力,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引起讀者的沉思聯想,能提高認識水平,給你以超越時空的感覺。大量積累名句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運用,這對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培養他們的說話和寫作能力,都有很大的益處。
二、賞讀——文似看山不喜平
和現代文一樣,古詩詞作品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借代、夸張、擬人、對偶、對比、反復、頂真、反問等。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欲濟無舟楫”、“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運用夸張、比喻等修辭,既能刻畫人物形象,抒發內心復雜的思想感情,又能使人深刻地認識事理,可謂言之有辭采,傳誦百千載。
一篇傳世佳作因某一修辭方法的運用而生輝增色,使人永志難忘。如“應是綠肥紅瘦”、“家書抵萬金”、“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在詩中有很強的表達作用,掌握了這些修辭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拓展學生的想象,陶冶學生的性情,還有助于學生提高欣賞其它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品味——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詩中有很多經典的說理詩,其意蘊深遠,技巧高超,還包含著許多人世哲理,給學生帶來很多的啟示。比如陸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使用通俗易懂的詞語教會后人“知”與“行”的道理,還特別強調“躬行”的重要性。只有通過親身實踐、體會,才能夠徹底掌握書本中的知識并能自如地運用。又如《觀書有感》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以池塘之美,隱喻讀書心得,通過對首聯描繪的景象加以議論,提示題旨。要使學問大有長進,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接受新知識,探究新問題,認識新事物,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提高,有所創造。事實證明,領悟這些發人深省的詩句,對于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感悟能力大有幫助。
說理性詩歌,作者從生活中捕捉形象,在表達手法上將描寫與議論巧妙地結合起來,寓理于形象之中,讓學生細心體現內涵的無窮,反復誦讀含英咀華,就能深刻領悟到古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四、傳承——歌詩合為事而作
對古詩詞的學習,學生不僅要學習其基本內容與藝術手法,還要把握古詩詞的主題,以及其給學生帶來的思想教育。在中華民族的沃土上,出現許多可歌可泣的愛國將領和詩人,每當國難當頭,他們敢于赴湯蹈火英勇獻身,同時,作詩賦詞抒寫著自己的愛國情懷。讀“心在天山,身在滄州”、“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詩句時,一定會被陸游那種念念不忘國家大事至死不渝的深深愛國情所感動;讀“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詩句時,一定會被民族英雄岳飛那種對敵寇切齒痛恨,火一樣的報仇血恥的忠憤意念所震撼;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時,一定被文天祥那視死如歸時還想在史冊留下千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愛國精神所欽佩。經常吟誦這些優秀詩篇,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志氣,振奮愛國愛民精神,弘揚古人愛國的美德,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感情。
五、實踐——標新立異二月花
學習古詩詞的目的不是只為了了解古人,更不是為了蹈襲前人,而是為了批判的繼承,更好的創新。江澤民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陶行知明示:“教育的完成在于創造,一切為了創造。”韓愈倡導:“惟陳言之務去。”梁啟超吶喊:“思想新而正,我手寫我心”。新課標要求:“表達真情實感,有個性有創意”。只有自由開放,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人類文化才生生不息。倘若食之不化,不思進取,或亦步亦趨,人類必亡。我們應當高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挑選、拿來,萬壽無疆!
學習是為了應用。比如,學習孟郊的《游子吟》,不僅要深刻體會“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崇高的情感,懂得母親的艱辛,而且要付諸行動,替家長分憂,孝敬長輩,理解家長,并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抒寫愛的頌歌,敢于指責那些不敬重父母的錯誤言行。只有把學習與應用緊密聯系起來,才能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只有把學習目的落實在行動中,才能使學習產生真正的效果;只有批判繼承,才能使古詩詞教學生命之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