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光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深入,對外開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國際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因此,對外語程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作為一個培育人才的基地,如何根據新形勢的需要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是關鍵性問題。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的更新及新“絲綢之路”戰略思想的提出,我國大學俄語教學更面臨著巨大挑戰,對教師要求也是嚴峻的考驗,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是該文論述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新時期 教師 外語教學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a)-0097-02
我國俄語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而課堂又常常被細致的語法分析和詞匯辨析占領,一個詞往往反反復復講,練又練,句子被弄得似乎很“完美”,可最終學生還是出錯,這種刻板得教學方法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熟練程度不夠,語感差,用俄語思維習慣差。目前在我國高校大學俄語教學中,雖然經歷著不斷地改革及更新,但填鴨式的教學仍然存在,這種傳統的的教學方法大大扼殺了學生的自主性和興趣,嚴重阻礙了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學的現狀難以適應新世紀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外語工作者應該在思想上根本上更新教育觀念,改革現行俄語教學方式,必須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外語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來提高俄語教學水平。
1.以學生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圍繞學生進行,給學生以最大限度的活動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課文的理解到難點的分析,乃至重點的歸納,無一不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讓學生自行解決。以前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圍著老師轉,精讀課幾乎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圓滿講解”,效果自然已知。如果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學生會盡力去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從而情不自禁地、滿懷熱情地投入俄語學習中,這時老師因勢利導,調動學生的熱情,使每位同學都活躍起來。這時學生為用而學,教師為教而學,明確了這種教與學的關系,認真組織教學,課堂學生就會生動活潑、有聲有色,從而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提高俄語教學水平。
2.以教書育人為宗旨,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以培養人才主要職責的教育工作者,外語教師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著橋梁作用。他既是外語知識的繼承者也是傳授者,又是異國文化的傳播者和人類靈魂的塑造者。21世紀的外語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講授者,而要隨著教學活動的變化變換自己的的角色,是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者,又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指導者。這樣才能培養出既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又具有健康思想品德的跨世紀的人才。
外語教學中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并不意味著數師作為施教者的本質功能退化了,相反教師的指導作用會比以往更重要、更突出,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說過,學生學外語和運動員學打乒乓球、學游泳是一樣的,都是要獲得一種技能。要獲得使用語言這樣一種技能就必須積極參與活動,必須認真模仿,反復實踐,最終才能有更大收獲。外語教學也是這樣,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更應垓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幫助者。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因為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已經具有了一定自學能力的大學生,對他們來說方法比內容更為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的任何環節都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要求,把學習方法導入教學內容,使學法和教法緊密結合。例如在詞匯教學中除了進行詞義辨析外,還應教會學生構詞規律、記憶方法,教學生掌握地道的準確的發音規則根據前、后綴猜詞意等,最終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自覺處理學習中遇到困難,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從而受益終生。
3.引導學生樹立信心,培養其學習俄語興趣
外語課是一門工具課,是一門實踐謀,而實際上我們中很多人卻把外語課上成了知識課、理論課。稞堂上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待少,教師恨不得要求學生從一開始就將語言使用得無懈可擊,讓學生用過多的時間死摳某個問題的細技末節,因而常常扼殺了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喪失自信心。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曾撰文指出:“外語教學最根本的一條是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盡可能早地接觸外語實際,讓他自己先努力尋找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去拼搏,讓他們自己去吃苦頭。”或許從一開始就該把學習者拋到語言的海洋中去,使他們盡可能快地自己學會游泳。這樣大量的語言材料會在他們的頭腦中自行排序,而無須學習太多的形式技巧,也無須聽取不厭其煩的講解,最終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習外語的興趣。
4.教師應把”學法”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教育專家曾說“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知識經濟時代飛速發展時代,無論教師如何拓展課容量,所講內容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教師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更要將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外語教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每周外語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時間里課堂組織很重要。教師除了強調課內教學的重要性,還應該強調“功在課外”,比如指導學生認真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這對外語教學很有幫助,以此為了“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課前預習就是尋疑,每次學習之前,學生根據預習要求,借助工具書,生詞表有的放矢地研讀課文,發現疑難詞組或句型等問題并記錄下來,課堂上去通過教師的講解來“解惑”。新課文的內容經過預習,學生學習起來輕松許多。而課后復習就是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反芻”,對聽懂的要點在實踐中進行理解,便于增強記憶;提高熟練程度。外語教學的目的不僅讓學生要懂,而且要會用,即聽、說、瀆、寫、譯的運用能力。我們強調“功在課外”并不是給教師“松綁”,更不是說不用教師教授,而只是把教師的主要任務轉移到“指導者”或“領路人”上。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多地鉆研外語教育、教學法、教學法思想,以及語義學、跨文化交際等,并將其最新成果用于日常教學,把培養學生學會自學當作必須完成的任務,努力指導和幫助學生把“理解”“明白”的一切語言文化知識轉化為能準確、流利地運用的程序化的知識。
5.用自我素質的提高來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我國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改革,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首先更應不斷提高自巳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與時俱進,其思想品德、工作作風和業務水平無不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愛崗敬業,樹立熱愛外語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言傳身教,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細致的工作作風為學生做出表率。教師還應提高業務素質。不斷更新知識,認真學習俄語教學法、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用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實踐,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用較少的時間,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外語知識,從而提高外語教學水平。
總之,無論現在目前所談及的微課、慕課及反轉課堂都是教學手段的一種創新和補充,也是教師角色變換的模式嘗試,教師的指導作用及業務能力提高是教師當前的重要課題。俄語的未來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社會培養素質型俄語人才。