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雯
摘 要:思想政治是社會主義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國有企業日常管理中,應該提高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傳播正能量。但是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在這個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從這些問題出發,分析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思考,為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方面工作提供有力參考,促進我國的國有企業發展。
關鍵詞:正能量;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我國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國有企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保證其長遠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做好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是關鍵。部分國有企業經營理念仍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管理缺少活力,受各種因素影響,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太理想。
一、當前我國的國有企業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
第一,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不全面,尤其是一些領導人員認為思想政治就是看看《新聞聯播》,讀一讀《人民日報》等報刊,這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表現,而在開展這些項目的時候缺少管理;第二,貪污腐敗等現象為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帶來困難,當身邊的管理者都沒有遵守要求的時候,開展的各項工作都會讓普通員工缺少動力,長此積累員工的積極性會直線下降,其他工作內容也會受到影響;第三,相關的工作內容方面不完善,而缺少條例,監管力度也不嚴,放任的態度造成這項工作難以開展,而忽視信息化建設也是重要的問題,而市場規律中一些負面內容,使思想政治的工作不能弘揚正能量,長期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使國有企業只注重追求經濟利益,忽視人文關懷,也缺少集體主義的思想[1]。
二、造成當前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問題的因素分析
(一)國有企業整體工作理念落后
思想政治的工作的對象應該是人,無論是理論還是方式都應該符合實際的需求,尤其是當前計算機信息的發展速度飛快,人們身邊存在大量負面消息,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人的思想容易受影響。而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構成部分,這種地位使管理人員缺少風險意識,也缺少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確認識,整體工作落后,影響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
(二)形式主義嚴重影響
形式主義這個問題在上一大點中已經提到,而這是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因素。國有企業很多工作都缺少科學決策,存在領導“拍腦門”的現象,大部分決策只根據領導的意識,缺少實際調查,在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時候,沒有換位思考,導致所有工作內容并不符合員工的需求,員工缺少社會責任感,不會對形式存在的內容提出建議,不利于工作有序開展[2]。
三、傳播正能量,做好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措施的合理思考
(一)工作的內容要正確
首先,要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的企業文化,向員工傳輸正面信息,通過傳播正能量讓所有員工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其次,做好信息化建設,重視通過網絡來傳播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相關人員要學會利用信息設備開展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最后,工作內容開展的形式也要正確,不能一味只讓員工了解積極的消息,而現階段嚴峻的情況也要加入其中,通過客觀的語言和角度,讓員工了解當前的實際情況,如食品衛生問題、貪污腐敗問題等,讓員工樹立正確的態度[3]。
(二)工作要從整體出發
國家領導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明確的指示,要從整體利益出發、從長運利益出發,所以相關工作要符合這個要求。在開展思想政治的時候,以符合國家整體利益為基礎,然后認真結合當前國有企業自身的利益,把工作的內容上升到全局角度,尤其是生產型的國有企業,對生產中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都要重點研究,推動所有員工有良好的企業歸屬感,工作積極并且規范,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促進企業發展。
(三)工作要符合實際情況
符合實際情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從國有企業的社會職責出發,分析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市場的實際需求,以各方對企業自身的要求為依據,將這些內容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如食品企業要注意食品安全,而生產機械企業要注意產品的功能等;另一方面,開展的工作要從員工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主,注意人文關懷,解決員工的疑惑,通過配需提高員工的專業能力,也要提高思想境界和心理素質,保證各項環節都傳播正能量。
四、結論
總之,做好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是促進企業自身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在需求。除了文中提到的幾點內容外,國家還要繼續完善相關內容的法律法規,為開展思想政治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東輝.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關于中原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4,v.16;No.7903:51-53+66.
[2]周港.論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國有企業青年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J].才智,2014,14:338.
[3]姜興宏.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圍繞決勝“十三五”明確定位保持定力努力開創冶金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在2015年中國冶金政研會理事大會上的工作報告(摘要)[J].冶金企業文化,2015,No.68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