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 要]黨中央、國務院重點提出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全覆蓋、全過程審計。教育部《關于加強直屬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和內部審計工作視頻會議強調各高校應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本文通過對新形勢下高校內部審計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分析,探討加強高校審計體制和機制建設、拓寬審計職能、創新審計方式、把握重點領域、推進信息化和結果公開。
[關鍵詞]新形勢 內審 機遇 挑戰 路徑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2015年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貫徹和落實黨中央關于審計工作政策,并對高校內審工作作出戰略布署。新形勢下,高校內部審計(以下簡稱內審)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高校內部審計發展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
(一)為內審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政策依據和基礎保障
《意見》強調單位行政“一把手”是內審工作第一責任人,要依法依規直接領導內審工作,健全內審工作領導機制,充分保障內審機構獨立性,加強審計隊伍專業化建設。2015年6月11日,教育部召開內審工作視頻會議,教育部袁部長出席會議并作了關于加強內審工作的講話。教育部首次從文件上對高校內審領導體制、治理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規范,為內審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石,為內審發揮規范權力運行、強化過程監管、提高資源績效等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對內審工作確定重點領域,拓寬范圍,強調結果運用
除三大傳統業務外,《意見》一是明確內審四大重點領域,包括公務支出和公款消費,重大科研項目、重要業務環節,重大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資產管理。二是拓寬審計范圍,探索對教育部和高校重大改革項目、重要方針政策落實情況開展跟蹤審計,并督查具體部署、執行進度、實際效果等情況;根據高教改革需要,配合黨風廉政建設,適時開展專項審計調查。三是強調審計結果運用。加強對被審計單位、項目負責人整改情況的檢查及后續審計;對發現問題依法規認定責任、提出建議,并配合校紀檢監察、組織人事部門落實責任追究;在建立經濟責任和其他審計結果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制度基礎上,逐步按照法規、聯系實際向社會公開審計結果。
(三)反腐工作深化,內審被廣泛關注,工作環境、平臺向好
近期,經中央專項巡視組檢查后,中國傳媒大學8位領導違紀受到處分,校黨委書記受到通報批評,正副校長被免去職務。高校審計再次受到國家、社會和公眾的廣泛關注。黨中央、教育部、高校師生員工、領導干部越來越重視、理解和支持內審。
(四)高教改革發展對內審提出新要求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教育發展改革任務艱巨,201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當年產總值比例達到4%,2014年教育部部門決算總收入達3000多億元,年未凈資產總額達5600多億元。同時,作為黨和國家的學術前沿,高校體量大、人員多、業務雜、資金來源渠道多樣,各級管理層在駕馭復雜經濟活動和資金流量過程中,迫切需要校職能部門能按照法規提出工作建議和方案,并實施全過程監管。作為熟悉高校內部各類經濟現象的內審部門,責無旁代,必須擔負起加強管理、防范風險、提高效益、服務高教改革、促進發展的任務。
二、新形勢下高校內部審計面臨的壓力和挑戰
(一)隨著高度關注和重視,內審面臨五大心理壓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內審領導和人員普遍存在五大心理壓力,一是職業操守要廉潔自律、恪盡職守;二是專業知識結構要不斷完善,尤其是新形勢、新政策、新制度的學習;三是溝通協調和組織能力要具備。查出問題后,內審要爭取被審計單位及責任人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屢查屢犯;四是政策宣講、督促整改不能缺位。內審應檢查、服務和促整改相結合,針對被審單位關于管理、財經等方面的疑惑,內審不僅要掌握各種知識,還要耐心答復;
(二)隨著范圍和職能拓展,內審面臨趨近管理層期望值的挑戰
新形勢下內審的職能和范圍拓展,管理層和社會對內審的期望值由經濟活動的揭弊露錯上升到高校的全面治理。如,《意見》要求:“內審要及時發現和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促進改革目標完成和政策落地生根;要利用審計反映制約發展、阻礙改革的措施規定,揭示內部管理存在的風險漏洞,及時研究解決,推動改進完善”。
(三)隨著整改、責任追究和結果公示,內審面臨質量風險挑戰
《意見》明確要求:內審部門要落實審計問題的整改和責任追究工作,注重審計結果運用,逐步向社會公開審計結果。這一方面增強了內審的透明度,擴大了影響力;另一方面對內審形成了無形和強有力的監督。內審必須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給出正確、恰當的審計結論,增加監督檢查工作的說明力、信服力,降低重大事項未被披露的概率和審計風險。
(四)隨著外部檢查工作深入,內審面臨“倒逼”機制的壓力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越來越重視審計工作,教育部將健全監管體系、強化內審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紀檢監察、審計、財政等職能部門形成合力、加大高校檢查、結果公開、責任追究力度,外部檢查工作已經對內審形成“倒逼”機制,內審面臨的外部壓力越來越大。為了充分發揮規范管理、防范風險、提高效益、約束行政權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等作用,內審必須適應新形勢,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拓寬工作領域,加大審計力度。
三、適應新形勢的高校內部審計實現路徑
(一)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內審體系
加強內審工作是完善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和健全權力約束機制的重要措施。高校一是主要負責人應直接領導內審工作,定期聽取工作報告,及時研究解決新問題和困難;二是按《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有關規定,設置獨立的內審機構,配備不低于教職工總數2‰的專職審計人員;三是完善內審制度建設,并促進落實;四是加強校紀檢監察、組織人事、財務、審計等職能部門的溝通交流,綜合利用審計成果,切實發揮“免疫系統”作用。
(二)打造精干、專業化、職業化的復合型審計隊伍,
面對上述挑戰,一方面,內審人員必須具備積極、陽光的良好心態,政治上講規矩,業務上本領過硬,努力成為合格的復合性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應不斷充實具備經濟、管理、法律、建設工程、信息系統等專業背景和資格的內審人員,配備經管類專業知識、從事財經和審計等方面工作經驗的內審部門負責人,并保障各類培訓和后續教育的經費和時間,構建合格的教育衛士。
(三)創新服務方式,采用自審和委托相結合的審計方式
隨著內審業務范圍、工作量、審計風險成倍增長,隨著高教定編定崗、精減機構和人員等改革措施不斷深入,鑒于內審力量不足,高校應嚴格通過公開招投標、引入審計服務外包、以購買服務方式輔助完成內審新職能的實現;同時,內審應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對委托審計項目進行全過程的監督和管理,而不能是“連聯員”、“甩手掌柜”。
(四)傳統為綱,突出重點,拓寬范圍,實施內審“全過程”、“全覆蓋”
首先,內審應不斷夯實經濟責任、預算管理和內部控制3大傳統審計業務。一是在實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情況通報、整改落實、責任追究、結果公告制度基礎上,適時開展書記校長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確保重要崗位領導任期至少審一次。二是開展預算執行和績效審計前提下,強化預算編制、調整提前介入的參與式審計方式;三是對采購、基建、合同等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和監督評價。
其次,內審應加強重點領域審計。一是按照中央八項規定要求,加強對公務接待、公務用車配置和使用、因公出國(境)、行政會議和培訓支出等公務支出和公款消費審計。二是加強對外協經費劃撥、勞務費發放、經費開支范圍和標準是否合規的重大科研項目、重要業務環節的科研經費管理審計。三是加強對重大建設項目立項、設計、招標、施工、竣工等環節的全過程跟蹤審計。四是加強對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和對外投資是否合規的資產管理審計。
最后,內審應不斷拓展范圍。一是探索重大項目、重要政策跟蹤審計,促進高教改革目標完成和政策落地生根。
(五)加強審計整改和責任追究,推進結果公開
高校內審應一是開展對整改情況的后續跟蹤審計,督促被審單位、項目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完成有關整改工作。二是對審計情況依法規認定責任、提出責任追究建議,積極配合校紀檢監察、組織人事部門按審計結果和法規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三是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通報、其他審計結果校內通報制度,并結合實際,依法規逐步向社會公開審計結果。
參考文獻:
[1] 袁貴仁.在教育部內部審計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J].教育審計,2015 (2):4-6.
[2] 《教育部關于加強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教財〔2015〕2號
[3] 劉金霞.“十二五”時期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36-40.
[4] 榮欣.陳金波.高校內部審計價值提升的瓶頸與對策[J].中國內部審計,2015(10):24-26.
[作者簡介]郭靜( 1972- ),女,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審計處高級會計師,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和審計研究。
工作單位(通訊地址):武漢大學審計處
喬棟
13805488965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寶盛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