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雙學++袁忠大??


摘要:本文以行業標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公共實訓平臺、第三方評價體系、成果推廣應用等七個方面對高職新專業的開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相應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行業標準下高職新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一般思路與方案,為高職新專業建設與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行業標準;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5-0012-03
為了滿足民航行業對飛機維護及部件修理專業人才日益增長的需要,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在原有飛機機電設備、飛機電子設備和飛機結構修理專業的基礎上,創建了飛機部件修理新專業。從專業創辦至今,已有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筆者結合自身多年以來的教育教學、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以行業標準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公共實訓平臺、第三方評價體系、成果推廣應用等七個方面提出了高職新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以飛機部件修理為例)的一般方案和思路,旨在為高職新專業的開設與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 把握市場需求,找準專業定位,形成專業論證報告
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民航維修業的總體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型飛機維修工程企業(GAMECO、AMECO等)已開發了多種機型的飛機部件維修業務項目,對飛機進行深層次維修、翻修和改裝。這些企業急需飛機部件修理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民航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提出:必須加強機務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培養。
飛機部件修理主要包括航空器結構修理(STR)、起落架修理(LGR)、機械附件修理(MEC)、動力裝置修理(PWT)、電子附件修理(AVC)和電氣附件修理(ELC),屬于飛機維修工程的重要專業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培養合格的飛機部件修理專業技術人員,在提高部件的修理質量,降低維修成本乃至提高維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飛機部件修理屬深度維修,一般工藝流程為:分解、清洗、故檢、修理、裝配、測試。由于目前我國民航院校尚未開設此專業,國內飛機部件修理專業培訓非常匱乏,相關技術人員基本上是由飛機維修人員改行或由社會上其他行業直接招聘,對飛機部件修理的深層次知識掌握非常有限,難以勝任高度專業化的部件修理工作。維修企業只能以企業內部師傅帶徒弟、開辦短期專項培訓班的方式部分解決該類型人才短缺的現實問題。
通過調研南方航空公司各分公司維修廠、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等十幾家大型飛機維修企業,比較各用人單位對飛機維修類專業的用人需求和崗位素質要求,對50位飛機維修大類專業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飛機部件修理人才的需求進行分析和預測,并結合了飛機維修大類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對飛機部件修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準確的定位。
在充分調研、準確定位飛機部件修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對飛機部件修理專業開設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充分的分析和論證,形成“飛機部件修理”專業設置論證報告。
二、制定基于行業標準、工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飛機部件修理專業以中國民航法規《中國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6部ME專業)、《中國民用航空器維修基礎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定》(CCAR147部ME專業)的要求為依據,按照民航飛機維修技術領域的崗位能力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符合民航行業需求的“基于行業標準,面向大型企業的差異和定向為主要形式的訂單培養、安排學生旺季到企業實習和淡季在學校學習實訓的工學交替、畢業前到民航生產單位頂崗實習”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經過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三、制定基于行業標準的,專業特色鮮明、旨在培養學生高素質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
行業標準下高職新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飛機部件修理專業主要培養從事飛機機械、起落架、電子與電氣部件等的檢查、維護、修理的高技能應用人才。以中國民航CCAR66部和CCAR147部為課程建設的依據,借鑒美國FAR和歐洲JAR的民航國際行業標準,以民航飛機維修崗位能力培養和課程模塊建設為重點,開展飛機部件修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改革,對專業人才綜合能力進行分析與分解,與民航企業密切合作,完成《飛機構造》《飛行技術基礎》等15門優質專業課程建設。構建基于行業標準、民航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使現行的專業課程內容既完全符合民航飛機維修崗位的要求,又能充分體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按照民航飛機維修工程的需要,飛機部件修理專業的所有課程和內容均符合CCAR147部模塊的要求,并由專業顧問委員會成員和民航飛機維修領域的專家進行鑒定和評審。同時通過對國內各航空公司維修基地、各機場公司飛機維修崗位群的充分調研,借鑒了加拿大卡納多航空學院、臺灣中華職業技術學院等優秀職業院校飛機部件修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最終形成了本專業課程體系(圖2所示)。
四、提升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的業務技能
通過資源共享,提升教師的業務技能,培養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以“內培外引”的方式,培養好、建設好原有的專業教學團隊,全方位、多渠道地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形成了一支校企共建“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
五、推進校企共享型公共實訓平臺的建設
通過校企合作,推進校企共享型公共實訓平臺的建設,推進產學研的不斷發展。基于行業標準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實現產學、工學緊密合作,獲得行業、企業支持,將產學合作、工學結合落到實處的根本保證。通過產學合作、跨地區合作、國際合作,形成集團優勢、互惠互利、共謀發展,這是提高辦學水平的必由之路。
依據行業協會和行業職能部門制定的規章和標準,深入挖掘行業企業所需的核心職業能力,將行業企業的核心能力要求融入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有利于課程體系的改革,同時有效地對接了崗位群,提供企業滿意的優秀人才;企業為學生提供生產實習崗位和專業實訓條件,又滿足了企業的用人需要,實現校企“互惠”。基于行業標準的實驗、實訓條件建設為行業高職院校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校內仿真的和校外真實的實踐教學環境,推進校企共享型公共實訓平臺的建設。
六、建立并健全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
建立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學生及其家長、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并將其作為一項課題進行長期的研究。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畢業生在崗表現、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作為衡量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逐步形成以學校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為引導、社會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七、注重教育與教學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學院與南方航空公司簽署了協議,聯合成立了中國南方航空機務在職人員培訓基地,專業教師在航空器機械維修人員技術培訓、生產技術工人培訓及教師培訓、學生實習等項目上開展全面合作。學院的執照培訓在全國民航系統有良好的聲譽,教學嚴格、考試規范、通過率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飛機部件修理專業部分教師同時也是中國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基礎部分考試的考官,多次到國內同類院校進行考試任務,深得同類院校和民航企業的認可。
借助本專業的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和教學成果,學院與新疆職業大學、西藏民航管理局等單位合作,開設飛機部件修理(新疆班)、飛機部件修理(西藏班)。通過合作,將本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取得的成果在民航人才培養上廣泛地推廣和應用。
本專業的優質核心課程,如《飛機構造》《飛機起落架部件修理》《飛機系統與附件》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網絡課程建設,對社會開放,為民航系統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優質、快捷、方便的學習平臺,同時,也將本專業的教育教學成果廣泛地推廣和應用。
行業標準是高職新專業建設中的重要參考依據,既是專業建設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在行業標準下,從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公共實訓平臺、第三方評價體系、成果推廣應用等七個方面進行專業建設,使得專業特點更加鮮明,課程體系更具針對性,專業更能適應行業的發展與需要,為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提供了可能,同時也為同類院校高職新專業的開設和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吳萬敏,姚琳莉.論行業高職院校基于行業標準的高級能人才培養模式之必要性[J].高教探索,2010(6):108-110.
[2]田巨,符雙學,張建榮.民航機務維修人才的培養與培訓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2(1):8-10.
[3]符雙學,陸軼.淺談高職專業的特色建設與思路[J].內江科技,2015(11):102-125.
責任編輯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