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溶冰
[摘要]作為一種引進國外先進優質教學資源的手段,高職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高職教育的有益補充。英語教學對推進高職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相關背景下的英語教學存在不少問題。文章剖析了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教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202
1引言
中外合作辦學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依法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隨著全球教育國際化的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這種模式已為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所采用,成為我國高等院校在教學中實質性引進外國教育資源、中外院校互認學分、充分交流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不同于高等院校,高職院校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以浙江省為例,目前常見的是“3+0”“3+1”模式。“3+0”模式指的是學生三年時間全部在國內學習,順利畢業后獲得中方學校頒發的大專學歷證書,以及外方學校的課程證書。“3+1”模式指的是學生前三年時間在國內學習,通過相應語言能力測試后,赴國外合作學校進行第四年的專業學習,畢業后獲得外方學校頒發的本科學歷證書。因此,中外合作辦學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提供了一條四年獲得本科學位的通道。
在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英語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試從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存在問題、相應對策三方面來探討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英語教學。
2英語教學對于中外合作辦學的重要性
1是培養國際化英語應用型人才的具體要求
在全球化時代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變革中,中外合作辦學的培養目標應是將學生培養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應用型人才。中外合作辦學中的英語教學更是注重這一目標。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的英語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跨文化交際能力、本專業知識國際化應用至關重要。
2直接影響到學生接受外方特色專業課程學習的效果
在浙江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課程大綱中1/3的課程由外方教師承擔教學任務,且所用教材都是原版的英文教材,此時英語一躍成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載體,英語教學的效果凸顯出來。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其是否能順利地進行專業學習,包括課堂聽講、教材理解、與外方教師互動、完成作業、通過外方課程考試等。因此,英語教學不到位,直接制約著外方特色專業課程教學成果。
3直接關系到學生出國學習的門檻要求
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在國內學習三年時間后,只有通過所規定的語言水平測試,并達到一定的分數要求后,赴國外合作學校繼續學習一年,才能獲得本科學歷證書。以我校中澳合作辦學項目為例,申請學生留學簽證時,若申請就讀高中以上文憑和學位課程的要求“雅思”(IELTS,全稱為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必須達到5分或5分以上。因此,英語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夠資質出國,完成第四年的學習并獲得本科學歷證書。
3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英語課程比例過低
一般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課程較同類專業增加的不多,這直接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時間不足,無法達到國際化人才應具備的英語水平。以我校中澳合作辦學項目為例,大一、大二年級英語教學課時數僅為每周4課時,此比例僅達到了所有普通專業每周英語課時的平均水平,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來說嚴重偏低。外方教師來華授課時,學生由于英語水平過低,無法聽懂外方教師的授課,只能配備一名課堂翻譯,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然而,使用課堂翻譯又涉及新的問題,例如,課堂翻譯既要精通英語,又要懂得該合作項目的專業知識,否則,不僅會讓課堂效率降低一半,而且會在傳達信息的過程中詞不達意,影響到學生順利完成外方課程的學習和考核。
2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高職院校生源的地域、層次、專業不同,生源水平有較大差異,英語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同時,學生的學習目標各不相同,有些學生想出國進一步深造,有些學生則沒有出國意愿,個人英語學習的目標也就不同。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英語水平和學習目的的差異,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教師的授課進度、方式和內容,增加了外方教師授課難度,降低了英語教學的課堂效率,容易出現水平好的學生無法學到新知識,水平較差的學生難以跟上教學進度的尷尬局面。
3課堂教學模式陳舊,創新不足
目前,多數英語課堂依然沒有擺脫以教師講解和傳授知識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縱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語語言、詞匯、語法知識,但是在應用英語上,尤其是說和寫的能力相對較弱。
4師資隊伍培訓不足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擔任英語語言課程教學的教師主要為國內英語教師,也有外籍英語教師參與。雖然國內語言教師更容易和學生溝通,準確判斷學生的英語水平,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但往往忽略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此外,大多數國內英語教師沒有出國培訓經歷,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夠,因此在課堂上無法有效地把英語國家的文化融于教學中,使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無法很好地了解到目的地國家的相關文化知識,如衣食住行、社交禮節、文娛體育、醫療衛生、風俗習慣、經濟貿易等。相反地,外籍英語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實踐和語言思維方式的轉換,但很少在英語語言基本能力如語法、詞匯等方面給學生糾正錯誤,因此容易導致學生使用英語不規范的情況發生。
4相關問題對策探索
1提高英語課程比例,把英語教學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要認識到英語教學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起到的關鍵作用。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國內學習的時間是三年,第一年應加大英語課的比例,抓緊時間打好學生的英語基礎,為大二、大三的外方特色專業課程學習做好準備,同時為有計劃出國的學生打好雅思考試的基礎。筆者認為大一年級英語課程的周課時至少應達到8~10課時,只有在大一年級打好英語的基礎,學生才有可能達到自行讀懂原版外方教材、聽懂外教英文授課的水平。
1關注學生主體性和差異性,實行分層教學
對項目學生實行問卷調查,統計學生有無出國計劃、有無學習雅思課程的意愿、對自己英語水平的認知度等,并根據項目學生的個體差異、英語水平和不同的學習目標,修訂培養計劃,實施分層教學。例如,分別開設雅思課程和大學英語課程。前者可以滿足計劃出國留學、基礎較好、英語學習熱情較高的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后者可供無出國計劃、基礎較弱的學生選擇。分層教學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關注到了學生的差異性,使得英語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3 實行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
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多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完成大量的英語活動,使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在英語教材的選擇上,應盡量貼近合作學校所在國家的社會實際、盡量多地結合該國文化背景知識、實用社交場景、相關專業的英語詞匯等,使學生在了解該國文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英語語言的使用規則。
4 加強對中外教師溝通和師資隊伍培訓
選派國內英語教師到國外合作學校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生活,接受語言、專業課以及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培訓。經過國外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生活后,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更多相關國家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對該國的文化了解,而且為學生學習外方特色專業課程、出國留學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另一方面也是啟發教師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重視。對于外籍英語教師,由于對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不了解,也應對其進行培訓,使其在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能針對性地加入更多基礎語言知識的講解。
5結論
英語教學對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成功與否起著關鍵作用,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對合作辦學項目引進國外先進優質教育資源的理解、消化與吸收。本文結合針對目前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試從提高英語課程比例、實行分層教學、實行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加強對英語師資的培訓四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希望能夠促進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的英語教學的有效進展、學生英語水平的切實提高,確保中外合作項目的順利進行,以便培養出時代所需的國際化高等職業化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桂平中外合作辦學之高等教育中的英語語言教育[J].成都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2007,21(11): 17-19
[2]于險波高等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外語教學研究[J].中國冶金教育,2014(1): 72-74
[3]施余兵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及其完善[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0(9):12-16.
[4]苗亞男中外合作辦學中英語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飛天,2012(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