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玲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堂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一言堂”的單一的教學模式,而是更多地追求花哨的情景,華麗的課件,環節的繁多,合作的形式,雷鳴的掌聲……這種變化表面上看,課堂教學形式多元化了,課堂熱鬧了,學生也動起來了,但教學效果卻令人擔憂。教者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不得不擠占課余時間,搞題海戰術,這就無形中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和學生的課業負擔。因此,打造簡約高效的低碳課堂,就成了廣大一線教師不懈的追求。
關鍵詞:課堂教學;簡約;高效;“低碳課堂”
當今社會,低碳理念作為時代發展的一種潮流,正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思維。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歸根結底就是“高耗低效”的傳統教學現狀未得到徹底改變,因此追求簡約高效,實現“低碳課堂”,迫在眉睫。何為“低碳課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凡做一事,要用最簡單、最省力、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子,取得最大的效果。”簡約高效也即是“低碳課堂”的追求。教學活動中,讓每一個孩子愉悅地學習,用較少的時間、較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就是“低碳課堂”。怎樣打造簡約高效的“低碳課堂”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教育專家李炳亭先生倡導的高效課堂教育體系是十六個字: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我認為這十六個字是教育教學的靈魂,也代表著一切的方法、技巧和出路。每一句都離不開學生。細想想,傳統課堂的最大問題不就是暴露在“不相信”上嗎?不相信什么呢?害怕學生學不會,便要求學生重復和死記硬背;害怕學生學不會,才在課堂上反反復復講來講去,變成了一言堂、滿堂灌;害怕學生學不會,才會想方設法將學生囚禁于書山題海中。只有相信學生,學生才會擺脫“苦學、苦撐、苦練”和繁重的作業,才會讓課堂散發出人性的光芒,才配有資格稱為“育人”,才會讓學生真正地發展,才會讓每一個生命擁有未來。只有解放學生,學生才會身心俱樂,才會將學習變成我要學、我樂學。
二、關注學生弱勢群體,從學困生抓起
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存在學困生,他們往往在學習方面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班級的整體水平。我們的課堂就是要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中下等學生身上,將他們的各種活動和檢測作為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主要依據,切不可漠視他們的存在。不使一個人掉隊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
三、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做到先學后教
前置性學習是一堂課的開端,是學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學過程,也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進行有效指導,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使課堂活起來,從而促進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出現令人欣喜的局面。
思維通常總是開始于疑問或者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開始于矛盾。在學習之前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我出示例題后提出了三個問題?(1)這個算式與所學過的算式有什么明顯不同?(2)怎樣的分數才能直接相加減?(3)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通過聯系舊知識,找關系,找差異,進而明確可以用學過的通分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在老師講之前一下子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老師還用多講嗎?
四、根據學情作出決策,設置教學環節
教師通過學情分析,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分析學生對于本節內容的學習所需要的情感態度和學習方式有哪些準備。學生學習本課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種學習策略,為教學設計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這樣,教師把自己置于學生的位置上,多問幾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抓準教學的真實起點。教學設計才能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組織組內對抗質疑,落實小組評價
我認為,在進行小組評價時,學生可以先在組內進行互相評價。同伴的評價會讓他們各自發現自己的缺點,會讓學生在與同伴的磨合中,提高自己、發展自己,再進行組與組之間互評。在一組學生展示完后,其他組的學生會進行評價。而這種評價不是面向個人,而是針對小組的整體合作進行評價。通過其他組的評價,學生會發現自己組的缺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榮譽感。組與組之間的互評,還可以鍛煉學生發言的積極性。當然,在小組的互評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指導,引導學生盡量學會肯定評價。
六、進行當堂糾錯訓練,及時矯正反饋
“先學后教”中的“先學”就是暴露問題,輸出信息、反饋信息;“后教”即矯正。所以“先學后教”本身就是反饋、矯正的過程。“當堂訓練”也是在輸出信息、反饋信息,便于及時矯正,即學生更正,教師輔導,及時“補缺”。
七、盡可能實現“零作業”,減輕課業負擔
盡可能實現“零作業”,減輕課業負擔,如需布置,就布置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提升學生能力的拓展作業。“零作業”變教師的不正當競爭、題海戰術為課堂的有效教學,學生的學習模式也由高耗低效變成了低耗高效。實行“零作業”必須有一個高效的課堂,向課堂要效率、要成績。
總之,打造簡約高效的“低碳課堂”勢在必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了祖國的未來,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楊東莉.追求簡約高效 打造“低碳課堂”[J].黑河教育,2011(5).
[2]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0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