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白劉平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石油行業的快速發展是以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為代價的,在其對石油資源的勘探,開采過程中選擇“先污染,后治理”(或不治理)與“實污染,虛治理”的惡性循環模式,造成了企業運營成本不斷上升,社會環境負擔幾乎處于失控狀態的嚴重后果。本文在對石油企業環境成本的分析基礎之上,對現行的會計制度提出幾點建議,以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關鍵詞:石油行業;環境成本;會計核算
一、石油行業環境成本核算的背景
石油行業作為社會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的能源型工業,其開采生產對象是深埋在地下的不可再生資源石油。與普通的工業產品生產過程相比,其獨特性在于生產活動受到地下自然環境的影響,地下情況的變化起著決定性作用,生產活動的開展主要依賴于地下的石油儲量。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的石油工業得到了空前發展,目前已經具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較強的競爭實力,三大石油公司在國際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在新形態的經濟條件下,國家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深入人心,使得石油行業的發展遇到了嚴峻的挑戰。石油的勘探、開采勢必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石油公司應該采取措施進行事前的環境保護和事后的環境治理將環境污染和破壞降到最低。在傳統的會計核算中,沒有考慮到環境成本問題。環境會計要求我們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生態資源納入企業的會計核算中來,根據會計核算的要求對企業擁有的環境資源進行適當的貨幣計量和重要性判斷,并采用準確的會計方法記錄企業因經濟活動而對環境資源的消耗情況,建立起統一的環境會計制度,完善現行的會計制度。
二、石油行業環境成本核算的內容和方法
(一)環境成本的含義
國內外學者對企業環境成本內涵的界定不盡相同。美國環保局認為,一個公司如何界定環境成本取決于它打算如何使用這些信息作出決策,并且公司的規模與范圍不同,環境成本的界定也會不一樣。國內學者這樣為環境成本定義:環境成本的主要目標是維護生態環境,主要過程是充分考慮產品生產前后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按照所預計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消耗標準,對產品投入成本進行計量與控制,并列計其必要的資源消耗成本與環境治理補償費用,組成環境成本.
石油企業的環境會計強調對石油資源的有效開采和外部環境保護的責任,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事前控制,使企業從社會公眾利益的層面出發,在獲得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承擔起保護環境,合理開發石油資源及污染治理的責任,發揮會計在生產過程中監督的職能。
(二)石油行業環境成本核算的方法
1.總成本法歸集
石油企業可以單獨設置一個“環境成本”賬戶作為與生產成本類似的一級科目,將“環境成本”設置為損益類賬戶,其借方登記當期企業發生的環境成本支出以及分配計入本期的環境成本消耗數額,月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本期發生的環境成本,期末該科目借方累計數額全部從其貸方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借方,結轉后沒有余額。該賬戶下可設置以下二級賬戶:
(1).資源損耗成本:核算石油單位在勘探,測量活動中對自然資源的耗用或損害的成本。
(2).環境破壞成本:核算石油企業在開采、儲運、加工等生產經營過程中造成的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聲污染;重大環境事故,如石油泄漏;石油資源開采過度造成的損失。
(3).環境支出成本:核算石油企業治理被破壞的環境而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環境治理設施在運行過程中提取的折舊費、治理用材料費、污染治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等;為履行保護環境的職責而產生的各項支出,如綠化費、環境衛生費等。總的來說包括環境預防費用、治理費用、補償費用以及環境發展費用等。
(4).環境管理成本:核算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為預防環境污染而發生的間接成本,包括油田職工環境保護教育費、環境監測、環境管理體系的構筑和認證、為降低污染的研究開發等方面的成本。
(5).環境機會成本:核算為保護環境而發生的各種機會損失,例如石油企業由于環境保護不到位而被政府勒令停產造成的損失。
2.作業成本法歸集
根據作業成本原理,石油行業可以采用追溯的方法找到發生環境成本的主要原因,讓環境成本在進行會計計量時歸集于其主要成本上去,通過成本歸集原則,將生產某種產品的所有成本組成其總成本。比如勘探,開采時期對土地,水資源的污染治理所花費的費用,在進行成本歸集時可以歸集到石油產品的勘探成本,開采成本上去,最后分配到這些原始資源所生產的各種產品上去。運用作業成本法,依據資源動因將環境成本分配至各作業成本庫,還要注意區分費用化與資本化的核算,對于費用化的環境成本,根據其產生的生產活動,記入“環境成本”及其下設的明細科目;對于資本化的環境成本,根據資源動因,通過選擇一定的方法計提折舊、減值準備等方式,分期攤入“環境成本”及其下設的明細科目進行具體核算。環境成本的產生直接是因為特定產品的,直接通過成本還原,計入相應產品的成本或損益科目,不需要在進行分配;環境成本的產生由于多種產品的原因,就選擇合適的作業動因,將環境成本逐一分配到產品中去,最后以產品的總成本作為產品的生產成本來核算。
上述兩個關于石油行業成本核算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環境成本的歸集。雖然兩種環境成本核算辦法的出發點不同,但都是符合當今的會計核算制度的,在企業中也是比較適用的。然而,環境成本作為企業生產成本中一個比較虛化但又實際存在的一個對象,筆者認為應該企業在進行環境成本核算時應將總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結合起來,石油行業作為一個產業鏈十分突出的行業,其上、中、下游業務關系聯系密切,但在進行不同階段的環境成本核算時所采用的方法也應該是不同的,石油開采行業的生產通常分為上游活動和下游活動兩部分,上游活動包括礦權取得、石油勘探、石油開發、石油開采,下游活動包括原油的煉制、加工、分配和銷售過程。對于石油行業來說,下游的活動與其他企業的生產銷售活動區別不是特別大,可以采用和其他工業企業一樣進行作業成本歸集法,將在進行原油的煉制,加工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對水資源,空氣資源的損害進行總的核算,然后按照產品間不同的分配原則計入到各類產品的成本中去,作為其生產成本的一部分最后進行歸集和結轉。而上游活動有其自身顯明的特點。上游活動的工作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礦權的取得和石油的勘探對附近的土地和河流是否會造成影響,為保護其環境或將傷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應采取的措施,投入多少成本進行環境保護,這些在現行的會計核算制度中都無所體現,因此,應該采取總成本核算法對上游業務可能產生的環境成本進行核算,采用估算法將其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用數字的形式表現出來,計入到環境成本科目中去,作為企業的一項資金流出。我國政府應結合石油行業具體業務情況,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在進行環境成本核算時的制度和標準,完善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和法律法規。
三、石油行業實施環境成本會計核算的意義
在目前石油及相關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大多數沒有提及到資源環境成本,這可能會造成其生產成本的低估。而環境會計實務應該采用總成本和作業成本法相結合的形式,將產品的環境成本加入到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去,這樣不僅能真實反應產品的總成本,也能促進石油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環境會計制度的確立可以使企業在實現經濟目標的同時關注其環境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總體競爭水平和綜合實力。在提倡低碳環境生活的今天,政府面臨社會大眾對環保問題關注度的壓力,需要企業能提供環境會計信息以此來掌握企業對環境的污染和治理程度,評估企業對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視程度,了解到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以此來制定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制度,完善我國的立法制度。
參考文獻
[1]張西乾,寇娟娟,董元元.完善油田企業環境成本管理體系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4,08:36-38.
[2]孫中義.油田企業的環境成本核算[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4,08:9-10.
[3]蔡兵.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研究[J].時代金融,2015,06:122-124
[4]孫偉艷,朱皓琳,試論石油企業環境成本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 管理觀察,2015,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