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兵
摘要: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它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各項強農惠民政策的落實,關系到財經紀律在基層的執行,也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當前我國的鄉鎮財政資金的管理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為促進鄉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完善和規范鄉鎮財務管理工作刻不容緩。
關鍵詞:鄉鎮財政 資金監管 問題 解決辦法
鄉鎮財政是財政體系的基礎,也是涉農資金支出落實者和終端監管者,它直接面對廣大的鄉村和農民群眾,是關系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它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各項強農惠民政策的落實,關系到財經紀律在基層的執行,也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當前我國的鄉鎮財政資金的管理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必須進一步加強財政資金的監管工作。
一、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重要性
(一)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是落實財政部“兩基”建設的重要舉措
“兩基”建設即財政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財政建設,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就是對“兩基”建設內容的融匯貫通和具體實施,是促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提高基層財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內容,是建立農村公共財政體系、貫徹落實財政“三農”政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兩基”建設的最終落腳點。
(二)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是推進鄉鎮財政職能轉型的有力推手
財政部相繼出臺的兩個關于鄉鎮財政管理改革的指導性的文件:《關于發揮鄉鎮財政職能作用加強財政預算管理的意見》和《關于切實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鄉鎮財政干什么的問題,即職能問題,在界定鄉鎮財政職能中就明確了資金監管的職責,突出鄉鎮財政層級,全面具體明確其工作職責、目標、任務和措施,彌補了鄉鎮財政在涉農資金監管工作中無“位置”、無職責的制度缺陷,要求將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作為新形勢下鄉鎮財政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點來大力推進。
(三)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是落實各項涉農惠農政策的迫切需求
近幾年來,隨著統籌城鄉發展和農村公共財政的建立,財政涉農投入逐年大幅增加。而資金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擠占挪用支農資金現象時有發生,鄉鎮財政參與監管的力度嚴重不夠。這要求鄉鎮財政必須發揮職能作用,發揮就近、就地優勢,加強各種涉農惠農資金的監管。
二、我國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制度不健全、執行力度不到位
國家盡管宏觀上出臺了一系列的鄉鎮財務管理制度,對鄉鎮財政資金的運用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大多數鄉鎮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財務制度,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當前很多鄉鎮的制度制定流行于形式,不夠具體和完善,不切合當地實際,只是為了有制度而制定,并不是為了真正規范和執行,缺乏可操作性。
(2)財務制度監管不嚴,導致財務人員執行力度欠缺,實際執行過程中,制度流于形式。部分鄉鎮領導不按財經制度辦事,利用自己的職權,以權謀私,制造假賬,不接受財務人員的監督,出現挪用公款等現象。
(二)預算編制不完整、執行不到位
1.預算編制方法不科學,內容不完整
目前很多鄉鎮的預算編制基本采取“上年基數+增長”的方法,雖較好地發揮了財政總量控制的優勢,但未能將“零基預算”和“綜合預算”相結合,從而導致預算不能很好地起到控制和執行預期。同時在預算編制內容上不夠完整,當前鄉鎮預算編制存在著項目不細化、具體資金使用單位不明、所需資金未能在編制中詳盡體現,財力無從保證,財政監督難以到位。
2.預算執行隨意性較大,基本流于形式
鄉鎮預算執行中存在重預決算輕預算執行與調整的情況,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預算調整隨意性大,預算控制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發揮預算控制職能。
(三)財政資金浪費嚴重,使用效益不高
目前鄉鎮財政普遍存在專項資金支出不夠規范,招投標、預決算手續不完善,因審計人員缺乏及鄉鎮重視程度不夠,工程不審計的現象時有發生,財政的監管職能也未能得到充分發揮,資金效益低下。
(四)資金監管制度建設不完善,難問責
近幾年國家關注民生的政策越來越多,鄉鎮財政的工作內容也同時在發生較大的變化,但適用于鄉鎮財政的管理、考核、監督、評價機制未能及時充實和完善起來,不利于財政資金監管的高效運行。有些鄉鎮一級政府由于目前事權財權不對等,預算控制不嚴等諸多原因導致財力緊張“被迫”拆東墻補西墻保運行。資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很多是由于行政行為造成的,如決策失誤,管理不到位等。地方監督管理部門在問責時,往往從寬、從輕處理,長此以往致使監管不力,甚至是放任自流。
(五)基層財政人員缺乏,業務素質有待提升
目前,雖然省市縣都高度關注基層財政建設,但是鄉鎮財政人員年齡偏大,人手較少,業務水平偏低的局面在很多地區依然未發生根本改變。鄉鎮基礎條件較差,工作環境艱苦,報酬不高,人員上升空間狹窄,從而導致無法留住高素質的財務人員。很多地方基層財政人員流動較快,人心浮動,這都給鄉鎮財政資金的監管工作帶來很大的不利因素。愿意留在鄉鎮工作的財務人員又普遍存在專業知識匱乏,素質較低,業務生疏,以及一人多崗精力難以為濟等問題,難以適應財政監管的要求,無法勝任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工作。
三、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措施
(一)切實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強化制度執行的約束力
加強制度建設,上級政府及財政部門督促、指導各鄉鎮人民政府結合當地實際出臺切實可行的財務制度,并報上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會審通過,然后發布執行。同時切實發揮鄉鎮財政部門的就地監管職能,定期上報監管數據,接受上級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和檢查,強化制度執行的約束力。
(二)強化預算管理,科學完整編制預算,嚴格執行預算制度
一是要增強預算觀念,強化預算約束力,杜絕支出隨意性和重支出輕收入現象。二是上級財政部門要指導督促各鄉鎮在編制財政預算時,要對收入支出進行調查、摸底,使預算的編制全面、科學完整,具有可執行性。要采用“零基預算”編制方法,按照預算年度所有事項的輕重緩急,測算出每一科目和款項的支出需求,同時根據鄉鎮經濟狀況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需要,實事求是地預算出各項支出需求,在政府編制出年度預算草案的基礎上,要多方征求意見,反復討論修改,提交人代會審議。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預算制度流于形式和預算約束軟化、預算編制滯后的現象。
(三)制定完整的鄉鎮資金監管制度
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必須以制度為依據,在制度規定的范圍內行使資金監管職責,通過鄉鎮財政職能的合理定位,明確收入、支出、管理、監督等各項職責,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惠農補貼資金管理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以及內部管理制度等,明確財政所在每個監管環節的監管職責,達到“職責明確、制度健全、操作規范、運轉高效”的目的,使財政所在加強資金監管時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從制度上強化資金監管工作。
(四)加強業務培訓,充實工作人員,提高資金監管能力
1.完善干部培訓,打造業務素質強隊伍
制訂業務培訓計劃,分期分批對鄉鎮財政干部進行輪訓,使其盡快掌握和熟悉資金監管的基本內容和程序,達到有效開展鄉鎮資金監管工作。主管部門要經常性深入各鄉鎮對資金監管工作做具體指導,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高財政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
2.完善用人機制,打造高素質鄉鎮財政隊伍
完善鄉鎮財政所機構人員管理,按照量力而行、人盡其才的原則,合理增加工作人員,選派作風正派、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熱心財政工作的干部充實到鄉鎮財政隊伍中來。同時積極探索財政所機構人員管理新模式,為基層財政人員的晉升創造上升的通道,從而努力打造一支“一專多能、熟悉政策、精通業務、愛崗敬業”的鄉鎮財政干部隊伍,為扎實開展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打下良好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丁琳.對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思考[J].財政研究,2013(12).
[2]李定春.關于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探討[J].農村財政與財務,2013(1).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