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芳娣
臍帶繞頸對胎兒和分娩方式的影響研究
成芳娣
目的 調查臍帶繞頸對胎兒以及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方法 選擇32例臍帶繞頸病例,將其作為實驗組,同時選擇32例正常病例,將其作為對照組,比較2組患者的分娩方式,同時比較胎兒、新生兒狀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自然分娩例數為7例,對照組為19例;實驗組患者剖宮產例數為
16例,對照組為3例;實驗組有13例胎兒宮內窘迫病例,對照組有1例;實驗組有9例新生兒窒息病例,對照組有2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繞頸1周新生兒窒息評分為(6.01±2.35)分,顯著高于繞頸2周和繞頸3周的新生兒,3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臍帶繞頸會增加胎兒窒息率,臨床中要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手術。
臍帶繞頸;分娩方式;影響
臍帶是維系胎兒生命的主要通道,不僅為胎兒提供發育的營養,同時能夠與母體交換物資,為胎兒提供生存的必須保障。臍帶繞頸是常見的并發癥,臍帶繞頸會阻礙臍帶血運。無論是陰道分娩還是剖宮產,主要目的是提高圍產期質量,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產生,為了有效控制不良現象的產生,應做好防護處理。對于臍帶繞頸的胎兒來說,臍帶纏繞程度、臍帶纏繞時間都對胎兒的結局有著不同的影響。輕者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嚴重時還會導致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引發死胎、新生兒死亡等狀況發生。本研究選擇了32例臍帶繞頸病例,對臍帶繞頸對胎兒以及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進行調查,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32例臍帶繞頸病例,將其作為實驗組,同時選擇32例正常病例,將其作為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32.5±5.4)歲,平均孕周(38.2±0.9)周,臍帶繞頸1周的11例,繞頸2周的17例,繞頸3周的4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1.0±5.8)歲,平均孕周(39.1±0.5)周,產婦產檢結果正常,無妊娠并發癥存在;2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產婦入院后均進行B超檢查,檢測胎心,根據胎兒狀況、產婦臨床表現、家屬意愿以及醫師綜合評估,為產婦選擇合理的分娩方式,整個過程中,要對胎兒、產婦的情況進行密切監視,保證胎兒、產婦生命安全。
1.3 觀察指標 對胎兒功能窘迫情況進行調查,同時新生兒窒息情況進行調查,最后調查產婦分娩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剖宮產、產鉗助產等方式。
1.4 評價指標 胎兒宮內窘迫:胎兒監測發現變異減速頻繁、晚期減速且存在羊水糞便污染狀況。新生兒窒息采用Apgar評分進行評價:7分以上為無窒息表現;4~7分為輕度窒息,3~0分為重度窒息表現。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分娩方式 2組自然分娩例數、剖宮產例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產鉗助產分娩例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分娩方式比較(n)
2.2 2組胎兒、新生兒情況比較 2組有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胎兒、新生兒情況(n)
2.3 臍帶繞頸不同時間新生兒窒息評分比較 繞頸1周新生兒窒息評分為(6.01±2.35)分,顯著高于繞頸2周和繞頸3周的新生兒,3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臍帶繞頸不同時間新生兒窒息評分比較(x±s)
臍帶繞頸是產科臨床中常見的并發癥,在分娩人群中的發病率為25%~30%。臍帶繞頸是臍帶纏繞最常見的種類,也是最危險的種類,約占臍帶纏繞的80%[1]。
3.1 臍帶繞頸的原因 臍帶繞頸的發生原因較多,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臍帶過長、孕婦羊水偏多、臍帶、胎兒的運動范圍較大,增加臍帶繞頸的幾率,胎兒胎動過于頻繁等等。臍帶繞頸嚴重影響胎兒、新生兒安全和健康,目前臨床中主要采用B超進行診斷,B超在本病中的診斷率非常高,因此使用率也非常高[2]。臍帶的正常長度在30~100cm之間,如果其長度少于30cm,則臍帶過段;反之則過長。如果在生產中,經產婦腹肌松弛,胎兒頭部無法快速入盆,胎兒在大范圍內活動,也容易出現臍帶繞頸。膝胸臥位的孕婦胎兒出現臍帶繞頸比較多。針對臍帶比較長的孕婦,臍帶繞頸出現后,其長度相對減少,臍帶打結和脫垂的可能性下降。一些研究學者認為臍帶繞頸是胎兒在母體內適應自我調節的體現,而臍帶越長,繞頸的周數也越多,一般情況下,繞頸1~2周比較多,3周以上者較少[3-4]。
3.2 臍帶繞頸對圍產兒的影響 產婦妊娠期臍帶繞頸比較松弛,大多數不會對血液循環造成影響,對胎兒的危害較小。臍帶繞頸的主要危害體現在產程進行中,胎兒頭部下降,而纏繞的臍帶會越纏越緊,臍血管受到壓迫擠壓,導致臍動脈血流受阻、胎兒頸靜脈受壓,由此胎兒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胎兒會在宮內出現窘迫甚至死胎。經過相關數據分析,臍帶繞頸周數與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概率以及新生兒窒息的產生數量成正比。在產婦妊娠晚期,胎兒胎頭下降也會更加明顯,胎兒胎心也會出現變異性減速、胎心減慢程度非常大。在本院的調查結果中顯示:繞頸1周新生兒窒息評分為(6.01±2.35)分,顯著高于繞頸2周和繞頸3周的新生兒,3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院的結果進一步說明了,臍帶繞頸時間與新生兒結局有著明顯的相關性。
3.3 臍帶繞頸的處理 在B超檢查和診斷中,醫護人員應重點關注胎兒的宮內情況,然后做好胎動的次數測量。但因為臍帶繞頸后,胎兒在妊娠期很少會出現危險,所以診斷結果雖然確定,但不能急于結束分娩。臨產后,應重點關注產程,并在胎心監護下了解先露下降情況。經過臨床分析發現,臍帶繞頸1周的孕婦與無臍繞頸的孕婦在陰道分娩中,胎兒的窘迫產生率與新生兒窒息率的出現并沒有較大區別。臍帶繞頸2周的孕婦在待產過程中,其胎兒的窘迫產生率與新生兒窒息率有所增加。所以在B超診斷中,應對臍帶繞頸2周的產婦密切關注,并在胎心監護下進行試產。
臍帶繞頸的胎兒,分娩方式也會受到影響。臍帶繞頸會導致臍帶長度變短,在分娩過程中,臍帶會受到牽拉,導致血液循環受阻,使臍帶無法為胎兒提供氧氣和血液,進而導致胎頭入盆緩慢,產程受阻,必要時需要進行剖宮產[5]。如果在第一產程中,胎兒在宮內窘迫或是產程進展緩慢,甚至出現滯產時,要及時換為剖宮產。如果第二產程出現胎兒宮內窘迫,那么應及時判斷胎先露的高低、頭盆情況、產力等。如果在短期內,胎兒無法從陰道成功分娩,那么應及時換為剖宮產,剖宮產向上托取胎頭,降低臍帶進一步拉伸的可能性,避免胎兒缺氧。雖然臍帶繞頸中,胎兒在宮內已出現窘迫現象,但若能立即手術取出胎兒,減少其缺氧時間,就不會導致新生兒窒息。如果胎兒缺氧時間過長,胎兒儲備消耗過多,會出現新生兒窒息或是死亡現象。
若先露低,產力好,頭盆不稱,能夠在短期內自然分娩,可以行陰道助產或是腹部按壓的方式,將胎兒取出。在分娩過程中,當胎兒娩出后,如果臍帶繞頸過緊,應用止血鉗鉗夾臍帶,剪短并迅速娩出胎兒,避免缺氧時間過長。臍帶繞頸的產婦在陰道試產中,應重點關注羊水性狀,在進入產程活躍期時,可行人工破膜術觀察羊水狀況,若羊水Ⅲ度混濁應盡快結束分娩,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產生幾率。如果羊水為Ⅰ度和Ⅱ度混濁時,應在胎心監護下觀察產程,如果胎兒出現窘迫,應快速結束分娩[6]。
胎兒臍帶繞頸是當前產科剖宮產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情況下,臨產后高危因素增加,例如羊水Ⅲ度混濁、胎心監護異常等,應在產前診斷臍帶繞頸產婦,特別是臍帶繞頸2~3周的產婦,帶繞頸的產婦多存在臍帶過長,因此可指導其進行試產,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7]。臨產前,產科醫師常規想孕婦及其家屬膠帶臍帶繞頸可能對胎兒造成的傷害,對于臍帶繞頸的胎兒來說,臍帶纏繞程度、臍帶纏繞時間都對胎兒的結局有著不同的影響,纏繞越緊、時間越長,胎兒、新生兒發生窒息、甚至死胎、新生兒死亡的幾率也就越高。這種情況下孕婦及家屬對陰道分娩的顧慮增加,有的直接選取剖宮產分娩[8]。
在本院的調查中顯示:實驗組患者自然分娩例數為7例,對照組為19例;實驗組患者剖宮產例數為16例,對照組為3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產鉗助產分娩例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此結果說明,臍帶繞頸會影響胎兒的分娩方式。此外,在調查中發現,實驗組新生兒窒息、胎兒功能窘迫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而說明,臍帶繞頸也會對胎兒、新生兒的結局產生不良影響。
總的來說,在產婦妊娠晚期,胎兒胎頭下降也會更加明顯,胎兒胎心也會出現變異性減速、胎心減慢程度非常大。臍帶繞頸的胎兒,分娩方式也會受到影響。無論是陰道分娩還是剖宮產,主要目的是提高圍產期質量,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產生[9]。臍帶繞頸會對胎兒、新生兒的結局帶來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對胎兒的分娩方式產生影響,臨床中要盡早對患者進行診斷,根據產婦、胎兒具體情況選擇分娩方式,頭位妊娠的孕婦合并臍帶繞頸,主要鼓勵其進行陰道試產,加強產程監護,從而提升產科質量,降低圍產兒死亡率,保證胎兒、產婦的安全。
[1] 王阿婷,李小會,郭君麗,等.專人陪護和心理疏導對胎兒臍帶繞頸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2):119-120.
[2] 楊勉.臍帶繞頸對分娩及胎兒影響的臨床分析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2):241-242.
[3] 胡玲,胡健蓉,徐鳳儀,等.臍帶繞頸對分娩方式及圍生兒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1,32(16):3189-3190.
[4] 楊小娟,高翠萍.胎兒臍繞頸218例分娩方式及圍生兒結局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3,3(6):669.
[5] 周小玲,趙倩.臨產后臍帶繞頸的風險管理及效果評價[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4):1561.
[6] 李樹娟.臍帶繞頸對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26):137.
[7] 肖相云,李氏天.臍帶繞頸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窒息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2(30):4828-4829.
[8] 王小艷,高健.臍帶繞頸對分娩方式及圍生兒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3):584-586.
[9] 楊蓓蕾.臍帶繞頸胎兒的分娩方式對圍產兒預后的影響探討[J].河北醫學,2014(2):322-32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 uences of cord around the neck on the fetus and mode of delivery. Methods 32 cases of cord around the neck cases were set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nother 32 normal cases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livery mod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s well as the fetal and neonatal health.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ere 7 cases of natural childbirth, and 1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16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13 cases of fetal distre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9 case of asphyxi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 The asphyxia score around the neck one week was (6.01±2.35) points,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e scores around the neck two or three weeks, with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among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rd around the neck increases the rate of fetal asphyxia, the clinical need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surgery.
Cord around the neck; Mode of delivery; Infl uence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9.016
甘肅 741000 天水市婦幼保健院產科 (成芳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