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然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被極大地推廣,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生為本,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本教育;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一、教師要將閱讀擺在教學的重要位置
重視閱讀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閱歷,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引起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重視。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對重點詞語、句子、段落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并能夠在實際閱讀中自覺地進行運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文字中所蘊含的內涵,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從而提高閱讀興趣與能力。
二、教師要重點思考閱讀方法的引導策略
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是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需要教師遵守的教學原則,不同學生的已有語文基礎、認知能力、閱讀習慣等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在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時,既要考查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要考查學生對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既要引導學生關注閱讀,熱愛閱讀,又要加強對學生課內閱讀的指導。為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1.創設對話情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激發學生積極的閱讀興趣,就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文本的情緒化環境。可以通過設置合適的導語促進學生展開閱讀。導語是帶領學生融入情境、走進文本的橋梁,教師要抓住課外導入的環節,在課前進行反復的推敲經營,爭取在一開課就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為學生營造對話氛圍,根據文本內容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拉近文本與學生、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利用情景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的欲望;還可以在開始閱讀之前先向學生拋出一個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文本。
2.尊重個性體驗,激發閱讀潛能
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與需求,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開展教學活動,而不再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為唯一的教學目的。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的開展,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在生活環境、生活經歷、性格特點、認知能力、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差異,珍視每一個學生獨特的理解、體驗和感受,只有在教學中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體,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我閱讀體驗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為學生自主閱讀的開展提供足夠的時間,實現個性化的文本解讀,真正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
3.選點品讀,解讀文本
文本解讀是有內在規律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文章的深刻處、關鍵處、重點段等有閱讀價值的地方進行深層次研讀,從而真正掌握文章的內涵。選點品讀,具體地說就是要抓住“題眼”品讀,即文章主要內容與主旨的聚焦點。在進行教學時,首先要抓住文題中的關鍵詞、核心詞,以此為中心展開全文閱讀;抓住“交匯點”品讀,即學生認知思路、編者的編輯思路與作者的寫作思路的交匯點,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中的第12~15自然段,描寫了這位父親在地震廢墟中搶救兒子時的動作、神態、語言等,這是文章最具閱讀價值的高潮部分,作者、編者、學生的思路都集中在了這幾個自然段;抓住“感點”品讀,即文中最感動人的、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例如《老人與海鷗》一文中,第15、16自然段描寫了海鷗對老人的眷念,十分感人,其他段落都是為了這個“感點”做鋪墊的,因此要著重閱讀和體會這兩個自然段;抓住“核心詞”品讀,文中都會用一個核心詞突出重點,如《白鵝》,全文圍繞白鵝的“高傲”來寫,《貓》全文就圍繞貓的“古怪”來寫;抓住“升華點”品讀,文章中總有一些段落是用來升華主題,集中突出中心的,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作者對于父母之愛深切感悟的話就是文章的升華點,是最具閱讀價值的。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閱讀教學,突破閱讀重、難點
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文本,利用多媒體輔助閱讀教學能夠更好地展示文章的重、難點,并利用視頻、圖片等直觀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加簡單迅速地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容。例如,在講《落花生》一文時,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針對父親說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進行重點研讀,并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再思考父親的話,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滲入文本中。當學生對教學重點有了一定的掌握,就可以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并讓學生自己嘗試利用這種寫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既突破文章的重、難點,又使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得到培養與提高。
參考文獻:
林玉蘭.生本理念下閱讀教學的指向[J].小學教學參考,2013(7).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