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
[摘要]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也應順應改革的潮流。在MOOC的熱潮中,新型教學模式和外語類日語專業課程建設相結合,是外語類院校進行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文章從MOOC與日語專業課程建設的實踐中,探討外語教學中引入慕課的必要性。
[關鍵詞]MOOC;教學模式;日語專業課;慕課
1前言
2011年年底,美國斯坦福大學三門計算機課程宣布對全球免費開放,注冊人數超過十萬。因此,2012年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掀起了“mooc”的熱潮。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譯為“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2013年,mooc(譯為慕課)這場教育風暴,開始席卷中國教育市場,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慕課平臺。
目前國內共有660所高校開設日語專業。據日本國際交流基金2013年7月份公布的結果顯示,中國約有105萬的日語學習者,躍居世界首位。目前的MOOC平臺或微課資源網站中,理工類相關課程較多,與日語教育相關的慕課課程數量為零,僅在國家開放大學五分鐘課程網中有9 個與發音相關的微課課件。因此,本論文以mooc和日語專業課程建設相結合,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角度來分析外語建設中引入mooc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利與弊。微課短小、碎片化、知識點集中等優勢使得它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現在,網上在線學習日語的平臺也數量不少,以各種培訓班為代表,入門級日語學習的相關微課也引人注目。但是,一旦在慕課平臺推出更為專業性強的專業日語、商務日語、筆譯口譯等特色的日語相關課程,可預見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2MOOC推廣的意義
MOOC是由若干個微課程組成,即在10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里,以視頻的形式,對課程內的某個知識點、難點或者是重點進行講解。由于是和傳統教學模式完全不同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因此,近年在各大高校教育界掀起了慕課的發展熱潮。
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MOOC的推廣及應用已勢不可當。老師講課、學生填鴨式的接受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變得日益增多,單純地依靠老師傳統的授課方法,阻礙了學生知識儲備的全面性發展。例如:大學日語及其他語種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的初期,尤其是零起點接觸日語的初期,對于未知的新語言仍然懷抱很大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一時期,僅僅只是憑借單純的讀課文、講解單詞以及語法,只能維持一時的興趣。伴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以及語法點單詞量的增多,學生的學習動力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的方式已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時,若將MOOC這種較為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步地引入課堂,在微課的設計制作中加入適當的課外常識,例如:新聞類、娛樂類等短小視頻。以此穿插在傳統的課堂上,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能夠多方位多角度地針對實際生活中跨文化交際的案例進行實例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生活中,MOOC的推廣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3MOOC在日語專業課程中的實踐
MOOC在日語專業課程中的實踐,筆者以日語專業低年級的基礎日語和高年級的日本文學選讀課程為例,試圖分析MOOC教學的優點和缺點。首先,基礎日語課程的內容,例如《綜合日語》第二冊十六課日本的正月。由于內容是較長的閱讀文,單詞詞匯量比較大,因此傳統課堂上單詞的講解可能就要花費45分鐘。微課課件制作的過程中,把圖片與相應的單詞結合,既有助于學生理解基礎上進行形象記憶,又能很大程度地節約時間。需要45分鐘解釋說明的單詞,實際花費15分鐘即可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與此同時,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接受圖片與單詞相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10分鐘以內進行快速記憶的準確率達到80%以上。
日本文學作品選讀,是針對高年級學生所開設的專業必修課程,一周共2個課時。傳統的教學方式為老師帶領學生閱讀日本代表性作家的經典作品,逐一進行翻譯和賞析,基本4個課時賞析一篇佳作。由于日本文學選讀課程只開設一個學期,一學期18個課時一共才能細致賞析4篇文章。但本科教學僅依靠4篇文章的閱讀,無法讓學生全面了解日本文學史。那么文學作品選讀課程的開設就沒有實際的價值。因此,自從筆者負責文學作品選讀這門課程以來,采取了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以小組發表的形式針對每一部作品的先行研究、作家概況、作品介紹、賞析等這幾個角度做出總結。課堂上以學生發表為主,教師只負責概述文學史,該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當下文壇的基本特征。以PPT課件展示為輔助,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學期結束后,每位同學對自己感興趣的文學作品進入深入分析,上交一份期末報告。這次教學改革,使得每位同學都參與到文學課的過程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學的積極性。筆者調查過其他教師文學課的課堂氣氛,高年級學生在文學課上的表現通常處于比較消極的狀態。老師講解,學生有的睡覺,有的在看日語考級的相關書籍,有的在玩手機等。文學課,如果不適當地做出調整,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進而會放棄聽課。因此,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結合多媒體課件,并適當地穿插文學作品改編的日文原版電影,更立體地建設新型翻轉課堂模式,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構建更完整的文學課教學新模式。
4MOOC在應用中面臨的困難
MOOC由5 個主要元素組成:教師,學習者,主題,學習材料和情境。從中可以提取出MOOC的兩個基本組成要素:物的要素(平臺與工具,課程信息,學習活動)和人的要素(課程教師,學習者,課程協調人)。因此,將MOOC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引入到傳統教學模式中,須要突破的難題主要是:①教師錄制微課或者視頻教案,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搜集種類繁多的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料。與此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將搜集到的資料轉化為網絡課程。②MOOC由于制作周期長,涉及人員較多,各所高校還沒有成立自己的微課制作部門。同時,具體到每一個專業的MOOC課程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③學生怎樣適應MOOC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怎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自學能力和提高學生適應快速做筆記的能力也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④很多學校在硬件配備方面已經具備一定的實行條件,但能否讓教師更為廣泛自由地使用多媒體工具,能協助教師完成微課的錄制,也是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
5實踐意義和預期效果
采用新型MOOC和傳統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方式,既順應了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潮流,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主研究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增強教師的綜合實力。對于學生而言,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學習者,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對于教師而言,可以促進同行業教師之間的交流,增加國內外教師的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作為高校教師,積極參與MOOC教學或學習,都是一個提升自己的好的機會。
從現行研究搜集到的中文文獻數量來看,并對照國內外MOOC 相關學術論文數量,國內MOOC 研究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順應應用技術性院校改革的潮流,形成系統的MOOC體系并進行全校范圍內的推廣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可以優先錄制基礎日語、商務日語,日漢翻譯等專業課程的小型微課,循序漸進地引入到傳統課堂中,并依據效果逐漸在各個小語種教學當中進行實際推廣應用。
即便如此,MOOC代替在某種程度上依然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尤其是針對大學零起點學習小語種的學生而言,雖然傳統的教學模式會受到一定的沖擊和挑戰,但只有將兩者有機的相互結合,才能使學生既能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又能夠對異國文化背景、語言習慣等各個方面做出更全面的了解,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為系統化、全面化。
參考文獻:
[1]崔小萍,宇聰.慕課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鄂州大學學報,2015(2).
[2]張文靜.基于大學日語教學的在線學習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14(5).
[3]孫輝欣.將微課引入到商務日語教學的研究[J].科教研究,2014(8).
[4]汪基德.MOOC熱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2014(9).
[5]胡杰輝,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