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六勝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合格的勞動者。教師的教學要緊緊圍繞這一目的而展開。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033-01
幾天前,收到以前教過的一名學生的信。學生在信中問我:“老師,我很困惑,畢業幾年了,我總找不到事做。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會做什么?我該怎么辦?”面對學生的困惑,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為學生,發出這樣的詰問——“不知道能做什么,會做什么,怎么辦?”作為教師,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問一下自己:在我們的教師生涯中,我們教會了學生什么?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是的,我們是老師。可我們到底教會了學生什么?我們認真備課,在課堂上眉飛色舞地將先賢們創造的知識演繹得精彩無比。我們用心將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因為教學的突出,我們獲得了無數的贊譽和榮譽。我們按教學大綱要求認真備課,也是按大綱要求落實好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我們也曾經教出了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
可今天,面對學生的問題,我竟然無言以對!
我們教育學生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夠承擔起歷史的責任,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并在對國家的貢獻中,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可現在,學生連生存的可能都沒有,又怎能為國家效力,實現人生價值?
看來,我們再也不能滿足徜徉于知識的海洋;我們再也不能只盯著升學率了;在推行素質教育,提倡與人為本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再也不能僅僅只做知識的傳播者了。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堅持與人為本已是我們教育的當務之急。我們培養的學生,都應該各具專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的人。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針對這個問題,淺談以下幾點:
一、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方法。我們要用智慧來完成教育,用愛心來傳播知識,用技術來提升方法,用研究來促進開放,用包容來構建師生和諧。教師只有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更好的指導教學實踐。也才能更好地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
二、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多地應該關注學生技能的培養——學習知識的技能、應用知識的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知識遷移的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的技能、創新的技能等。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僅關注知識的落實,還要了解所要教授的學生。即備課時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堅持與人為本。要改變老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增強學生的技能。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學中不能一刀切,教學目標也不能整齊劃一,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
三、教育要更多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不能為教而教。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我們實踐的能力,更好地做事,即理論指導實踐。教師要從生活中,從社會實際中去探尋教育的意義,讓自己教授的每一個知識,都能即時地產生作用,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的適用性。有用和會用才是教學的真諦!
四、注重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和生存的能力。當今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知識更新快,社會競爭激烈。而我們面對的學生大多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對社會了解不夠,缺乏參與競爭的意識。作為教師,就要營造環境,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生存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教育要從教室擴展到生活甚而擴展到社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早已成為歷史。一個具有社會性的個體——人,怎么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呢?我們的學生,不僅要讀書,而且要關心國家大事,要把自己的學習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的發展相統一,才能最終實現抱效國家的人生抱負。
五、培養學生獨立、客觀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的老師在教學中,總是力求深刻地理解知識,并將自己的理解也一并傳授給學生,往往追求教學的完美,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這種教育方式極被推崇。學生接受的東西是書本和老師的思維,只要消化就行。但老師力求精細反而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不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切記:我們不是學生問題的解決者,而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助手!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并將問題留給學生。我們可以為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但不是替他們解決問題。在現實中,我們有很多教師以為,如果學生有問題提出來,就應該盡善盡美地替他們解決,否則,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給學生留下這個老師水平很一般的不良印象。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所發現的問題,他的學習積極性反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六、培養學生實踐的能力。我們很多人也講實踐,但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了學生多少實踐的機會?我認為:實踐應該包括知識與技能的實踐、情感體會、社會實踐等。作為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給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我們可以提供課題甚至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課題,我們只需提供必要的幫助或實踐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參與實踐和有機會實踐即可。
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正所謂“學海無涯”。很多知識是靠學生自己獲得的。不具備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們很難想象,我們的學生會成為知識淵博、能力超群的人。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們不能在教知識的同時,抹殺學生好奇的天性,壓抑學生的創造性。我們要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知識的奧妙。
總之,素質教育的要求,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怎樣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