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的出現對當前電子政務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國家政府開始加大了大數據形勢下的電子政務改革工作的力度。通過大數據的開發與應用,可以有效提升電子政務的服務質量,協助政府實現更精準的決策,促進我國電子政務沿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電子政務;改革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21
1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分析
11信息共享平臺不統一
就當前我國不同地區開設的電子政務平臺而言,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統一標準。由于各個地區所采用的業務系統不同,導致了電子政務業務的系統接口呈現出互不通用的問題。這個問題給跨區域、跨部門的信息共享以及業務合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區域內的部門之間實現共享的省級地方只有15%左右,區域內部門之間的實現共享的市縣中有30%左右。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從某些層面上對其電子政務的發展水平有著一定的影響與制約。所以,我國在開展電子政務工作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區域性以及城鄉差異。比如:我國西部地區的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呈現出水平較低的現象,而東部地區的發展則較為穩定,許多地區的農村電子政務工作還處于一個初始化階段。這樣的發展形式,導致了我國電子政務還沒有形式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許多信息呈現出不對稱的問題,從而給電子政務工作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而且在信息使用方面也無法完全發揮出其優勢。
12民眾參與建議數據量增加
聯合國2014年電子政務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在開展電子政務工作時的參與指數為06471,這份數據與之前相比有一定的提升,同時我國電子政務的排名也上升到了33位。這些數據表明,我國在電子政務參與率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從當前我國政府網站來進行分析,其網站為民眾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信息,同時還在其網站上實現了以多種形式向政府提出建議的渠道。在電子政務的發展下,民眾參與形式從以往的被動式轉向了主動式,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公眾參與的熱情。但是通過對我國電子政務工作的分析發現,民眾在參與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問題。比如:對于公眾所提出的建議,政府在征求時的共同制定政策方面還不夠完善,對于公眾所提出來的反饋信息的輔助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再比如:由于電子政務工作不斷展,民眾參與建議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在龐大的數據中如何能夠迅速找到熱點信息,并且對其信息進行反饋與響應工作不夠及時,在某些程度上會對民眾參與熱情造成影響。
13“數字鴻溝”問題制約了電子政務的發展
“數字鴻溝”所指的是信息富有者與信息貧乏者之間所產生的鴻溝。這個問題是全世界電子政務工作所遇到的普遍性問題。我國由于地大物博,在教育層次、性別、收入、語言、年齡、地域等多個方面都會形成一定的“數字鴻溝”。這樣的問題存在,會導致電子政務工作無法進行普及,從而在使用電子政務時會產生一定的弱勢群體。這些問題的產生,讓我國的電子政務的公平性無法能夠充分地體現,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地阻礙了電子政務的高速發展。從我國的實際國情來進行分析,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①我國的信息化建設還不夠成熟,與發達國家存在著一定的落后性。而且我國區域與城鄉之間的發展差異也給信息化水平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②民眾在獲取信息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不足。我國一部分民眾對于政府在線服務并不了解,同時還有一部分群體不具備最基礎的信息獲取能力,這也給我國電子政務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2大數據形勢下電子政務的改革
1積極構建一體化的信息平臺
對于電子政務而言,應該以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來對所有信息進行共享,同時也能夠促進信息的統一性。推進信息一體化進程,可以讓政府使用較少的資源來為民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我國所開展的電子政務工作中,對于在線服務的種類還不夠全面,沒有利用好大數據的特征來對民眾所關心的服務領域開展相應的在線服務。因此,在開展電子政務工作時,應該擴大政府在線服務的范圍,讓民眾能夠使用其功能更好地為政府提供優質的建議。基于大數據形勢下的電子政務,應該改變以往各自為政的分散建設格局。實現電子政務跨區域、跨部門的業務合作。通過推進信息一體化平臺,讓信息資源能夠共享,推進電子政務業務流程的重組,實現組織機構的整合與簡化。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出電子政務所具有的高效性,應該制定出有效的監管機制,為民眾提供一個高效、公平、公正的運行環境。
2提高響應速度與民眾參與熱情
基于大數據形勢下,政府可以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對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給予及時的響應。針對大數據分析,電子政務平臺可以快速地尋找到民眾所關注的熱點事件,并對其所提出的質疑以及所反饋的信息進行及時回復,促進民眾參與的熱情與積極性。并且在政府的引導下,能夠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促進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互動,很大程度上地提升了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公信力。比如:對于民生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電子政務平臺大量收集民眾所
6增加多維度數據資源的采集,建立讀者信息檔案系統大數據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尤其是其中的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恰是圖書館提供細節服務不可或缺的資源。隨著大數據產業化發展,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使得建立讀者檔案信息逐步成為現實。讀者檔案信息包括讀者檔案、借閱檔案、學科檔案、課題檔案等信息,建立讀者檔案信息主要用于數據分析和信息推介。一方面,通過對讀者信息資源進行數據分析,了解不同層次讀者需求,掌握信息資源利用情況及閱讀傾向,對信息資源建設、參考咨詢服務、數據庫建設等具有導向功能;另一方面,通過讀者信息系統可以直接向讀者推介和傳遞圖書館動態信息、參考信息、專題資料、學術快報等針對性信息資源。
7提升圖書館傳統服務效率
對讀者節假日到館人次及借閱冊次的統計可以使圖書館更好地調整開放時間,同時對讀者在圖書檢索系統中產生的數據信息的利用,也可以為館內今后圖書采購提供參考依據,使有限的經費能夠采購到最精、最熱的書目。對圖書館數字資源瀏覽、下載等相關數據的統計也可以為今后數字資源的建設提供一手的參考資料。
了解讀者的需求,對信息資源進行深層次的揭示與整合,提供特色服務和有針對性的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當前面臨的重大轉型和主要任務。廣大館員必須嚴陣以待,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充分利用各項新技術、新成果,從而為讀者提供更高效、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崔芳論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發展對策[J].職教論壇,2014(20):89-92
[2]吳唏任務、使命與方向: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J].圖書館雜志,2014(4):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