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曉
摘 要:中國加入WTO后承諾開放市場,國有銀行進行了大規模的股份制改革,在改革與發展的過程產生眾多不良資產。不良資產的處置是一項長期循序漸進的工作,對不良資產的處置迫在眉睫。在此,首先闡述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概念與特征,明確其含義、特點和范圍,并分別從各個角度出發,闡述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形成的原因,對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列舉分析,最后為完善不良資產處置的相關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國家能夠出臺一些更加有效的政策,可以對不良資產的產生問題從源頭上遏制以及根除。
關鍵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社會信用體制
一、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概念與特征
本文是論述我國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的法律問題,因此首先要對銀行不良資產做出包括概念、特征以及種類在內的概述:
(一)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概念與特征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金融行業已經形成一定規模,打造出一種中國銀行、農行、工行、建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一些非銀行的金融機構相互促進分工合作的金融體制。對于商業銀行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種綜合性的金融企業,是整個金融體制中的主體。商業銀行作為一種盈利性的組織機構,主要是通過吸收存款之后發放貸款的方式來實現盈利的。商業銀行盈利的過程其實也是資產的回籠與發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使得銀行處于非正常經營的狀態,導致其發放出去的貸款并沒有達到銀行盈利的目的,比如一些貸款沒有給銀行帶來利息收入或者本金無回的情況,這些都是不符合貸款“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 三性原則的,其本質是對商業銀行經營成本的一種追加,①這些貸款被稱為不良資產。所以,在這里我們要討論的不良資產其實就是我國四大商業銀行產生的不良資產中的不良貸款。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具有以下四個特征:其一,不良資產的類型特殊;其二,清理不良資產的條件缺乏;其三,不良資產的資料完備性差;其四,不良資產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嚴重。
(二)不良貸款的種類
對于不良資產的分類,綜合來看國際上目前存在三種分類制度。由于我國的具體國情,在不良資產分類方面的研究較發達國家要晚一些,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各種體制改革的力度加大,我國所適用的不良資產分類制度在逐漸的與國際接軌。我國不良資產的分類經歷個一個從無資產分類標準到“一逾兩呆”分類標準再到五級分類與“一逾兩呆”并存運用的轉變。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到就是年代才開始對銀行的資產進行分類,并將不良資產中的不良貸款以發還貸款期限為標準分類為逾期貸款、呆帳貸款、呆滯貸款三種類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一逾二呆”。
二、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成因
世界各個國家背景文化、制度、市場成熟度和法律法規制度都各不相同,導致不同國家的銀行不良資產形成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他們都有復雜的共同點,所以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形成的原因也錯綜復雜,由內外因共同作用而成,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良資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產物
入世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這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在取得發展的同時各方面都會相應的出現很多問題,不良資產的形成就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產物之一。在經濟一片繁榮的背景下造成不良資產的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政府過度干預的結果。面對我國經濟體制逐步實現由計劃到市場的過度以及加入WTO后的各種壓力,政府理所當然的將經濟增長的速度放在國家工作的首要地位,經濟規模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通貨膨脹。其二,企業為求得發展的需要。企業在經濟市場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為了求得生存必須有一定的資本,這使它們在求發展的道路上不折手段去攏資,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借貸顯然是一條捷徑,很多時候會形成銀行的不良資產。
(二)不良資產的產生是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原因造成
不良資產的產生是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其中銀行內部原因是很大的一個因素。內部原因主要是不注重監管體制建立。我國很多時候只注重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忽視相關保障體系的建立,在金融行業也不例外的缺乏相應的監管機構。這種監管包括貸款發放前和發放后的監管,貸款前的風險監管主要是對借貸企業進行信用調查和企業實力調查,降低貸款風險。
三、對于不良資產處置相關問題的建議
(一)加強社會信用體制建設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信用被賦予了特有的經濟內涵,是市場經濟的試金石,市場經濟的有序和有效運行離不開信用機制,信用體現從而成為了衡量市場經濟成熟度和完善度的標志。然而,信用的實現最主要是靠個人的自覺履行,依靠內在約束與自律,所以,信用體系的建立會遇到很多的難題存在一定難度。我國社會信用體系自建設以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目前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很不健全,信用體系的建立還處于較為低級的階段。社會信用體系對不良資產的處置也有著基礎性的作用,所以建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信用體系迫在眉睫。
(二)優化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環境
由于市場環境對于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國不良資產大規模存在和不良資產處置的方法和手段落后與單一,優化不良資產的市場環境,建立發達的資本市場,推行市場化、專業化的處置手段勢在必行。
(三)完善關于不良資產處置的法律體系
對于不良資產的大部分案件,也都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和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但是對于資產管理公司的接管以前就已經過了訴訟時效的債務,就無法適用法律來保障從而出現法律漏洞,因此要對資產管理公司接手之前的債務問題作出法律規定,使這些債務問題能夠適用目前的法律。另外,債權人應該積極行使權力,及時作出有效的時效中斷保障權利。
四、結語
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巨額不良資產現在已經是中國經濟進一步改革發展的重大障礙,也是影響我國金融行業健康運行的重大隱患。因此尋找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的有效方法迫在眉睫。
注釋:
①彭一藝.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及處理[J].南方經濟,1999(5).
參考文獻:
[1]李德.我國銀行業處置不良資產的思路和途徑[J].金融研究,2004(4).
[2]付天佑.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置問題探索[J].時代金融,2009(4).
[3]婁翼俊.銀行不良資產構成研究及解決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3(15).
[4]趙惠敏.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成因及清收的創新[J].經濟師,2011(3).
[5]單堯,劉文璨.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成因分析[J].中國外資,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