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
摘 要: 閱讀技巧是學習竅門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有效地運用閱讀技巧,是實現高效和流暢閱讀的必要條件,也是判斷一名讀者閱讀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聽障學生由于聽覺能力缺失,生理和心理的缺陷使得他們接受知識的途徑比健聽學生少,而閱讀則是最直接、最首要的途徑之一。本文從閱讀的步驟入手,以融會貫通為主旨,從閱讀的策略出發,以方法技巧為輔佐,對聽障學生閱讀技巧的提升進行探討,進而達到認知感悟、提煉升華、實踐操縱的功效。
關鍵詞:聽障學生 閱讀 技巧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203-01
“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這是法國作家雨果強調閱讀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社會節奏與知識增長速度大大加快,閱讀是獲得信息的一條主要途徑,因此一個人是否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是決定把握信息和知識的關鍵樞紐點,也是能否很好地適應社會的關鍵紐帶。聽障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聽力受損或缺失,眼睛就成為他們最主動、最活躍、最重要的感知器官,他們從外界獲取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賴視覺。而在語言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聽、讀是信息的輸入過程,極大部分聽障學生的學習只能以書面語為起點,因此,閱讀是聽障學生最重要的語言輸入途徑,是其他幾個能力形成的基石。那么,怎樣培養聽障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呢?我們必須以聽障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性為基礎,以簡單明了和易于掌握的閱讀方法為基點,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為落腳點,使閱讀成為孩子自主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其塑造人文素養提供重要渠道。
聽障學生盡管比正常兒童在感覺、認知、理解、運用和方法等方面有差距,但是其智力發展水平、形象記憶、動作記憶和情緒記憶無異于正常兒童,只是由于聽力障礙給他們的認識活動帶來嚴重影響,使他們從外界獲取的信息量少,在每一瞬間能夠直接反映到他們大腦中的僅僅是處于視野之內片面的事物或者事物的片面,從而缺乏知識經驗,感知面狹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領悟能力也都處于劣勢;又因聽障學生對直觀形象的東西記得比較快,保持得也比較好,我們就應針對他們這些記憶特點和思維特點,引導他們采取直觀瀏覽、自主發問、細致閱讀、復述檢查、不斷復習的閱讀步驟,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拓展他們的思維,從而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一、通過前言、序跋、目次、內容摘要等,從整體上直觀瀏覽,明確書、文的重點和難點
每一本書都是富有生命力的,都在默默地綻放光彩,而書中的前言、序跋、目次、內容摘要及正文中的大小標題、注釋、附錄等的內涵可謂博大精深,是原著提綱挈領性的文字,是我們閱讀的入門向導,猶如一個人臉上的眉毛和眼睛,眉目傳神,眉目傳情,往往能引領我們對書本一見鐘情。因此,這些書中不可缺少而又短小精悍的要素是聽障學生讀懂、讀好、讀精一本書的根源,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從這些要素入手,仔細閱讀,弄懂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的具體意思,如遇到不懂的字詞句可通過查找詞典、互相討論、搜索網頁、咨詢教師等方式進行理解,然后把這些要素聯成一體來讀,從一個有序的整體來連貫瀏覽,完成對全書全景鳥瞰式的了解,務求做到通過意會理解這些極其簡要而多彩的文字,領悟作者陳述的創作思想、創作經過、主要理念和觀點,從而明確書中的重點和難點。當聽障學生打開這扇窗時,就會明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引領他們踏向愉快的閱讀之旅。
二、對書、文中的重點、難點之處進行閱讀,自主發問以備在深入閱讀中思考,尋求答案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由此可見,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并回答,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作能力。特別是聽障學生的理解能力異于正常兒童,明顯相對較差,如果能在閱讀時大膽發揮想象,自由自主地提出自己的問題或疑慮,便能較好地形成讀與學的雙邊活動,使閱讀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我們可以在聽障學生完成了上面的第一個步驟后,建議他們找出書、文中的重點、難點之處進行閱讀,鼓勵他們嘗試靈活多樣的提問形式與方法,例如可針對書、文中的大小標題、綱目發問:“這個標題告訴我們什么內容?有沒有要學的知識?”也可通過對比來進行提問,如“這一篇章和上一篇章有什么不同?它們有什么聯系?”然后帶著問題回頭看,聯系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在閱讀中把優劣各異的內容、相同或相反的知識通過比較找出異同,加深理解。這樣既能使聽障學生知識系統化,還能逐步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培養其聯想和綜合能力,又能開闊他們的眼界,提高他們的研究、探索能力。還可引導聽障學生在設問中提出假設:“倘若這件事情的發展過程改變了,那么結果會變成什么樣子呢?會不會和自己想象的一樣呢?”這時存疑產生了,解疑之處或有不同看法時,就在書頁空白處進行批注,發表個人見解。在閱讀過程中不斷追根尋源,由果及因,存疑之點就會迎刃而解。通過閱讀提出疑問去激發聽障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索精神,達到牢固地掌握知識的目的,還能培養他們敢于發表不同意見、大膽評論、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三、帶著所提問題,對書、文進行深入細致閱讀,并作好讀書筆記,以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閱讀時,寫讀書筆記會加強記憶、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更能集中閱讀的注意力、激發創造性的閱讀,有助于資料的收集、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這對于聽障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最有效的閱讀方法。因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缺少了聲音這一媒介,只能靠死記硬背,遺忘率極高,固對知識的長久掌握形成了嚴重阻礙。為了破除這層屏障,可以指導聽障學生利用多種多樣的讀書筆記來解決問題,幫助記憶,擴展知識面。如隨身攜帶筆記本、小卡片、便簽條、筆等,在深入細致閱讀時找出需解難答疑的地方或是遇到有趣的、有疑問的、重要的地方就標示、記錄下來,以備查閱;當得出結論時,也要記錄自己是如何導出結論的。利用系統的知識框架對讀書筆記進行“登記”, 形成接收信息、獲取經驗的“知識樹”,當發現新的知識時就繼續把它加入到這棵“樹”上,讓這棵“樹”茁壯成長,同時也讓自己碩果累累。另外,閱讀時使用熒光筆邊讀邊在書上劃出重點、次重點、難點等等的符號,或在書的天頭、地腦作些評語和注釋,也可在幾個篇章標記出幾個短句、好詞好句等,又簡單易行,又能發揮指南作用。長此堅持,聽障學生就能夠積累知識,活躍思維,獲得新的靈感,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
四、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對知識信息進行復述檢查,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提高閱讀效果
我們知道,在任何的學習中都有一個及其重要的環節——復習,閱讀也屬于學習的范疇內,故此在理解書、文內容的基礎上,對知識信息進行及時復述、回憶檢查是不容忽視的,它能夠幫助聽障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水平。當然,這種復述檢查并不是簡單地把讀書筆記再看一遍,而是有針對性的,如:重點、難點、易混淆點或者是概念模糊的地方,這時,我們可向聽障學生推薦一些竅門和方法,例如課間默想、空閑冥想、晚上躺在床上回憶等等,既不看筆記也不寫字,全憑腦子想,讓自己閱讀的全過程在腦海中重現一遍,形成自己獨有的知識網絡;若回顧時出現迷惑不解或是想不出來的內容,那么這就是自己的薄弱環節,需再次閱讀時力求予以補充;再者,也可以在剛看完某一部分后,合上書,閉上眼睛,把剛才看過的東西用自己的話簡單的復述一遍,這樣可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同時閉目冥想一遍,比睜眼照書讀十遍的記憶效果還要大,每次的重現,記憶就會再次強化,知識信息也會隨著大腦運轉保持鮮活。此外,因聽障學生大多都是住校的,他們還可以在茶余飯后與同學溝通、分享、交流,遇到疑難就共同解答,從知識點中梳理出重點,從重點中確定難點,然后分散難點或掃除障礙,再集中解決難點,務求重點知識的學習和消化吸收達到極致,將每一次的閱讀都提升為有效閱讀。
五、對閱讀過的內容,不斷地進行復習,以鞏固記憶、知識再現、升華內化,保證學習成效
閱讀是“畫龍”,而復習則是“點睛”。 復習是鞏固和強化所閱讀的內容必不可少的手段,是閱讀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系統、完善、深化知識的關鍵核心,既利于聽障學生鞏固、消化、歸納知識信息,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促成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那么,如何科學、高效地復習呢?我們將以“授之以漁”的策略,為聽障學生提供一些建議,比如按照“循序漸進、側重要點、精讀細究、知能并存”的原則,首先把前言、序跋、目次、內容摘要等一項一項地歸納、整理,讓自己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結合重點內容,翻查過去自己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抽調出來思考,分散難點,逐個突破,注重聯想與遷移、理解與綜合應用,從而提高運用能力;接著進行查漏補缺,自己歸納、總結,找規律,抓特點,和同學一起討論、研究、互幫互助,不放過每一個疑點,不遺漏每一個重點,不忽視每一個難點,進一步吸納書、文的精髓;最后就是知識信息的內化升華,可自我陶醉,與人分享,也可傳授他人,更可實踐應用,進而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有句話說得好:知識是船,實踐是帆。聽障學生只要找出適合自身的、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他們的語言水平、思維方式、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定會得到快速發展,遇到逆境定會勇敢面對,昂首闊步邁向燦爛人生!
參考文獻
[1]毛穎梅.特殊兒童心理咨詢概論[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任寶祥.教育社會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4]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
[5]李秀艷.你也可以輕松提高閱讀力[M].延邊大學出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