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
摘 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除了啟發學生懂得朗讀技巧的具體內容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啟發學生學習掌握朗讀的技能,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朗讀技巧訓練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朗讀;興趣;記憶;背誦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86-01
在農村初中學校,從七年級下學期開始,學生英語成績兩極分化現象非常明顯。之所以“負極”人數眾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學生不重視朗讀訓練,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如果要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具備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完成《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任務,筆者認為,在農村初中學校,朗讀訓練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朗讀氛圍,激發語言感悟能力
有效利用課外英語讀物,將朗讀訓練和泛讀訓練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我經常推薦《英語畫刊》、《英語周報》、《英語輔導報》及各種英語故事讀本給學生,讓他們在課余時間閱讀、思考、寫讀書心得。還可提供一些英語閱讀及學習的網站,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聽文章誦讀并跟讀以提高英語朗讀能力。在英語活動課上,讓每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有講故事、唱英語歌、做英語游戲、演英語小品等形式。這樣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和交際相結合,有助于學生體驗學有所成,學有所用。這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豐富了學生的第二課堂;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二、強調漢英語音、節奏之差異
大多數學學生開始學英語時,已基本上掌握了漢語口語,形成了一套牢固的漢語語音、語調習慣。這影響了英語交際的成功進行。漢語是一種聲調語言,字的每個音節都有特定的聲調,而且聲調起著區別和改變詞義的重要作用。然而英語是語調語言,沒有固定的詞調。詞中音節聲調高低沒有區別詞義的作用,它們要服從全句的語調。例如,kite這個詞,隨便你念成平調、升調、升降調、降升調或降調,它的意思不會改變,依舊是“風箏”,不會變成別的東西。
節奏指語句中各音節的輕重、長短和快慢之間的關系。包括重音、時間和連續。英語講究輕重音節的搭配。例如,“Im′sorry Im′ late.”而漢語則講究各種字調的搭配。英語多音節詞或語句,總是以重音為骨干,以輕音為陪襯,而重音與輕音又是交替出現的。如果一句話中出現了幾個重音,那么各個重音之間的時間間隔要大致保持相等。為了保持這種時間間隔的相等,說話或朗讀時,就得采用各種方法來調整。首先,要注意各個音節之間的輕音節數目。輕音節少就可以念得慢點,輕音節多就必須念得快些。如:Its′ half past′one. Its a′ quarter e′leven.
第一句話有4個音節,第二句話有8個音節。但因為這兩句話都各有兩個重音,按照英語的發音規則,說這兩句話所占用的時間是基本上相等的,每句話各占兩拍。學生對英語語音這一重要特點較難掌握。他們受漢語語言節奏的影響,讀英語時,每個音節發音長短一致,每個詞都清清楚楚地念出來。因而,朗讀和說話都不大像英語。本族主為英語的人有時甚至會認為這種說話方式非常生硬、沒有禮貌。其次,要注意連讀。連讀是指在一個意群中,前一個詞以輔音結尾,后一個詞以元音開頭,講話時,講話人會從一個詞滑向另一個詞。最后,要注意漢英重讀的差異。例如他們會把“Im a′teacher” 讀成“I′am′a′teacher”。為了使學生將英語盡量說得具有洋味,不再說母音濃重的Chinglish。應當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調習慣和英語語言的節奏感。
三、講究領讀技巧
領讀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奠基石。如果只是機械地領讀,教師勞累,學生疲倦,收效甚微,而且整個課堂也沒有活力。教師在領讀句子時要講究領讀方法。
(1)在領讀短句時,開始幾遍可以放慢速度,待學生初步熟悉后,可突然加速,增加學生跟讀難度,用不同的語調同讀一句子,表示不同的情感和語氣,如升調、降調,使整個課堂氣氛充滿生機與活力。
(2)領讀長句時,化整為零,集零為整。將一個長句分為若干個意群,該停頓的地方停頓,待各意群讀熟了以后再讀整個句子。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興趣,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興趣,引發樂趣,肯磨嘴皮,肯下功夫,并能說出流利的“英文”,喜歡說“洋話”四、拓寬朗讀渠道
四、加強課堂朗讀訓練
語言運用是一種技能,從某種意義上說,技能是一種本領體現,而任何技能是通過反復的實踐養成的,所以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開展多樣的朗讀活動,是提高他們朗讀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徑。根據朗讀的意義與實施手段可分為課堂朗讀及課后朗讀。課堂朗讀可分為:
1、演示性朗讀。這是教師語言藝術的充分體現,教師從抑揚頓挫的語調、快慢適中的語速,板眼分明的節奏讀給學生聽,并要求學生認真模仿,體會到“語音”的藝術性。
2、實踐性朗讀。這是學生的學習、模仿過程,是學生單獨進行訓練,達到鞏固、效仿和流暢為練習的目的;也可以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讀,教師聽后指點,或者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3、檢測性朗讀。這是教學的檢查過程,是師生情感的再交流過程,這種朗讀是學生讀、教師聽,可在課堂上進行也可在課后進行。如果條件有可能的話,可以采用事前錄音的方法,這樣學生可以聽到自己的朗讀錄音,更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
教師除了授課中的朗讀指導活動之外,課外還可以通過組織故事會、演講會、專題辯論會、詩歌朗誦會、課本劇等多種活動來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訓練,讓他們有直接的感受。再通過師生適當的評價會、建議會等,來全面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努力調整自我朗讀狀態。這樣,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必能獲得意外的收獲。
朗讀是連接閱讀和口語的主要樞紐,流暢的朗讀有助于培養閱讀的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英語朗讀訓練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新課改下的農村英語教師要從中種英語教學法當中汲取營養,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切實對農村初中階段尤其是初學者的英語朗讀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使之既千姿百態,又有規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