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華
[摘要]中庸思想強調的是適度、客觀、不偏不倚,它是我國儒家思想中重要的行為處事原則,也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很為國人所認可。中職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英語能力,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所以中職英語教學應闡釋利用中庸思想平衡各方面的要求,以確保英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中庸思想 思維方式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2-0206-02
中庸思想源于我國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中最深奧、最難把握的學說之一。這一思想對于中華民族有著深遠影響,是我們中華民族思想品德特色中的內蘊,也是國人重要的行為處事準則,滲透在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過猶不及”是中庸思想的核心。在西方文化中,也存在著認可并大力提倡中庸思想的學者,其中,亞里士多德就是最主要的提倡者之一。西方文化中所提倡的“中道思想”可以說與我們中華民族所信守的中庸思想有著不謀而合之妙。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人類借以表達思想、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而要跨母語進行溝通交流就必須習得國際上的通用語言,也即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當然也有特殊人士會進行多種語言的學習,掌握利用多種語言進行人際溝通的語言工具。在我國,英語學習者人數眾多,就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活動來說,就是對學生進行的第二語言教學。每個學習第二語言的學生都會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語碼的轉換過程要求“得當、不偏不倚”,要符合中庸思想,而在中職學生的語言能力方面,漢語作為母語的思維定勢必定會影響到學習效率的提高,而教師若能夠引導學生在基于中庸思想的基礎上去學習英語,則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學習方面的困難,提高學習效率。
一、中庸思想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聯系
隨著我國對改革開放國策的深入,我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和文化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對外交往的范疇越來越拓展,我們的民族語言——漢語在世界各國的影響力不斷地擴大,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習者將漢語當成自己的第二語言,漢文化正在不斷地被推廣,這是十分可喜的局面,值得國人為之自豪。
在我們的民族語言被“老外們”認真研修的現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的國人在努力學習英語。英語畢竟在世界的通用范圍更大,但是我國對于英語教學的相關理論卻還在探索中,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也沒有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獨立的英語教育理論體系,盡管我國已經出現了從幼兒時就開始學習英語的文化現象,在基礎教育教學、中等教育教學、高等教育教學中都開設了英語課程。應該說,我國的英語教學更多的是借鑒西方的教學模式及教學理論,這些舶來的方法和理論雖然有“洋為中用”的價值,卻并不完全符合我國國民的語言思維特點。我國的英語教學一直以來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化背景,且我國的學習者其心理和生理都有自己的個性,所以,我國的英語教學必須有針對性。要做到這一點,重要的是要注意到這樣幾點:其一,創造中庸和諧的語言學習環境,“中庸之道”即面對所有的有關英語學習的不同觀點,都能夠采取客觀的態度對待,取其長避其短;對于國外有關大學英語教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能夠進行積極借鑒;其二,要堅持中庸的原則,即要適度吸收,防止過度模仿;其三,對于中國傳統的英語教育,要在批判中進行繼承與發展;其四,要認識到我國傳統的外語教學方法也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英語人才,也有著許多有價值的經驗和方法,對于優秀有價值的要繼承,但是對于無價值的則要學會進行批判。實際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已經闡述了對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這就是應該在“揚棄”的基礎上進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也即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中職英語教學中應用中庸思想的策略
根據多年在中職學校從教英語的經驗,筆者認為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中庸思想應用的策略可采取如下作法:
(一)講授法要與活動法相結合
我國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一直以講授法為主要方法,講授法固然有其明顯的優勢,但是該方法并不等于填鴨式教學;活動法在我國中職英語教學中也是司空見慣的,但活動法也不能等同于“滿堂灌”。似乎在學界如今的熱議中,諸多新鮮的教學方法被推崇,而從傳統沿革而來的講授法備受抨擊,其實這樣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講授法不能被全盤否定,若應用得當,也可以將教學內容講得恰到好處,讓學生能夠聽得意猶未盡,且這種方法在講學活動中絕對是不可缺失的。
從目前我國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情況來看,大多采取的是大班教學的方式。所有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因為教室大、學生多,很難做到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一一兼顧,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實際的情況而言,精講精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更適合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我們知道,當前我國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還很薄弱,一些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沒有打下好底子,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甚至有的學生厭學和棄學。這種現實情況說明學生的英語基礎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在運用講授法進行上課的時候,最好有針對性,既要做到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同時還要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運用中庸的思想,既要確保學生能夠學到一定的知識,同時又要保證自己的講解合乎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在運用講授法的時候,適當配合著使用活動法,使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英語的教學活動,做到教與學相長。
(二)教學評價方式多樣化
教學的評價方式有多種多樣,但是在眾多方法中有兩種是比較主要的,即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在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中,為了確保教學的效果,必須堅持使用終結性和形成性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即針對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進行評價,目的在于能夠隨時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改進的地方,確保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的效果能夠在不斷的調整中得到提升,獲得最優化的教與學方面的效果。而終結性的教學評價,則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目的在于判定學生是否已經達到了某個階段應該要達到的英語水平或者是英語教學是否達到了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的這兩種評價方式都很重要,不管是過度地使用哪種方式,都有可能導致無法正確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造成教學活動、教學目標、教學效果之間相背離。例如,在過去,中職學校對中職學生的評價一直采取的是終結性的評價方式,所以造成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中職學校的教學一直片面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這樣的情形更是十分明顯,導致英語學習過于重視考試的卷面成績,把一門用來增加溝通交際本領的語言學成了死記硬背的教條,一些學生在卷面考試中可以拿高分,是“考試的能手”,但是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卻極低,語言輸出能力差,不會流利地使用英語。所以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要平衡兩種評價方式,使其為教學的活動服務,必須貫徹中庸思想。在具有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中,適度使用兩種方法。對于剛入校的大學新生,要采取形成性的評價方式為主,這樣有助于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特點,比如其英語能力水平、學習思維、學習習慣等;對于老生則更注重對其英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結語
綜合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中職英語教學應該符合中庸思想,在教學中要堅持適度原則,才能夠更好地推進教學活動,保證教學效果。本文重在探討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中庸思想的應用策略,希望能為相關的研究和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孫淑女.英語詞匯測試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浙江王國語學院學報,2014(06).
[2]李美艷.淺析形成性評估概念必要性及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運用[J].宜春學院學報,2010(03).
[3]向前進.二語系的主流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周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1).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