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冬霞
摘 要 在加強新農村建設中,鄉鎮財政的監管意義重大。鄉鎮財政的宗旨就是為新農村建設而服務,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并推動鄉鎮經濟的發展。近些年,為更好的支持新農村的建設和落實惠農政策,我國政府不斷投入更多的財政資金到鄉鎮中,這使得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越來越復雜和困難。
關鍵詞 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加強
一、現階段我國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財政資金監管制度是順利開展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基礎。但我國現階段財政資金監管的制度還不完善。首先,鄉鎮財政資金管理制度的不規范影響著財政的有效使用,沒有預算管理和約束的資金發放、上級不規范的轉移和支付制度,都讓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存在很多漏洞,阻礙著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其次,不科學、不規范的使用流程影響著鄉村財政資金的有效監管。缺乏規章制度和規范的約束使得鄉村財政資金的支配缺乏約束力,隨意性很大,財政的使用只流于形式,沒能真正根據鄉鎮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控。再次,不健全的財政資金使用反饋,讓支農惠農等財政支出沒有有效的追蹤和問責,資金使用情況不明晰,得不到有效的反饋,讓財政資金管理存在嚴重的問題。
(二)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范圍窄
廣泛的財政資金的來源途徑讓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和分配十分的復雜,有的鄉鎮資金的使用范圍廣,給資金的監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不明確的資金監管內容和范圍,使得財政資金的監管沒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首先,由于鄉鎮財政的行政級別較低,上級單位直接監管難以實現,使得監管存在很多盲區和漏洞。多部門、分階段的監管也造成了鄉鎮財政自己監管的盲區的出現。其次,不透明的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環節使得資金使用的每個環節得不到有效的監管。最后,只重視財政的使用而忽視了財政的監督是很多鄉鎮財政部門普遍存在的問題,重分配而輕管理的現象,使得財政資金得不到全面的監督和管理。
(三)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信息溝通不暢
由于上級和下級之間沒有有效的溝通平臺,使得鄉鎮財政和農村之間沒有有效的溝通機制,嚴重的溝通障礙存在于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中。由于財政資金的使用目的有很多種,不同的資金項目之間沒有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這讓鄉鎮財政資金的管理工作很難進行。比如資金的到賬時間與信息的公布時間不同步。同時,資金的下發環節復雜,流程繁瑣,讓群眾很難真正理解支農惠農專項資金的使用。由于信息溝通不暢,使得資金的使用情況和效益收入等具體信息得不到共享和交流,使得鄉鎮財政資金不能實時的監控。
(四)鄉鎮財政財務管理不規范
公共財政資金的監管需要鄉鎮財政來落實,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需要鄉鎮財政資金來實現,鄉鎮財政支出是否有效關系到廣大鄉村老百姓的生活。但,由于管理制度的不規范,讓鄉鎮財政資金無法有效監管。低素質的鄉鎮財務管理人員,沒能充分發揮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難以發揮其職能。沒有專業的會計人員,財務部門崗位之間沒有明確的監督機制。不科學的財務崗位設置、票據管理不規范、沒有科學的財務監督體系,這些都不利于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有效實施,造成了資產的流失。
二、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措施建議
(一)推進兩基建設,明確鄉鎮財政職能
鄉鎮政府職能的有效轉變有利于鄉鎮財政資金的有效監管。首先,必須使鄉財縣管中心的職能得以強化。縣鄉兩級同時監督鄉鎮范圍內一切涉及財政資金的管理。支付制度要科學規范,對財政預算有明確的管理體系。制定和執行的財政預算和決算都要有縣級單位來指導,使得鄉鎮預算的核實撥發管理有所提高,支農惠農財政資金的管理更應該受到各級單位的指導。不斷提高鄉鎮財政管理人員隊伍的建設,不斷完善鄉鎮財資金管理的規章制度,從而提高鄉鎮財政資金的管理水平。同時,鄉鎮政府應該將政府的職能從原有的重視財政收入向重視財政支出管理上轉變,從政府的維持保障職能向提供公共服務方向轉變。同時,鄉鎮政府要轉變重視財政資金分配的習慣,重視資金分配的同時更要重視財政支出的流向和監管,尤其要加強財政資金的監管。鄉鎮是基層行政機關,不僅要明確職能,更要發揮鄉鎮的財政職能,促進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更要促進鄉鎮財政資金的管理。鄉鎮政府要不斷落實財政的正常化,加大鄉鎮財政預算的執行,使得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科學有效,最終實現鄉鎮財務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二)進一步完善鄉鎮財政監管制度
首先,鄉財縣管制度要在鄉鎮財政管理制度中堅持推行,并且要因地制宜,鄉鎮政府的財政管理地位要明確,行使自己對規范鄉鎮財政資金的權利,鄉鎮政府債權承擔應明確,鄉鎮財政部門對財政的審批權不可動搖。完善鄉鎮政府以及縣級財政部門的管理方式,做到“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縣級財政部門要加大對鄉鎮財政支出的監管力度,且要直接監管,杜絕財政資金的低使用率,更要杜絕財政資金的流失。同時,村財鄉管的制度也要大力推行,為加快新農村的建設,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由于鄉鎮財政的管理非常復雜,所以,鄉鎮政府要不斷完善對鄉村債務的監控,及時發現鄉村財務問題,使得鄉村的財務管理更加完善,并對鄉村財務狀況進行監督和調查,做到尊重鄉村財政的自主權。同時,鄉鎮財政部門在撥付資金后,可以對資金的發放使用過程進行監督和考核,并針對監督考核結果進行獎懲,使得鄉鎮財政資金能夠有效的得到監督和控制,讓鄉鎮財政資金真正發揮作用,落到實處。
(三)建立并完善信息溝通機制
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在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監督過程中十分重要,讓財政在陽光和透明下實現管理。首先,上下級部門要加強溝通,建立有效順暢的溝通渠道,來確保財政資金的監督。其次,對財政的支出去向有明確的預算和明細,如發放的對象,補助的形式,補貼的依據、標準、金額、聯系方式等等都要記錄在冊,信息的共享,讓廣大群眾獲得知情權,讓監督更加有效。再次,開通陽光支農惠農專項資金通道,對資金的發放去向進行公示和宣傳,讓人們群眾可以參與監督。最后,對于鄉鎮財政資金的使用,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讓下屬村組織能夠及時了解到財政資金的動向,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高效。
三、結語
有效的鄉鎮財政資金監督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意義,他有助于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讓支農惠農政策真正發揮作用落在實處。所以,鄉鎮財政部門不斷加大對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制度任重而道遠,提高財政資金監管力度,完善財務管理水平,加大鄉鎮財政隊伍建設,讓鄉鎮的財政資金監管有效實施,讓鄉鎮財政資金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功能。
參考文獻:
[1]丁琳.對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思考[J].財政研究,2013,12:72- 74.
[2]湯志榮.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 促進統籌城鄉和諧發展[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1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