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柯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商業銀行的主要經營利潤已經從傳統依靠存、貸款利差收入,逐步向收入多元化方向轉變,金融創新是商業銀行提升競爭實力關鍵,越來越受到經濟領域與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本文首先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現狀進行了概述,詳細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途徑建議,旨在提高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能力。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對策研究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向外開放,經濟與世界接軌后,金融行業面臨的挑戰十分嚴峻,國內外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勢在必行。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有待提高,需要商業銀行不斷研究對策才能推動金融產品創新的發展。因此需要不斷創新才能緊跟時代的發展,才能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核心地位。
一、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現狀
現階段在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方面,已經實現了對四大商業銀行的經濟體制改造,即股份制改造。逐步形成了包含中央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金融租賃公司以及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等具有多元化的所有制商業銀行金融機構,并且在經營體制方面逐漸得到完善。我國金融市場正在穩步中發展,形成了短期政府債券、商業票據和同業拆借的貨幣市場,建立起了銀行與銀行間外匯批發市場、銀行與企業間外匯零售市場以及中央銀行與外匯指定銀行間公開操作市場相結合的外匯統一市場。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在金融業務與管理中加大了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頻率,逐步實現了管理辦公自動化、信息業務網絡化,提升了金融業務的發展速度。由于外資銀行的介入,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和創新項目的數量逐漸增加,并且服務功能也呈現出了多元化趨勢。在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在創新發展中取得了累累碩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 在我國銀行整體業務規模中比例較小
當前,商業銀行的金融業務與金融產品依然還是局限在信用卡、消費信貸、代理業務以及個人電子匯兌等方面,而在金融衍生品、銀行投資等方面的創新產品較少。現在已經開通運行的銀行業務發展水平還不高,規模也較小,在我國銀行整體發展業務中的所占比例較小,阻礙了資本優化發展,弱化了資本作用,很難形成規模效應。
(二) 金融創新目的不夠明確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商業銀行金融進行改造與創新,仍然與經濟利潤密不可分,主要目的是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獲取更多的資源,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從而增加利潤。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商業銀行對于創新的概念與目的理解不夠透徹,因而導致創新動機出現偏差,沒有對金融市場的發展情況進行仔細分析,同時也沒有結合自身發展情形,盲目搶占市場,影響了贏利能力。而且,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方面,還依然擺脫不掉政府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政府的干預,因而在金融創新方面還體現出了行政特點。
(三) 金融創新缺乏特色
普遍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上缺乏特色,不利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優勢。我國大部分的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上基本都采用引進式的創新方法,借鑒四方商業銀行已經創新后的金融產品和業務,沒有考慮到我國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獨立研發出具有原始特色的金融產品與業務,因而,在金融創新方面缺乏新穎性和獨特性。
二、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 創新金融產品的風險意識較差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的創新方面缺乏有效的風險約束機制,創新的金融產品不僅要帶來經濟利益,還要能夠有效的規避風險。現在我國商業銀行創新的金融產品對風險防控把握的不到位,金融產品的創新與制定的制度規范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往往是金融產品已經上市,而制度規范還沒有制定完善,這樣對金融產品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隱患,不利于金融產品的發展。
(二) 金融產品的創新速度較慢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大多數的金融產品都是在西方國家的金融產品的基礎上加以改造的,從整體來看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發展的還是相對較慢。雖然由于政策的開放我國商業銀行在中間類金融產品創新上也有一些進步,但是整體還是處在較初級的階段,國外市場早已普遍應用了電子化技術產品,我國還在不斷探索。此外我國還是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產品,在創新方面仍需努力。
(三) 金融產品的創新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西方的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已經相對比較完善,西方商業銀行注重全方面的創新,對資產類的、負債類的、中間業務等全方面創新金融產品,這樣既能改善銀行資產與負債的結構還能增加銀行的收益。而我國金融產品創新的體系就相對較差,只重視了負債類忽視了資產類,即使在創新的資產類金融產品中還是缺乏收益高風險低的產品。而且在我國商業銀行中創新的產品占銀行整體業務的份額較少,無法發揮改善資產與負債結構的作用,更是缺乏規模性。此外我國商業銀行創新的金融產品只是側重了某一方面,無法發揮出金融產品應有的市場作用。
三、加強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途徑建議
(一) 實施金融信息化戰略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在銀行金融創新方面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大力支持。首先要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的應用程度。把經濟市場的發展需求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尤其是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力度,制定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科學技術進步與發展主攻方向,同時要確保信息系統的網絡化、科學化、規范化與一體化,保證開放性與透明性,加快各項金融項目運轉與自動化處理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強銀行競爭實力。其次,需要推進電子信息商務化建設,繼續發展網上銀行業務,打破金融業務在時間、空間上限制,真正實現客戶服務的信息化與信息傳輸的網絡化。最后,要推進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由于銀行工作較為復雜,涉及到多個部門結構的管理,因而在管理過程中,建立起內部信息化管理系統十分必要。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促進各項管理的系統化和科學化。各個部門的管理人員,需要對信息數據進行分析與研究,采用數學模型等手段,為銀行管理與各項決策、人員績效考核、監測評估等提供科學理論數據,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二) 加強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理念
為實現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應當加強其金融創新理念,從確立盈利觀念、市場觀念和客戶觀念入手,實現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理念的樹立和深化。就盈利觀念而言,應轉變計劃經濟時期的盈利觀念,注重銀行未來的實際盈利。在以存貸款為考核指標的同時,將銀行經營利潤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指導員工進行銀行的盈利發展,在專業的金融開發人員和決策人員的推動下,實現金融的創新,提升服務的質量,使得銀行產品更加豐富。其次,加強市場觀念和客戶的建立,以市場的需求為經營導向,結合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制定針對性的服務機制,開發創新業務,推出適宜的金融創新產品,以滿足日益豐富的客戶需求。
(三) 完善風險防范機制
金融創新的開展會加大銀行業務復雜化和多樣化的程度,并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而且銀行業務以及產品創新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往往存在著業務創新進展較快,但是制度改革進展緩慢的現象,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需要對產品和服務流程進行進一步完善,提高業務以及風險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培養風險意識,進行內部控制流程的優化調整,明確權責,對風險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進行研究、優化和學習,并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和方法體系,建立實時、準確、通常的信息渠道
(四)深化我國金融體制改革
深化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以改善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為金融創新提供基本的體制保障。首先,應當確保銀行內部管理方式和運行方式的有效改革,并轉變經營機制,提高銀行的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其次,在完成主體銀行的深化改革之后,有序有效地推行到分支機構當中,使得分支銀行的管理機制和考核機制都能得到有效改善,確保銀行的體制改革能夠滲透到每個環節當中。此外,為保證商業銀行的有效運行,避免出現違法違規等經營行為,應當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于商業銀行的監督作用,有效約束其在改革過程中以及改革完成之后的經營行為。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金融行業產品的創新對提高銀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要繼續對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研究,從而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競爭中優勢最終推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韓穎梅,于振海.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專利權保護現狀及對策[J].學理論,2016,01:114-115+125.
[2]賴虎.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現狀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6,09:31-32.
[3]吳瑩,褚霞.淺析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新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19:31.
[4]王亞蕓.我國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及完善監管機制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