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生活化教學模式在近些年的發展十分迅速,給小學數學教學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教學活動生活化,往往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本文針對小學數學當前教學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然后闡述了生活化教學對于小學數學的重要意義,最后提出了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21-01
小學生在身心發育上還存在不成熟的問題,極其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和影響,教學環境的好壞對教學成果的作用是極其明顯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加強對教學的重視,明確生活化教學能夠實現的效果,通過科學合理的途徑進行生活化課堂的構建,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就當前的實際情況說來,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現狀并不是很好,其存在不少問題,對小學生接受掌握數學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具體說來,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在教學活動中是十分常見的,甚至可以說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規律。但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目標之一就是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兩極分化的現象是不被允許的,需要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進創新,以逐步消除兩極分化對小學數學教學產生的影響。
2、學生課堂參與度低下。課堂參與度主要是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的程度,其主要構成因素包括了注意力、集中力、思考力等,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就是要跟隨教師的思維展開問題的思考和知識的理解。目前學生的整體參與度較低,這是因為小學生在注意力和集中力方面還存在缺陷。
3、師生交互程度不高。師生交互是教學互動中的重要環節,只有實現高效的師生交互,才能讓師生之間彼此增進了解,從而推動教學活動的進步。但是,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生不理解教師的思維,導致教學活動存在隔閡。
二、教學生活化對小學數學的意義
實現生活化的教學,可以從三個方面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發展和進步。首先,生活化的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參與度。通過生活化的教學素材以及生活化的教學途徑,可以牢牢吸引住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能夠通過生活化的素材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水平。其次,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擺脫了傳統教學方式對課堂形式的桎梏,通過更加新穎靈活的模式對書本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和展示,學生在生活化的模式下接受知識,并且和教師形成深層次交互。最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縮小兩極分化。兩極分化的存在不僅是教學活動不足的表現,更會使得班級的學習氛圍被破壞,不利于班級整體的進步發展。而生活化的教學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加深學生彼此了解,從而促進互幫互助之風的形成,以此達成共同進步,縮減兩極分化的問題。
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策略
1、構建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生活化,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構建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通過生活化的手段對教學內容展開重新構建,可以借用一些學生更加喜聞樂見的元素對數學知識進行滲透與融合,以此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在進行生活化構建時,首先需要對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了解,這可以通過書面調查和日常觀察兩種手段進行。通過調查學生的興趣特點,教師就可以確定教學內容生活化構建的基本方向。其次,找準教學內容于生活素材的契合點。要用生活素材來展現數學知識,必須找準契合點,確保生活素材能夠切實反映出書本內容。最后,要對生活素材展開精心編排,精簡增刪,使其能夠適合用于教學。
比如,在教學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小學生喜愛的《熊出沒》這部動畫片進行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構建。熊出沒的主人公光頭強是林場的伐木工,熊大和熊二要保護森林。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現有一小塊林地,其中有54棵樹,光頭強砍掉了12棵,但是熊大搶走了5棵,請問光頭強有多少棵樹,林地還剩多少棵樹?若是光頭強繼續砍掉了12棵,但是熊二又搶走6棵,請問光頭強有多少棵樹,林地還剩多少棵?這樣一個問題就可以吸引學生興趣,積極參與課堂。
2、利用生活手段進行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環節,但是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深入說來,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但是,小學生處于認識階段的初級水平,對許多事物的認知都存在局限性。所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進行教學,比如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在教學圖形認識的時候,教師若是直接提出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概念,學生可能一時無法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展示一些生活實物,讓學生對這些圖形概念形成直觀的認識。比如,可以展示一個碗,讓學生說出碗口的形狀;可以拿出一個魔方,讓學生說出魔方一個表面的形狀;可以拿起數學課本,讓學生說出封面的形狀。通過生活實物展示,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其中的數學知識。
3、利用生活素材充實課堂內容。小學數學教學若是局限在書本之中,那么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實踐能力都會形成影響。因此,可以利用生活素材充實課堂內容,在書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生活素材實現縱向和橫向的拓展教學,讓學生見識到更多的數學內容。比如,在教學加減法的時候,在完成加減法運算規律和課本例題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活素材,對課堂進行豐富拓展。像外出旅游的開銷、一個月網購的花費等等,都可以作為拓展課堂的生活素材。不僅如此,好可以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景對課堂進行拓展。例如可以創設一個班級大掃除購買清潔用品的生活案例,讓學生通過購買拖把、掃把、抹布等實際生活情景,對加減法的相關知識靈活應用。
參考文獻:
[1] 謝根發.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應用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09:27-28.
[2] 高召琴.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J].求知導刊,2015,21:104.
[3] 吳欣欣.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