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生 宋天舒
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遠期療效與安全性隨訪評價
田春生 宋天舒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時使用利培酮后的遠期療效和用藥安全性。方法 收集精神分裂癥患者共58例,所有患者使用利培酮進行治療,并對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將治療前的生活質量評分作為對照組,將治療后的相關數據作為觀察組,并通過隨訪評估藥物使用的安全性。結果 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主要的不良反應包括了體質量增加和錐體外系反應。結論 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利培酮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遠期療效佳,且用藥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精神分裂癥;利培酮;遠期療效;安全性
精神分裂癥屬于重性精神病,目前病因未明,臨床表現涉及了思維、感覺、知覺、行為以及情感等障礙,通常在青壯年人群中緩慢起病或亞急性起病[1]。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殺率大約為11.7%,因此必須對患者進行積極的治療和干預[2-3]。此外,精神分裂癥還具有高復發率和高致殘率,而且在治療中患者的病情會出現不穩定的波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4]。在本次研究中,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了利培酮進行治療,旨在研究該藥物的遠期療效和用藥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齡
21~57歲,平均年齡(34.2±10.8)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2±1.9)年;精神分裂量表的總評分60~92分,平均評分(81.3±6.3)分。
1.2 方法 患者均口服利培酮進行治療,初始劑量為每天2 mg,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酌情加減,但每天的最高劑量應<6 mg。治療時間為3個月。將患者治療前的生活質量評分作為對照組,將治療后的相關數據作為觀察組。
1.3 評價指標 對患者進行為期2年的跟蹤隨訪,將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統計和對比。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GQOL-74量表進行評估,內容包括了患者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共4個維度,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 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和觀察發現,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患者主要的不良反應為體質量增加7例(12.1%),錐體外系反應22例(37.9%)。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例數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對照組5849.3±7.146.9±6.748.3±6.849.3±7.2觀察組5858.1±8.657.2±7.559.5±8.454.9±7.6
精神分裂癥由于具有病情逐漸加重和病程不斷進展等特點,因此患者必須反復地住院進行治療。雖然在癥狀的控制上藥物能夠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大部分患者的癥狀在得到緩解之后,其生活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都受到了損傷甚至喪失[6]。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主要是通過阻斷患者中腦邊緣通路和腦皮質中的多巴胺受體,改善患者的幻覺、妄想、行為紊亂等陽性癥狀,但是部分抑郁、退縮等陰性癥狀卻沒有得到有效干預和改善,甚至可能導致陰性癥狀的進一步惡化,從而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出現損傷[7]。
在本次研究中,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了利培酮進行治療,研究的結果證實,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利培酮是單胺能拮抗劑,能夠通過對5-HT2受體和D2受體聯合拮抗效應發揮出抗精神疾病的效果,從而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和陽性癥狀,并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同時患者的情感癥狀也得到了顯著改善[5]。患者用藥后發生的不良反應主要為體質量增加和錐體外系反應,但均較為輕微,通常患者可耐受,或者經過處理后不良反應消失或減輕。此外有個別患者出現了血壓改變或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因此提示患者在用藥期間應定時監測血壓、血象和心電圖,從而能夠對患者產生的不適進行及時處理或者暫停用藥。
綜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利培酮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遠期療效佳,且用藥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1] 盧桂華,王世鍇,周虎江,等.長效利培酮微球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遠期療效研究[J].海峽藥學,2010,22(9):89-92.
[2] 張瑞霞,宋惠芬,辛剛,等.利培酮維持治療精神分裂癥4年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上半月),2011,19(11):455,457.
[3] 田國強,秦國興,胡紹林,等.利培酮維持治療精神分裂癥3年療效觀察[J].上海精神醫學,2012,18(1):36-38.
[4] 楊貴剛,譚云龍,楊甫德,等.利培酮治療對急性未服藥精神分裂癥患者P50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4):265-269.
[5] 劉林晶,劉家洪,唐偉,等.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 38(4):249-252.
[6] 王芳,宓為峰,盧天蘭,等.肥胖相關基因rs9939609多態性與利培酮4周治療所致體質量增加的關聯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 27(2):157-160.
[7] 程進博,笈彤宇,王巖,等.利培酮聯合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分裂癥殘留型癥狀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5,26(5):782-784.
[8] 劉建君,孫菊水,沈鑫華,等.利培酮和奎硫平治療對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殖激素和骨密度及體質量的影響[J].中華精神科雜志, 2014,47(5):288-2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115
遼寧 110168 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 (田春生) 110032 沈陽市兒童醫院(宋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